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宇婷
2022年11月10日
王胜勇带领村干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万亩滩村党总支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宣讲会。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增强城乡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实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重要论述,为基层党组织进一步畅通村组基层治理的“微循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近日,海南区曙光村党总支书记王胜勇在查看村里秋收情况时,向村民大力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党和国家这么重视‘三农’工作,我作为村干部觉得肩负的使命无比光荣。”王胜勇说。
从上任以来,王胜勇就决心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村民拔掉“穷根儿”、共同致富。近些年,曙光村以党建引领群众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现在村里未来发展方向更加明确了。
十年巨变,乡村旧貌换新颜。“翻天覆地”,这是王胜勇对十年来农区巨大变化最深刻、最直观的感受。现如今的曙光村,已经搭上致富快车,变得风景美如画,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有句话说,种得好不如卖得好。我们村的葡萄一直是优势产业,品质好、产量大,但村民们收入还是低。说到底,还是路不通、网不通、信息不通,好东西没有好市场、卖不上好价钱。每年秋收时村民是又喜又愁,丰收了心里高兴,可卖不出去心里都着急。”王胜勇说,随着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等国家利好政策相继出台、落地,路通了、网通了、信息通了,好产品再也不愁卖,全国各地的订单纷至沓来,绿色优质农产品名号越打越响、越走越远。
近十年,不仅是曙光村,海南区很多村镇的产业也在不断提档升级,产品不断地向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
村里立足产业优势,加快进行加工厂建设,逐步改善初级农产品,向中高端生态绿色有机农产品进军,万亩滩村的面粉加工厂、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一棵树村培育的淡水南美白对虾、乌海葡萄……如今的乡村已经变成人们眼中的“致富地”。
赛汗乌素村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符合实际的村规民约,推动移风易俗落地见效,带领干部群众举办了“玉米丰收节”“广场舞大赛”等活动,加快文旅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号召广大女同胞积极投身环境卫生整治,发展庭院经济,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好家教促进家庭文明等,为乡村振兴贡献巾帼力量。
家住渡口村的王二云看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之后兴奋地说:“这些年来,我就是脱贫攻坚战的亲历者和受益者。”
几年前,王二云家的房子每到雨天就会漏雨,家里仅有8亩土地。赶上了脱贫攻坚的好政策后,村委会给王二云家送来了“致富猪”,养猪让王二云看到了过好日子的希望。2021年,她又贷了5万元贴息贷款购买了羊和蛋鸡。几年下来,王二云家的日子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总书记在报告中说,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让我对未来的生活更有信心了,明年我准备多承包一些土地,扩大种植规模,日子越来越美好,我们也更富裕了。”王二云说。
比日渐丰厚的收入更让人振奋和欣喜的,是村民展现出更丰盈的精神风貌。
初冬时节,万亩滩村的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万亩滩村党委书记、村主任段和平走进田间地头,查看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秋收收尾情况。“书记,您说的多看书很有道理,以前每到晚上我就上了麻将桌,现在,我每天吃过晚饭都要学习一会儿果蔬培育技术,长了知识也富了口袋。”村民刘志军放下手中的活,拉住段和平的袖口笑着说。
如今,海南区的乡村,乡风更加文明,基层民主自治作用凸显,邻里更加亲近,大家的精气神越来越足。正如村民所言:“我们改变了,村庄也就改变了。”
好政策和好时代让村里“设施齐全、功能完善、路网相连、畜牧分离”,一幅新型的乡村生态画卷徐徐展开。段和平说:“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现代乡村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借助村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孝亲广播站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播到乡亲们的心坎上,将乡村建设成宜居宜业的致富地。”
(丁宇婷 文/图)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