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凌鹰:执着绘画 专注美术教育

张靖爽

2022年11月01日

刘凌鹰近照。

刘凌鹰油画作品《矿区风景》。

■“两个打造”·乌海文化人

初秋之际,惠风和畅,天朗气清。林立高楼间的白色教学楼内,就是刘凌鹰工作和创作的场所。刘凌鹰的工作画室窗明几净,几扇大窗接纳了整个初秋的美好。画中,一棵棵绿意盎然的树木、一朵朵娇艳欲滴的花朵、一个个形象逼真的人物跃然而出。刘凌鹰正是以对世间万物细致入微的观察、鞭辟入里的理解,用饱蘸激情的画笔,将美景美物绘于画布之上。他说:“绘画既要看风景,也要感悟人生,带有情感的写实作品才能算得上是好作品。”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乌海,一座人杰地灵的城市。

作为一座移民城市,黄河文化、书法文化、赏石文化等在这里风云际会,沉淀且绽放出熠熠生辉的“本土文化”。

厚重的文化土壤也孕育出一批优秀文艺工作者。在他们中间,有书法家,有画家,有作家,有舞蹈家,有摄影家,有曲艺家,有工艺美术大师……他们造诣精深,成就斐然,是专业上的佼佼者,也是城市文化的引领者。

见贤思齐,为了向榜样学习,本报推出“乌海文化人”系列访谈,以专访的形式走进文化人物的华彩人生,去努力探寻他们执着向上、砥砺前行的人生轨迹,近距离倾听和深层次挖掘他们生命中的闪光点,借此给人以启迪,激发出催人奋进、永不言败的正能量!

谈艺术启蒙

“老师的夸奖给了我信心”

刘凌鹰,1981年生于乌海,打小就有着独特的绘画天赋。

小学时,美术老师时常把刘凌鹰的作品当成范本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老师一次次的肯定让他渐渐喜欢上了绘画。“学生嘛,总喜欢把老师的话当‘圣旨’,老师的一言一语对学生的影响都相当大,我自然也不例外,老师越是说我画得好我就越想画,就这样慢慢踏上了绘画之路。”刘凌鹰说,各级少儿绘画比赛他从小就没少参加,且频频获奖,这更加坚定了他学好绘画的信心。也正因如此,父母给他报了美术特长班让他学习。但升入初中后,因课业繁重,刘凌鹰无奈之下只好减少绘画次数,专心学习文化课,但他对绘画的热爱从未减弱。

高二下学期时,刘凌鹰听说学校设有专门的美术组,并且可以通过美术特长考取大学,他高兴极了,想都没想便报了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绘画学习。“高中学画的那段日子,忙碌并快乐。寒暑假我都会去外地的专业美术班参加集训,平日里就在学校画室练习,几乎没有休息日,但那时我才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少年。”刘凌鹰说,“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最终考上了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也如愿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油画专业。之所以选择油画就是因为油画什么时候都能添上几笔,没有终点,正如我对绘画的执着和热爱一样,永远不会有止步的那一天。”

大学毕业后,刘凌鹰并没有急着回家乡找工作,而是选择去深圳闯荡。初到深圳,刘凌鹰也并未好高骛远而是选择从底层做起。“我那会儿就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毕业生,很清楚自己的情况,就想着踏踏实实前进,以积累经验为主,所以当过摄影助理,还给卖衣服的商贩画过手绘T恤……”刘凌鹰告诉记者,直到2005年,他认为自己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才开始应聘其他岗位,进入了一家动漫公司,担任动漫背景画手。说话间,刘凌鹰拿出一幅自己临摹的《龙猫》手绘背景图给记者看,只见画面线条细腻、色彩温和、构图巧妙,和电视里看到的动漫背景画面别无二致。正当记者感叹画中房子的线条笔直时,刘凌鹰告诉记者,他现在很多绘画上的技艺都是在那时学习、琢磨和积累出来的,单是画直线条就练习了好几周。“当时我们的工作强度非常大,只要坐下来,这一天哪也别想去,只能埋头作画,画到深夜是常有的事。是我对绘画几近痴迷的喜爱,支撑着我在这个岗位上干了5年,也练就了不少本领。”刘凌鹰笑着说道。

2009年,刘凌鹰考虑到孩子上学和父母年纪越来越大等问题,索性就辞去工作回到了乌海。起初,重回乌海的刘凌鹰有些迷茫,“一方面是生计问题,一面方是自己的梦想,当这两者相互矛盾时,也是最困难的时候。”刘凌鹰回忆说,“为了这一家老小,还是选择了生计,我先后办过美术培训班,卖过奇石和根雕,开过淘宝店,也代过美术课。”辛苦打拼的他只能靠在闲暇时间的绘画找到一些安慰与自在。

