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霞
2022年11月28日
本报讯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均等化,进一步完善基层服务体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形成开放多元、充满活力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助力全市营商环境优化。
为有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效能,我市文旅体部门持续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乌兰牧骑“党的光辉照我心”走基层文艺志愿服务、“百团千场”下基层、“送欢乐、送文明”等特色品牌文化活动深受群众喜爱;举办乌海市第二十六届广场文化艺术节,深入农区、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处,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受惠群众20万余人次;开展文化艺术、图书阅览辅导,有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同时,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目前,全市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个、市级16个、旗县区级18个。积极组织非遗项目进企业、进校园、进乡村开展文艺汇演、展示体验活动。
此外,我市不断推进文化馆、图书馆中心总分馆建设,提升数字化水平。7月,市文化广电事业发展中心文化馆验收了三区文化馆设备并签署了合作协议书。市文化云网站慕课资源推出“文化大讲堂”“百科知识”“文化慕课”等网络数字资源板块,资源庞大、内容丰富,极大满足了广大群众快速增长的数字文化需求,提升了我市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同时,市区两级博物馆积极参加自治区“云游博物馆”系列线上宣传展示活动,通过科技为博物馆赋能,使馆藏文物与现代化科技、多样化展示手段相融合,激活文物的历史记忆,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刘春霞)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