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3日
■市井故事
马海霞
那年,王老伯地里的冬瓜被偷了,隔了几天,他地里的萝卜又遭了贼惦记,偷走了二三十个。王老伯家菜地接连被偷,而周遭地邻的菜都安然无恙,王老伯心里有怨气,一早站在自己地里骂:“肯定就是附近邻居偷的,远处的人谁大晚上不睡觉跑来偷菜?”
此言一出,有几位邻居不高兴了,虽然没公开回怼王老伯,但私下却对他颇为不满,认为王老伯言语所指就是自己偷了他家的菜,闷气在心中回旋,越想越气,逢人便说王老伯这人不讲道理,乱怀疑人。其中一位未种菜的邻居,更是笃定认为王老伯骂的偷菜贼就是自己,因为邻居中只有她家没种菜,偷菜嫌疑最大。可真是天大的冤枉呀,别说王老伯家种的菜是萝卜白菜这些寻常菜,就是地里种金子,她也不会翻一下眼皮,活了大半辈子了,她就没这“爱好”。
王老伯这番言论,引起邻居众怒。只有母亲未生气,母亲说:“他骂的是偷他家菜的贼,我们又没偷他的,生啥气呀?”我对王老伯的话也有些意见,捉贼捉赃,又没看到偷菜贼,便怀疑邻居,看谁都像偷斧子的,邻居们听到肯定产生不适感,影响邻里团结。
母亲笑着说:“王老伯家菜被偷,他肯定生气,人在气头上,说话难免不走脑,没必要和他一般见识。”
母亲不爱与人计较,从我记事起,没见过母亲与谁吵过架。在大家的眼里,我母亲是个老实人,以为母亲不敢与人争吵,因为她不会骂人,若打起来,母亲身体瘦弱,也不是对手。
有一次,我和母亲去超市,一售货员态度不好,我刚想和她吵,被母亲一把拉住。回家后,母亲才告诉我:“这家超市的工作量非常大,一个人干好几个人的活儿,既要理货又要装卸搬运货物,还要称重,还要不停吆喝,比自己做生意还累。而且工作繁杂,一有失误还得挨店长批评,赚点钱不容易呀。若赶上家中有事,心情不好,难免带到工作上来,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没必要跟人家计较。再说,我经常来这里买东西,平时这个售货员态度挺好的,偶尔一次态度不好,肯定有原因,可以原谅。”
母亲的“老实”其实是种智慧,多站在对方角度考虑,便有了包容心,这种智慧多了,值得生气的事儿就少了。都说六十而耳顺,母亲从年轻时就拥有了“耳顺”的智慧,这都源于我的外公。外公是位教师,他经常教导子女,遇事不要生气,更不要与人争吵,因为吵架是没用的,只有互相伤害,没有任何积极效果,少指责别人,多替对方找理由,这样既能提升自己又能避免情绪失控。
今年,侄子大学生开始实习,实习单位人际关系复杂。前几天,我打电话问侄子,在单位工作顺利吗,有没有被人欺负?侄子说,工作不累,领导对他也不错,偶尔和同事发生矛盾时,他就想起奶奶教育他的话,不与人争吵,因为吵架没有意义,小事不计较,大事交给领导处理。
侄子这番话让我很放心,想不到母亲潜移默化的家风,不仅影响到子女也影响到了孙辈。长辈的为人处世,晚辈都看在眼里,家风是一个家庭“精神”基因,它一样可以“遗传”。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