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楚研
2022年11月25日
医护人员为老人按摩康复。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看基层
随着老年人口日益增多,让每位老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成了必须解决好的民生问题。近年来,我市持续健全医养结合政策、提高服务标准、加强人才储备,不断绘制完善路线图,多措并举,增进民生福祉,让老年人夕阳静好。
提高医养供给能力
近日,在市职业病防治院老年病科的一间套房内,78岁的王作先正在外间看电视,他本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里间休息室内,他的老伴在床上接受医务人员的按摩理疗。几年前由于脑出血,他的老伴全身瘫痪,他便和老伴一同住进养老机构,现在他们已经在市职业病防治院住了3年了。“我和老伴住过几家养老机构,这里住得最舒心,老伴在这里能得到及时的医疗救助,我也有专业的医务人员照顾。”王作先说。
据了解,2017年10月,市职业病防治院被确定为自治区第一批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命名为“乌海市医疗养老院(康复医院)”。作为一家医疗养老院,市职业病防治院注重突出医疗养老的服务特色,不断创新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实现了医疗、护理、康复、安宁疗养的有机结合,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我院的医养团队全部为专业的医务人员,虽然卧床老人居多,但至今无一人生褥疮。”市职业病防治院副院长崔海峰说。
海南区人民医院也在探索“医疗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三位一体的医养结合模式,使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深度融合,助力老年人晚年幸福。为了提供更高质量的医养结合服务,2020年,海南区人民医院医养结合楼正式投入使用。医养结合楼整合医疗、康复、养老和护理资源,特别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治疗和养老服务。
近年来,我市不断创新健康养老模式,推进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建立宜和老年公寓医养护一体化试点;市职业病防治院转型医疗养老院;海南区人民医院医养结合楼运营良好;探索推进嵌入式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服务设施毗邻相建,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2020年、2021年,市职业病防治院、海南区人民医院、宜和老年公寓先后被列为国家老龄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试点;市蒙中医院老年病科以老年心脑血管、老年期痴呆等疾病为重点开展研究,成为自治区领先重点学科。
全面开展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建立健全医养结合服务制度,规范标准,努力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安全、规范、优质的医养服务。采取“2+1”模式,即1家综合医院和1家基层医疗机构与1家养老机构或养老服务中心开展合作共建,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巡诊、保健咨询等基础健康服务,签约率达100%。
优化医养服务载体
宜和老年公寓以“民办公助”形式投资兴建。随着老龄化人口增多,传统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已不能满足日渐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宜和老年公寓着手开展了扩建项目工程。扩建后,养老房间达284间,累计开放床位589张。目前,新公寓楼B、C座已投入使用。
新公寓楼房间条件更为优越,卫生间、衣柜、灶台一应俱全,房间又宽敞又舒适,还配备电视、冰箱、电磁炉,客厅里还摆放着沙发和茶几;同时新楼还设有康复大厅、中医理疗室等,方便老人康复理疗。而在新公寓楼南侧,还新建了一座小公园,内设有凉亭、长廊、人工湖等景观设施。“我们的目标是打造集生活、医疗、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老年公寓,最大限度满足各类养老需求,为老年人提供舒适的起居环境。”宜和老年公寓副院长王丽霞说。
近年来,我市简化养老机构申办程序,养老机构申办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实行“两证合一”,所有养老机构均实行备案管理。大力支持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集约发展、提质增效,完成了海勃湾区宜和老年公寓扩建项目。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乌海市颐养康复中心、乌海市凤凰山水养老院、乌达区盛道养老院等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项目建设,推动医养康养融合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以此为指引,我市将继续以满足广大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为目标,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努力实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医养结合”双轮驱动。
(张楚研 文/图)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