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凤莉:不负巾帼志,传承书法风

张丽阳

2022年11月08日

尚凤莉在习练书法。

篆书 只争朝夕 不负韶华

■“两个打造”·乌海文化人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乌海,一座人杰地灵的城市。

作为一座移民城市,黄河文化、书法文化、赏石文化等在这里风云际会,沉淀且绽放出熠熠生辉的“本土文化”。

厚重的文化土壤也孕育出一批优秀文艺工作者。在他们中间,有书法家,有画家,有作家,有舞蹈家,有摄影家,有曲艺家,有工艺美术大师……他们造诣精深,成就斐然,是专业上的佼佼者,也是城市文化的引领者。

见贤思齐,为了向榜样学习,本报推出“乌海文化人”系列访谈,以专访的形式走进文化人物的华彩人生,去努力探寻他们执着向上、砥砺前行的人生轨迹,近距离倾听和深层次挖掘他们生命中的闪光点,借此给人以启迪,激发出催人奋进、永不言败的正能量!

泼墨造物,笔下生花。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心灵与情感相互交融、结合的产物。我市女书法家尚凤莉便是一名用笔墨完善人生的书家,她的书法作品笔墨灵动、意韵丰富、姿态洒脱,常常令观者称赞。

在摸索中不断前进

回望尚凤莉的书法历程,她不像多数书法家那样自幼习练书法。“写一手好字是教师的必备技能,学校里也专门开设了书法课。”尚凤莉说,“上学的时候,同学们主攻音乐专业,有时间都去练功房、琴房,我却对书法挺感兴趣,每天下午20分钟的习字时间,从来没有间断过。”

尚凤莉表示,为什么一直坚持学书法,有个原因。“美术课上,完成一幅作业需要在画作下面署名,美术老师总说,字如其人,你这画和字不般配。画再好看,一看到下面这个署名,就会给画减分。”尚凤莉说,“这话可是激发到我了,我很崇拜这位老师,他说的每一句话,我都特别在意,也想让老师觉得有我这个学生他是得意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我将来也是要当老师的,写好字对我来说很重要。我就凭着这股劲儿一直把习练书法当成了习惯。”

工作后,学校对“三笔字”的基本功抓得很紧,每学期都要进行考核,练得好的老师就会代表学校去参加市、区两级的比赛。尚凤莉更是将有空就练习书法的习惯坚持下去。“得到校领导同事们的赞许,我越练越有劲儿”尚凤莉说。

不过,尚凤莉表示,在加入书法家协会前,她一直都是照着帖子写,从没有跟着老师学习书法,直到2002年,尚凤莉加入市女子书协后,才结束了她的闭门造车,正式走上了习书之路。

“进入协会后,我才知道临帖不能随便临,要有出处,得有古法,朱毓义老师介绍给我一本贴《褚遂良雁塔圣教序》,让我照着这个学,一打开帖子我就特别喜欢,笔画直中有曲,灵活多变,用笔精致细腻,具有神韵。这是我临的第一篇正式的帖。”尚凤莉说。

自加入市女子书协后,尚凤莉开始报班研学。专业、系统的书法教学,让她对书法有了全新的认识。“我那时才发现,书法不是想象的那样简单,写得像就好,它魅力十足又博大精深。在书写上,无论是用笔、结字或临帖都有讲究。正如老师所讲,要想学好书法,没有技法是万万不行的。跟着老师们学习书法的这些年,我每次都会带着问题去上课,最后这些问题都会得到完美的答案,这也是我坚持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尚凤莉说。

书法学习走上正轨

2017年,尚凤莉参加作品展,这次作品展成为她书法生涯的一次转折点。

“当时参加作品展,自己还有点小得意,结果听到有人说‘这不行,这四不像。’我当时就咯噔了一下,想知道他为什么这样说。”尚凤莉说,“他说你的一幅作品用等量的两种不同书体书写,没有主次之分,大家都不知道你想要表达什么,看这字平时没少下功夫,可是缺少灵魂。”

尚凤莉表示,那一瞬间她恍然大悟,她说:“其实这么多年我一直觉得我的作品跟其他人比起来有些不对劲,直到王老师点出来,我才明白。”这位王老师正是乌海书法名人王厚孝,也是由此,尚凤莉才有了第一位老师带她写字。

