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林:报告让科技人员底气十足

王超

2022年11月09日

■学报告 话发展

“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党的二十大上,总书记更是提出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这是党给我们科技人员加油鼓劲啊!”

“以前觉得自己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干好自己的活儿就行。现在,却感觉承担着很大的社会责任。”

……

11月7日,乌海能源公司老石旦煤矿的职工创新工作室里讨论得热火朝天,几名技术员工围坐在团队带头人王瑞林身边,边学习边交流分享身边的变化。

“赶上了好时代,如今下矿采煤按几个键就能指挥井下机器采煤,以前想都不敢想。”说起现在的变化,王瑞林的嗓门都明显大了。

今年55岁的王瑞林,是煤矿上有名的技术能手,也是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和乌海市劳动模范,更是公司推进智能化、科技化建设发展的见证者之一。

2017年,老石旦煤矿进行全面深化改革,汇集全矿20余名技术骨干组成团队,成立了职工创新工作室。但刚成立的工作室一穷二白,更重要的是工人们普遍认为煤炭和创新根本就不搭。因此,大家对这个新成立的工作室并不在意。

在这种并不乐观的形势下,王瑞林作为工作室的技术带头人,一边向公司申请购买新设备,一边利用现有机器设备带头开展技术革新,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有时为了攻克一个技术难题,甚至整个通宵不合眼。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先后完成了30多项创新、创效项目,其中6项获得国家专利,为企业创造了近200万元的经济效益。煤矿也形成“处处是创新之地、人人是创新之源、时时是创新之机”的氛围,技术人员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生产效率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如今,老石旦煤矿经过几年技改,实现从“人控”到“数控”的全面升级、从“自动”到“智能”的全面提速,每年节约人工成本约2700多万元,采煤设备开机率由86%提升至95%,原煤生产成本有效降低,矿区环境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但这只是我市聚焦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以政策为支点,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破解科技成果转化上独辟蹊径,先后绘就传统煤炭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加大研发投入,突出传统煤炭工业企业链条化创新体系建设,赋能产业升级。同时,制定了新能源、新材料两大产业基地建设发展蓝图,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宽加快产业转型的主攻路径,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在高校频繁“借脑”“借智”,让传统产业重新焕发新活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给我们科技人员的是信心、是支持、是底气,更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我相信,未来我们肯定能以技改创新让‘乌金’释放更大能量。”王瑞林坚定地说。   

(王超)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