路静
2022年11月01日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看基层
蔬菜大棚里除了种植蔬菜瓜果,还能种什么?
近日,记者在海勃湾区领恒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建成的一栋蔬菜大棚里找到了答案。
走进占地1300余平方米的大棚,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圆形养鱼池,成群的鱼儿正你争我抢,欢快地进食。大棚中段,几个水培种植池的水面上,咖啡香麦菜、紫叶生菜、四季香芹等水培蔬菜整齐排列,长势正旺。再向里走则是土培种植区,主要种植有大叶菠菜、香菜、水萝卜、奶油生菜、油麦菜等反季节蔬菜。
水产养殖、水培种植、土培种植3种设施农业生产模式相融共生、“一棚解决”,背后有怎样的技术支撑?经济效益如何?海勃湾区领恒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磊给出了答案。
王磊介绍,这栋大棚与传统蔬菜大棚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水的循环利用。大棚安装了一套完整的种养设施循环系统。
水产养殖的水被输送到水栽培系统,水中的氨氮被细菌分解成亚硝酸盐,然后被硝化细菌分解成硝酸盐。硝酸盐是天然的有机肥料,能直接作为营养被植物吸收利用。
植物根系拥有巨大的表面积,是水中悬浮态污染物和各种微生物的良好固着载体,对被污染水体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净化过的水资源可以重复使用,经过发酵罐、紫外杀菌,回到水产养殖池。
富有营养的水产养殖尾水可以直接输送到土培种植区浇灌土地,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提升农产品品质,实现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整套种养设施循环过程中所需电能全部来自光伏发电,节约用水的同时还节约电能,实现绿色循环发展。”王磊说。
记者了解到,该合作社9月中旬建成这栋大棚。养殖池主要养殖鲈鱼,预计年产鲈鱼成品鱼2000公斤;种植区年经济效益预计可达16万元。项目达产后,可解决长期和临时用工20余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综合种养模式的出现和示范,将是我市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径的一次有益尝试。 (路静)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