偶然的一天,刘凌鹰走到东山下没有人的小路上,看着无边的天、浮动的云、耀眼的阳光,他突然惊觉自己应该改变现状,做一份既可以养家糊口,又可以继续实现梦想的工作,思来想去只有美术培训班最为合适,但曾经失败过一次的经历让他不敢再孤身前行,于是他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于2014年开办了贝尼尼美术教育(现贝妮艺术教育)。如今的刘凌鹰几乎终日与画笔为伴,没课时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去写生,有课时和学生们一起在画室画画,两全其美的生活让他甚是欢喜。“兜兜转转一大圈,我还可以继续自己的梦想,这是幸事。”刘凌鹰满面笑容地说道。

谈美术教育

“油画风景写生对学生绘画技艺有着积极影响”

自从事美术教育以来,刘凌鹰就认为,油画风景写生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具有积极影响,所以,他常常以油画风景写生为媒介,从多途径、多方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绘画技艺。

“在我们这些绘画爱好者眼里,世间万物都是美的化身。我们都喜欢用充满智慧的双眸去洞察世间万事,注视到世间万物的本源,而油画风景写生也如此。”说起美术教育,刘凌鹰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讲着他的教育心得。“不管什么年纪的学生,我都喜欢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加入油画风景写生教学,在我看来,它能够训练观察形式美的眼睛,提高学生对事物的鉴赏能力,也能引导我们用多角度的视觉,在繁杂纷乱的景物中发现美,从而以一种审美独特的眼光来看待大千世界,让一些不经意的风景变得更加迷人。不仅如此,油画风景写生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表现能力。而色彩又是绘画中的重要因素,在艺术感染力中有重要的作用。它在表达生活感受、表现思想感情和绘画手段中有特殊的表达方式。色彩在不同的环境,光线会有不同的延长,色彩也就会有无限的可能性。”刘凌鹰说,“色彩可以从里到外彻底地把客观物像表现出来。而面对变化多端的大自然,进行油画风景写生,定能在色彩上完美捕捉这样的动态,实现美的价值。”

从事美术教育这些年,刘凌鹰带出了一届又一届的优秀学子,对于如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刘凌鹰也有一番见解。他认为,一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前提是多参加审美活动。对美的追求,是每个人的权利,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形成审美意识的基础源于对美的需要。因此,每个人必定会付诸行动,所以参加审美活动就格外重要了。“我经常会带学生外出写生,因为在风景写生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中去感受大自然的色彩,想象大自然的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绘画能力。从某种角度讲,油画风景写生给学生架起了一座参加审美活动的桥梁,油画风景写生是色、形、美的统一,学生可以从中充分展现自我,在进行创作过程中陶冶高尚情操,提升对大自然的感受,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刘凌鹰接着说,“二是培养审美意识与审美感受。审美意识是审美活动中人对审美对象的能动反映。审美感受就是指审美感觉器官对审美对象的感知能力。人们通过去感受绘画的色彩和光,从中体会到美感。所以我会积极指导学生亲自感受和理解油画风景写生的美,让学生感受活动并渐渐适应油画风景写生的构图、色彩、形体的美学特点,将审美意识渗透到学生的大脑中,从而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万物守恒,生生不息,生命中没有极致的完美,只有不懈打造的行程。刘凌鹰说十分珍惜自己的每一段经历,每一种情感和每一件事都在油画创作上赋予了他能量,未来他会尽心感悟自然与生命,尽责教好学生,尽力完成每一幅画。

(张靖爽 文/图)

人物小传

刘凌鹰,1981年出生,乌海人,现为内蒙古自治区美术家协会会员,毕业后从事动漫背景绘制工作5年,参与制作多部国内外优秀动漫作品,如《虫师》《无皇刃谭》《麦兜响当当》《钢之炼金术师》等。

其油画作品曾多次入展并获奖,《矿口的山》获“最美草原·亮丽北疆”全区美术作品联展优秀奖;《矿山风景》入选内蒙古草原油画院第四届写生油画作品展;《老电视塔》入选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写生内蒙古美术作品展览;《工业风景》获得《壮美内蒙古亮丽风景线——乌海市迎新年美术作品展》一等奖;《向西》在“丹青颂祖国,妙笔绘家乡”全市美术作品展获得一等奖。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