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建国
2022年11月08日
本报记者 强建国
翻阅报纸,一篇篇接地气、带露珠的报道,记录着乌海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打开电视,一个个镜头、一帧帧画面,展现着乌海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瞬间;点开手机,一张张图片、一段段视频,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地展示着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今年以来,我市各新闻媒体和广大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工作取向,以创新的思路、多样的形式,宣传乌海成就、讲好乌海故事、展示乌海形象、凝聚乌海力量,弘扬了主旋律,奏响了最强音。
党的二十大宣传浓墨重彩
10月14日,乌海日报社精心策划的“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特刊出版,特刊充分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落实“坚持一个遵循、贯彻一条主线、推进两大任务、实现‘三高’目标”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发生的可喜变化。
今年以来,我市各新闻媒体紧扣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围绕中央和自治区宣传指令及我市关于党的二十大主题宣传安排部署,结合全年重要节点统筹谋划、持续发力,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书写时代进步。
一年来,乌海日报社、乌海广播电视台在传统媒体及所属新媒体平台,三区融媒体平台统一开设“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喜迎二十大 礼赞新时代”“喜迎二十大 唱响新时代”“二十大代表风采”“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二十大 ”“二十大时光”“党的二十大代表在基层”“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部门负责人访谈”等专栏,深入开展“足迹”主题报道,重磅推出“伟大变革”系列报道。广大新闻工作者用手中的笔和镜头,集中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发生的巨大变化,充分展示我市围绕“坚持一个遵循、贯彻一条主线、推进两大任务、实现‘三高’目标”的发展思路,借势发力、乘势而上的发展实践、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
主题宣传奏响媒体强音
今年10月18日,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乌海日报社和乌海广播电视台的负责同志、骨干编辑记者“火线集结”进入战时模式,围绕战疫展开新闻宣传领域“大作战”。在战疫过程中,“战士们”冲在一线,及时报道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发布权威信息、普及防控知识,利用全媒体矩阵形成战疫宣传服务的传播强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今年以来,市区两级媒体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晒党建 晒成绩”、优化营商环境、重大工程重点项目、“两个打造”、一刻钟社区生活圈等组织开展主题宣传报道;开设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优化营商环境进行时”“打造一刻钟社区生活圈 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双晒活动进行时”“疫情防控不松劲”等专栏;运用述评、消息、综述等报道方式,推出了《“大手笔”护黄河安澜 “绣花针”绘城市新颜——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综述》《为民服务践初心 基层党建气象新——全市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晒党建、晒成绩”活动综述》《实干笃行转型 奋进赋能蝶变——我市扎实推进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综述》等一大批有厚度、有影响的稿件。各新媒体平台用手绘、短视频、海报、长图等多种融合报道方式,同步进行了报道。
我市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也得到了中央级和自治区级媒体的关注,《内蒙古乌海生态持续改善》在《经济日报》头版刊发,《农民日报》、中国农网刊发了《内蒙古乌海:特色产业加速都市型农业发展》等;《乌海:政府效率提升 群众幸福感倍增》等稿件以整版的方式在《内蒙古日报》刊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发《“岩壁精灵”岩羊成群出没内蒙古乌海甘德尔山》等。
改进报道方式佳作频出
今年以来,全市各媒体在“短、实、新”上下功夫,切实改进新闻报道方式,加大经济新闻、民生新闻、社会新闻等记者走基层类稿件的采写刊发比重,将更多版面、时段留给基层和群众。
市区各级媒体开展了“奋发·新春走基层”“我们都是追梦人 健脚力·记者走基层”“走进乡村看小康”“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记者调研行”“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等主题采访活动,用心灵感受时代脉搏,用脚步丈量时代变迁,新闻报道越来越接地气、贴民心。
全市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推出了《文旅助农 相约海南——首届乡村集市、音乐节、帐篷节侧记》《春节市场供应足 街头巷尾年味浓》《中河源社区:特色产业开新路 闲置土地再“生金”》《医保惠民出实招 交出亮眼“成绩单”》《打造“乌海样本” 护佑一方平安》《让居民在家门口尽享高品质生活》等一大批贴近时代主题、贴近基层群众的鲜活新闻作品,制作推送图文、音视频、H5等新媒体产品,通过全媒体呈现、全移动推送、多端跨屏阅读、线上线下互动,走出了具有“党媒特质、乌海特点、原创特色”的媒体传播新路径。
此外,乌海日报社精心打造推出“本报评论员文章”品牌和理论专版,乌海广播电视台推出短评,凡遇重大会议、重大活动、重点工作推进或重大主题等宣传,均第一时间配发社论、短评或评论员文章,充分发挥了评论在正确引导舆论、凝聚推动发展正能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媒体改革深度融合
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媒体坚持“移动优先”,强化互联网思维,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互补,深度融合的良好态势正在形成,立体多样的传播矩阵渐成规模,主流媒体的新闻生产能力、聚合能力、传播能力日益增强。
我市全力推进市级新闻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推动新闻媒体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乌海日报社按照“深改、深融、深耕”战略,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央厨房、演播室和户外大屏,形成了全媒体一体化协调指挥机制,实现了各业态平台、采编资源有效整合,实现了“策、采、编、发、考、馈全闭环融媒体”为生态平台的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发布、多渠道融合、多平台互动的新型传播体系,全面构建起“报、网、微、端、屏”融通互促的全媒体传播矩阵,目前已拥有报纸、客户端、微信、微博、网站、抖音号、快手号、央视频、视频号、蒙点号等10多个媒体发布平台,组建了融媒工作室,各平台粉丝总数超过50万,开发出包括短视频、直播、H5、海报、长图等在内的丰富产品样态,《AI读报》《夜读》《主播说防疫》《防疫小剧场》《漫月谈》等专栏产品受到读者广泛好评。
乌海广播电视台拓宽传播渠道,多个电视节目开通抖音账号,部分广播节目实现了抖音直播,微信公众号积极推出《主播探企》等系列微视频栏目;同时,通过栏目、热点事件以及大型活动等,孵化网红主播,扩大本台主播的影响力与知名度,助推各媒体平台提升影响力。
硕果累累,源于奋斗;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市新闻舆论战线将以更高昂的主旋律、更强劲的正能量,为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劲持久的力量。全市新闻工作者也将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让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成为标注前行轨迹的坐标,奋力谱写时代荣光。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