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精神世界创造健康环境

——记者探访市精神卫生中心

张楚研

2022年11月11日

市民到市精神卫生中心咨询问诊。

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伴随着的是更多的社会生活压力,人们或多或少都遇到过心理问题。有的人自我调节能够恢复,但有的人不断积累负面情绪无人疏导,最终患上精神类疾病,甚至产生轻生等严重后果。患有精神类疾病不可怕,可怕的是长期的偏见与歧视,鲜少有人愿意去专业的医疗机构咨询问诊,不少人因此延误治疗时机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因此,关注精神卫生,为精神世界创造健康环境至关重要。

近日,记者走进市精神卫生中心,与患者和医生近距离沟通,了解他们的心声。

他:抑郁症带来的伤害

在市精神卫生中心睡眠中心,患者李某正在办理出院手续。他因为非器质性失眠症、抑郁发作、强迫障碍等问题,主动住院接受治疗。

李某今年35岁,有稳定的工作。四五年前,因为工作上失意、压力大等原因,渐渐出现失眠、情绪低落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再后来,他开始出现强迫障碍,每天回家频繁洗手、必须洗澡,不然就浑身难受。

意识到自己的精神状态出了问题,李某选择主动接受治疗。经过治疗,他的状态明显好转。但因各种原因停药后,今年,他感觉自己的情况再次恶化。在家里他情绪低沉,和家人关系紧张;在单位工作能力下降,无法和同事沟通;和朋友他几乎都断绝了联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选择了二次入院治疗。

“刚入院时,在与人交往中他有明显的回避行为,眼神躲闪、见人绕着走,情况比较严重。”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住院医师唐静说。

接受采访时,李某的情绪虽然还有些低落,但跟记者交谈时,他没有眼神回避,交流起来流畅自然。“治疗后,他现在所有的情绪都能自控,包括之前的强迫障碍也明显缓解,只要回家按时服药就可以。”唐静说。

谈到来精神卫生中心接受治疗,李某表示他本人不排斥。“生病了,就要找专业的大夫接受治疗,要不然病怎么好呢?更何况疾病已经严重影响了我的生活。”他也希望有这类问题的人能够放弃偏见,接受专业的治疗。

他:因精神分裂症失去的人生

李某是自愿选择接受治疗,而刘某则是被送进了市精神卫生中心。

今年33岁的刘某,在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已经5年。他从小父母离异,跟父亲一起生活,对父亲有不小的怨气。长大后,在一次争吵中,他打了父亲并离家出走。之后,他一直处于极度不安的状态,总觉得有人要害他。为了安全,他甚至找人打了一把刀随身携带。后来他漂泊到外地,被警察遣返,最终送到了市精神卫生中心。

他总觉得很累,以前漂泊的时候找一间废弃的屋子,能睡一个礼拜。来到市精神卫生中心头两年,他一直处于昏昏沉沉的状态,直到近两年才开始与人交流。“来这里以后,医生询问了我的情况,我确实是病了。现在,经过医护人员的治疗和照顾,我状态好转,还胖了20斤,生活也很有规律。”刘某说。

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主任张科说,刘某患的是精神分裂症,且患病时间可能长达十几年,病因不明。他父亲是残疾人,对儿子表现得比较关心,只是家里条件一般,再加上自己的身体状况,他不会管、也管不住儿子。刘某因为患有精神分裂症,他出现幻听觉时,总是感觉身边的人都想谋害他,这也是他携带刀具的原因。此外,因为精神分裂,他还伴有思维、情感、行为异常的情况。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类疾病中比较严重的一种,这种病症具有一定的危害性。患者生病后会出现幻听,感觉总有人在跟他对话,渐渐地会觉得周围无论是认识的不认识的人都想谋害他,甚至大街上两个人正常交流,在他眼里也会觉得跟自己有关。他们的思维异常从而导致情感异常,最终行为失控,甚至可能会伴随暴力伤害。”张科说。她表示,这类患者的行为是不受自己控制的,而且这类疾病发生的根源很难找到。“他们其实也很可怜,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但有时造成的伤害却是巨大的。”张科说。

现在,刘某病情稳定,看上去也很精神,完全没有大多数人想象中精神障碍患者所谓“癫狂”等现象。张科说:“刘某现在已经是病房的宿舍长了,可以帮助护士完成很多生活照护上的工作。”

医生:接受治疗别逃避

据了解,定义一个人是否具有健康人格,并非某一个单一的指标,而是心理健康、生理健康,再加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的综合评判。

“我们每个人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但并不一定是心理疾病,这来源于现代人紧张的工作和生活状态。近两年,自治区也做了精神障碍终生患病率调查,结果显示为18.27%。”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王仲兴说。他表示,精神类疾病并不只是人们熟知的诸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儿童常见的多动症、品行障碍以及老年人的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病伴发的抑郁症等,甚至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癔症、打鼾、抑郁、焦虑等都属于精神问题。而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的排名位居第一,已经超过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及呼吸系统疾病,高层次青年患精神类疾病呈增长态势。

精神类疾病发病率高,然而很多患者存在“病耻感”,因为社会大众普遍认为患有精神障碍的人就是“疯子”“精神病人”。因此,精神障碍患者不愿来医院接受治疗。“据了解,抑郁症患者主动到医院接受治疗的不到10%。”王仲兴介绍说,“患有精神类疾病确实有危害性,但这种疾病其实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很多精神障碍患者,前期是可以通过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医疗设备调节治疗来达到缓解的效果。患者及时入院接受治疗,出院后按时吃药,他们是有可能恢复正常生活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人都会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人人都需要心理医生。咨询心理医生是人们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提高素质及修养的进步表现。“经过这几年的宣传,我明显地看到大众对精神障碍的接受程度在不断提高,我们医院的接诊量越来越高,我认为这是好事。”王仲兴说。他表示,无论是患有精神障碍或是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都应该主动就医,像重视身体健康一样重视心理健康,尽早消除负面情绪,享受健康生活。

(张楚研 文/图)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