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有“约” 共塑淳朴民风

段维娜

2022年11月23日

工作人员登记文明积分。

本报记者 段维娜 文/图

乡村美如画,沃野处处花。近年来,我市以移风易俗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加强农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把弘扬时代新风作为文明实践的着力点,引导农区居民破除陈规陋习,树立和谐社会新风尚,推动全市各乡村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打造让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深耕文化新土壤

倡导文明新理念

近年来,我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以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为主要目标,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统筹推进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五项工作,不断用新时代文明实践引领乡风文明,推动文明实践遍地开花、志愿服务走深走实、群众思想道德水平持续提升,真正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我市不断创新宣讲方式、开拓宣讲载体、丰富宣讲内容,确保基层宣讲无死角。采用视频+音频等形式,聚焦理论政策重点、社会活动热点、群众关注焦点、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持续推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播站音频,向农区广大群众传播文明理念,培育文明风尚。充分发挥“理论学习轻骑兵”作用,通过播放红色电影、乌兰牧骑巡演、微党课等形式,深入农区开展理论宣讲活动。

用好群众“看得见”的宣讲。我市把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内容作为宣传重点,大力宣传宣讲乡村振兴,在村镇户外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载体持续刊播,让群众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全市依托18个农区、涉农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组织镇(村)两委、优秀党员、道德模范等组建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53支,常态化开展学习宣传活动,从中选出36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以“我帮你”形式在各村镇、涉农社区开展互动式、体验式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倡导移风易俗”“我的书屋我的梦”主题阅读、“扫黄打非”宣传、法治教育、“落实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主题宣讲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使广大农区居民感受党的先进性和为民情怀,起到强信心、聚民心、筑同心的积极作用。

用好群众“用得着”的宣讲。我市着眼于文明实践“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价值作用,全力打造文化阵地,为农区居民筑牢精神家园。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整合现有阵地资源,实现了理论宣讲、教育、文化、科技与科普、健身体育五大服务平台协同运行,常态化开展送文艺、送政策、送服务活动,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基层有资源有阵地,能够为群众解决所需、所求、所盼。大力倡树移风易俗新风尚,推动完善“一约四会”,从扩大正面宣传教育入手,着力营造喜事新办、白事简办的社会氛围;有效治理铺张浪费、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等社会陋习,弘扬文明健康节俭的社会新风。

移风易俗出新招

乡风文明见实效

“吴金贵20分,雷巧珍15分……”11月10日,在乌达区乌兰淖尔镇泽园新村,工作人员正在新时代文明积分公示栏上登记着第三季度居民们的文明积分。年底时,居民们可用平时积攒的积分兑换物品。

遵守社会公德、文明出行,婚丧嫁娶不大操大办,庭院绿化美化等都能获得文明积分,积分可兑换米面油纸等生活物品。近年来,乌兰淖尔镇以党建为引领,探索建立的以乡村治理与爱心传递为主要内容的以德换“得”文明积分超市,为乡村振兴赋能助力。超市将村规民约量化、分值化,议定出台道德积分管理制度,细化明确具体评定标准,明确13条正反向加减分细则,将原本抽象化的村规民约打分具体化,确保道德评议有据可循、有章可依。

“平时通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或者参加志愿服务累积分数,积分累积到一定数值就可以兑换物品,大家参与村里各项事务的积极性就高了。”乌兰淖尔镇泽园新村党委书记李军说。

新时代文明积分是乌兰淖尔镇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文明乡风的一个生动实践。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移风易俗工作,因地制宜,丰富宣传形式,打好乡村“治风”工作“组合拳”,推进移风易俗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我市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汇集镇、村、企业、学校等力量,主动融入环境整治、宣传发动、志愿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实现党员带动、单位联动、村民参与的治理新格局:灵活运用相关党建载体,深入村(社区)广泛听取居民对文明创建、殡葬改革、移风易俗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着力解决老百姓身边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身边好人”“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树立可比可学的道德标杆,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引导群众崇德向善,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