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净解心烦

2022年11月08日

■伍德宸杯故事征文大赛

许培龙

人们在搬进新居前,都要装修一番,而铺地面便是一项重要的装修内容。人们宁肯花大价钱,也要把地面装修得适用、美观、体面、耐用。走动在这种地面上,让我不由得想起了老一辈人说的沙土地面。

1958年,乌达地区万人上山搞煤炭大开发。1959年,基建部门用半年的时间,在乌达梁家沟东西走向的大路两旁盖起了两大片砖瓦房,用以解决众多的煤矿职工和家属们的居住难题。

当时,盖房子所用椽子、檩条、砖瓦等材料,主要靠火车从包头等地运来。因为砖头来之不易、使用量又特别大,施工单位就尽量节省。砌墙体时,里面用民工们在乌达地区脱的土坯,外表砌砖,俗称“里生外熟”。乌达矿区有关领导验收时发现没有铺地面。他们指着土地面问基建部门的头头:地还没铺砖咋验收?答:暂时没砖,眼看天冷了,先分给人们住进来,明年天暖和有了砖就铺上,不碍事。这样,一百多栋平房的居民便在没有铺地面的家里生活了一个冬春。

想一想,家里的地面是沙土,如果有小孩子跑跳,炕上也难免有沙土,满屋子的土尘,住在里面滋味不会好。

第二年夏季,这些平房普遍铺上了红砖地面。勤快的人家,在铺地面前把砖的一个面磨得又平又细,铺好后每天用湿布擦得干干净净,满地红彤彤的,别有一番看头。

1980年左右,有条件的住户开始抹水泥地面。这种地面相比砖地好擦、好收拾。再往后,有的户家在水泥里掺上地板红颜料,抹出来的地面美观又喜庆。但是,如果水泥地抹不好,过一段时间会磨出来沙粒、起鼓包、裂缝。于是,有的人家在水泥地面上铺上了地板革。

1985年左右,随着水磨石板的出现,人们普遍开始用边长40厘米的正方形水磨石板铺地面。我家是1990年才铺上了这种地面。还有的户家加大投入,用水泥掺上大理石子打磨整体地面,这样的地面比板材铺的地面美观、耐用。从1990年开始,梁家沟有的住户铺上了瓷砖地面。当时,人们用的瓷砖花色品种虽多,可是小且薄,容易破损,效果不太理想。

2007年,乌达区开始实施棚户区改造。几年的时间,梁家沟绝大部分住户都搬进楼房,楼房里的瓷砖地面基本是统一的。有些买商品楼房的住户就不同了,他们自选铺地的瓷砖。

从他们那里我才了解到,在国内,铺地的瓷砖产地很多,家用规格以边长80厘米正方形居多,厚度略有差别,颜色各异,品种繁多,有柔光仿古的、陶艺的、渗花的、釉面的等等,从功能上又分出防静电的、防滑的、耐酸的……有的瓷砖确实好看,可是让我感到震惊的是,买一块需要300多元或更多。

一家一户的地面,看上去并不算大事情。可是,看着平整美观、便于清洁的瓷砖地面,我感叹,从沙土地面到高级瓷砖地板,虽然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但是这种提高,彰显了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老百姓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

记得父亲曾经说过:地净解心烦。我认为,老人家说得有道理。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