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闲变冬忙 项目建设酣

——乌达区重点项目冬季施工小记

李浩

2022年11月28日

内蒙古东景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工人进行巡检工作。

内蒙古兴发科技有限公司工人进行楼体幕墙施工。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看基层

项目建设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往年进入冬季,施工项目往往进入冬歇期,今年却是另一番景象。11月18日,记者走访乌达产业园发现,处处都是忙碌的建设场面。从即将投产的精细化工项目到绿色发展的循环经济项目,再到园区道路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者们抓住岁末年初的关键施工期,变“冬闲”为“冬忙”,按下建设“快进键”,跑出施工“加速度”。

近日,记者在内蒙古东景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一期10万吨γ-丁内酯(GBL)项目施工现场看到,技术人员查看设计图纸,工人进行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施工现场一派火热景象,所有人都为项目试生产贡献自己的力量。该公司系内蒙古东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该项目是1,4-丁二醇(BDO)装置生产产品深加工的重要项目。

3月28日,该公司年产20万吨一期10万吨γ-丁内酯(GBL)项目开工,该装置是目前全球在建的规模最大的γ-丁内酯(GBL)生产装置。6月份,项目主体工程完工。目前,该项目一期已经投料试生产。

γ-丁内酯(GBL)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中间体,能溶解多种有机和无机化合物,常用作有机溶剂、萃取剂和吸收剂,在锂电池和电器的电解液方面作为高导电率的特殊溶剂,也可用于制备环丙沙星、脑复康、维生素K4等高附加值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锂电池、纺织、香料、医药等领域。

“项目施工以来,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项目建设分析调度会,对施工项目列出具体清单,研究遇到问题、提出方案对策、倒排施工工期、加强沟通协调,科学调配施工力量,推进项目建设。公司举行了百日誓师大会,紧盯项目工期,吹响项目建设冲刺攻坚的决战号角。我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工作,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加快项目建设手续办理等事项,有力保障了项目建设的稳步推进。”内蒙古东景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GBL分厂厂长李强说。

随后,记者来到内蒙古兴发科技有限公司有机硅新材料一体化循环项目现场,只见工人紧锣密鼓地进行办公楼、化验楼等楼体的幕墙施工。

2018年,兴发集团进驻乌达产业园。在兴发集团总部的决策部署下,利用乌达区良好的配套基础设施和完善的化工产业链,投资建设有机硅新材料一体化循环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5.7亿元,生产规模为建设40万吨/年有机硅单体装置,配套建设15万吨/年离子膜烧碱装置(工业副产废盐制烧碱),5万吨/年草甘膦装置技术升级改造,以及相关附属设施和公用工程。年产40万吨有机硅装置充分吸收行业先进经验,开展新工艺和新设备技术创新30余项,增加自控点位,实现模块化操作,全面提升自控率。该项目建成后,公司有机硅单体分离新工艺技术、水裂解等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蒸汽能耗降低60%,产品质量国际领先。目前,该项目正在加紧进行硅块库、加压泵房、循环站的土建建设。年产5万吨草甘膦技术装置是公司与清华大学、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完成的,采用国内最先进的工艺和设备进行技改,装置的生产连续性、自动化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可有效降低环保风险,提高装置安全性能。目前,该项目已运行投产。年产15万吨离子膜烧碱(工业副产废盐制烧碱)是国内首家采用草甘膦装置的工业副产废盐作为原料的烧碱装置,是国内首次实现一键开停车系统的烧碱装置,安全实现生产装置智能化。目前,该项目已投产运行。

“目前,一体化循环项目中的办公楼、消防站等4套单体建筑已经封顶,正进行内外装修。冬季来临,虽然天气寒冷,但我们会克服困难,在保证施工安全和建筑质量的前提下进行施工,力争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项目现场负责人周立坤说。

东景生物和兴发科技忙碌的冬季施工现场仅仅是乌达区推进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乌达区下大力气进行“腾笼换鸟”,淘汰园区落后产能,有序处置“僵尸企业”,积极承接经济发达地区先进制造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园区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安全环保标准有了质的提高。今后,乌达区委、区政府积极优化营商环境,成立项目工作专班,不断加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七通一平”,及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困难,推动项目建设落地落实,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谱写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新篇章,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落实。

(李浩 文/图)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