王老师十分细心,一个笔画、一个字地给尚凤莉教授。尚凤莉说:“我总惹王老师生气,因为我写捺的笔画时怕写不像,总是很慢,字一慢就显得很钝,没有书写性也就没有灵气,我就耍无赖和王老师说,我都40多岁了,啥也记不住,学起来太难了。”王老师看着她是又气又急又好笑,他说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让她回去写两万遍,写完之后再看能不能记住。尚凤莉这时才明白,真正的问题是她练得还是少,天天说的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就在这儿了,只要找对了方法,不管多大岁数,多练多写自然就会形成肌肉记忆,哪有记不住的道理。尚凤莉说和王老师聊聊天儿都是在学习,王老师会把自己领悟到的习书感悟,和自己习书的历程与经验和学生们分享,让学生们少走弯路。

“之前因为自己不懂,没找老师正规、系统地学习走了很多弯路,至今才走上正道其实也是幸运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积累到了一些学习经验,很容易理解学生遇到问题时的心理状态,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去解决问题。现在我需要不断地改正、调整、反思自己,让自己的书艺更进一步。”尚凤莉说。

回归教书育人的本行

多年的书法练习对尚凤莉的教师生涯也有很大影响。

“我之前当班主任的时候,有个孩子家长跟我说,其实因为接送不便的原因,之前想给孩子转学,但是有天看到黑板上我给孩子们留作业的板书,就不想给孩子转学了。孩子家长觉得,能把字儿练好的人都会下功夫,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就冲这个,也得让孩子好好学学。”尚凤莉说,“听到这个我可高兴了,我的本职工作还是教师,特别希望孩子们能在我的影响下,耳濡目染地养成好的书写习惯。”

在成为学校专职书法教师后,尚凤莉的压力更大了,作为教师,在提高自己书写能力的同时她想尽办法让孩子们爱上书法。她把学生买的书写工具分箱、分柜统一管理,每个班选派4名同学在上课前为同学们发纸、发笔、发书、倒墨汁;下了课,每排同学分工明确,收笔、收纸、摆书、推凳子人人有职责,这样常规系统的管理不但能给孩子们创造干净、整洁、舒适的书写环境,还能培养孩子们勇担当的责任心,她的书法教室被学校评为“最美教室”。她的书法名师工作室有一面墙,墙上挂着印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她觉得书法教室每一个细节都应该用书法元素来装饰,她向学校申请买了12把纸扇让孩子们用篆书、隶书、楷书三种不同书体的毛笔字来替换印刷品。她告诉孩子们,谁写得好,就让谁多写几幅,挂到墙上所有的老师、同学可以看到你的作品,这是一件多么光荣的事情。“可积极了,孩子们都想写,为了能达到写纸扇的水准,只要有空,孩子们都会到书法教室来练字,书写水平提高得特别快。”尚凤莉说。

尚凤莉为了能完全调动孩子们的积极主动性,用学生的书法长卷作品做吊顶营造良好的书写氛围;让书写好的同学分别用篆书、隶书、楷书三种字体书写《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佳作,并向学校申请经费装订成册收藏;还鼓励十余名学生,以每人两幅线描、一幅书法作品的形式,装裱成长卷作品。每当尚凤莉的“瑾悦斋”名师工作坊来了客人,她就从柜子里取出精心保存的书册、长卷给大家翻阅。听着大家对孩子们优秀的书法作品发出感叹,是尚凤莉最开心的时候。

尚凤莉的用心也获得了诸多荣誉:她在市第十三届、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中小学师生书画摄影艺术展览活动中都获得了一等奖,并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2017年获得了“童心向党 爱创未来”全区少年儿童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书画大赛优秀辅导教师;2018年获得乌海市师生“民族团结心连心”书画展二等奖和优秀指导教师;2019年获得自治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小学师生书法大赛二等奖;2021年9月“右军奖”全国少儿书画大赛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2022年8月获得第五届“欧阳修”杯全国少儿书法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蓦然回首,在不经意间,书法早已成为尚凤莉生活的一部分。她曾经的坚持,现在更成为一种信仰。用笔墨静守初心,用书艺传承国粹,在尚凤莉的世界里,当下所有的一切抱负,都归于未来,也都归于热爱。 (张丽阳 文/图)

人物小传

尚凤莉,女,中共党员,1977年生。内蒙古书法家协会会员、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市女子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市第三届名教师、市教学能手、市优秀班主任。

2017年,作品入展内蒙古书法新人新作展;

2017年,作品入展“草原儿女心向党”内蒙古自治区书法篆刻作品展;

2018年,作品入展内蒙古自治区妇女书法篆刻作品展;

2018年,作品获第二届内蒙古中小学师生软笔书法大赛一等奖;

2018年,作品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市职工书法比赛二等奖;

2019年,作品入展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书法篆刻作品展;

2020年,作品获乌海市第三届青年书法篆刻精品展优秀奖;

2022年,作品获乌海市青年书协成立十周年书法篆刻作品展优秀奖。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