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建慧
2022年12月08日
硅化木
硅化木细节
树化玉
树化玉
盘羊铜杖首
车马人物纹骨尺
青铜銮铃
青铜銮铃、青铜軎辖、青铜马衔
飞天石雕(左)
飞天石雕(右)
■“两个打造”·博物馆里的宝贝
本报记者 韩建慧
乌海博物馆是国家三级博物馆、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以其反映地方特色的历史文物及地质演进、历史场景还原和大量图表,生动、真实地再现了乌海远古以来的地质变迁、历史沿革及民俗文化,是集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目前馆藏文物6000余件(套),展出精品文物200 余件(套),其中国家级文物99件(套)。
硅化木: 揭秘生命演进的古生物化石
名称:硅化木化石。
件数:1件。
年代:古生代石炭纪二叠纪。
规格:全长42.6米,根部直径达0.87米。
在博物馆展厅中展出的硅化木乃是1993年从我市老石旦地区出土的珍贵化石。距今已有2.9亿年到2.5亿年的历史。硅化木是由树木因地质剧烈变化迅速埋葬地下后,被地下水中的二氧化硅替换而成的树木化石。它保留了树木的结构和纹理,并拥有石头的质感和硬度。
与硅化木相邻的两块化石,是2020年7月由市民张海旺先生向市博物馆捐赠的2件藏品。一件为形状外观与我国仁爱礁地图相类似的树化玉化石,另一件为形状外观与我国宝岛台湾地图相近的硅化木化石。
盘羊铜杖首:图腾与日常用物相结合
名称:盘羊铜杖首。
件数:1件。
年代:战国。
规格:高21.5厘米。
权杖,昭示身份、政权和神威的象征。远古时代,人们将崇拜物的形象雕在图腾柱上,立于生活环境中最醒目的位置,祈求它保佑族群的平安,这是许多原始民族共同的习俗,而将崇拜物形象装饰于柱顶或杖端,让图腾与日常生活用物相结合,则为图腾柱古俗的衍生现象。
乌海博物馆里就有这样一只铜杖首。造型为伫立的盘羊,双角盘卷向前,双耳竖立,双眼前视,颏下有短须,腹部中空与銎管相连,短尾上翘,造型生动,器宇轩昂。腹前后有三角形镂空,两侧是菱形镂空装饰。盘羊四肢收拢与方形銎管相连,銎管一侧有两个圆形镂空装饰,另一侧是方形镂空。
羊是远古先民图腾崇拜的吉祥宠物,在我国文化中羊的吉祥文化意义很多,民间有“五羊衔谷”等传说故事,《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269引《广州通志》说:“广州府五仙观。初有五仙人,皆持谷穗,一茎六出,乘五羊而至。仙人衣服,与羊同色,五羊俱五色,如五方。既遗穗与广人,仙忽飞升而去。羊留,化为石,广人因即其地祠之。”2007年,“五羊衔谷”入选广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羊伴随中华民族步入文明,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影响着我国文字、饮食、道德、礼仪、美学等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汉代骨尺:猜猜“七尺男儿”有多高
名称:车马人物骨尺。
件数:1件。
年代:汉代。
规格:长16.7厘米,宽1.7厘米。
该尺为骨料制作,淡黄色,左端完整,右端残缺。尺子正反两面都有刻度,现存有7个寸格,左端寸格中间有一圆孔,每寸长度在2.15—2.45厘米之间,寸与寸间上下均有墨线刻度相隔。第二个寸格内有墨线分寸刻度,一寸有九分。第一个寸格上端刻度内涂朱砂,下端涂绿色颜料;第二个寸格内未涂色;第三个寸格内上端刻度内涂绿,下端涂朱;第四个寸格内未涂色;第五个寸格上端刻度内又涂朱,下端涂绿,如此往复。
尺子正面中间区域,左侧是一组波浪纹,中间区域糟朽纹饰不清,靠右是车夫驾驭马车的图案;背面中间区域左侧也是一组波浪纹,旁边是相对而坐的两个人物,由于糟朽图案不甚清晰,最右端亦是腐朽残断。这些图案均是墨线勾勒轮廓,再用朱砂或绿彩填涂。
汉尺是汉代基本度量单位,度制基本为1引=10丈,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我们常常在一些古文献中看到,记载古人身高七八尺,其实均属常人身高,并非古人身高普遍高于今人。骨尺所代表的度量衡值并非一成不变的,随着朝代的更替,尺的度值也在不断加大。
青铜銮铃:最早的车马装饰
名称:青铜銮铃。
件数:2件。
年代:春秋\战国。
规格:高18.1厘米。
銮铃,是古代马车上的重要装饰,相当于今天车上的“喇叭”。
銮铃主要流行于西周至战国时期,结构分两部分:上部分为铃主体,铃上有辐射状镂孔,里面有小石丸,石丸随车而动,击打出清脆的铃声。下部分为方形銎(qióng)座,固定之用,用来安装在车轭(è)上或者车衡上。
博物馆里展出的銮铃为范铸法(又称模铸法),椭圆扁球形铃体,内置一铜丸,铃体正面中间有一圆形小孔,周围有八个三角形镂孔,背面正中亦有一圆孔。铃体外缘有一周宽扉叶,扉叶上部装饰有四个近圆形的镂孔,下部是两个长弧形镂孔,铃体下方连接短粗颈,之下是方銎高底座,底座呈梯形,中间略微内凹,四周有粗棱,正背面各装饰有两道竖线纹,两侧各饰一道竖线纹,底座下部两侧中间各有一圆穿,对称分布,为固定使用。
《诗经》中这样描绘銮铃的声音:“四牡彭彭,八鸾锵锵”,意为“四匹骏马奔腾驰骋,八支銮铃发出锵锵的金石之声”。先秦时銮铃的使用可代表车主人的身份,最高级别的马车上可装八个銮铃。古代帝王的车驾便是如此,所以帝王车驾又称作銮仪、銮驾。
飞天石雕:珍贵的国家一级文物
名称:飞天石雕。
件数:2块。
年代:辽代。
规格:均长60厘米,宽26.8厘米,厚12厘米,均重30900克。
市博物馆里的飞天石雕,堪称镇馆之宝。这两块飞天石雕像为一左一右,对称相伴,图案中的飞天头束发髻,面容丰满,弯眉大眼,丰鼻小唇,颈饰项圈,项饰璎珞,双手捧莲,身穿长裙,丝带飘逸,祥云相伴,姿态呈敞口“U”字形。
飞天诞生于古印度,在佛教中乃“天地司乐之神”。后传入我国,与我国飞仙在艺术上融合,成为敦煌壁画艺术中的一个经典形象。
主办
乌海日报社 乌海博物馆
每一座博物馆,都是一座沟通历史与未来的桥。
都说,想要了解一座城市的历史,就要去这座城市的博物馆。
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展品与历史对话,穿越时空的阻隔,俯瞰浩荡的时光长河;在这里,我们也可以通过藏品与先贤晤面,掀开历史的面纱,接受文明的熏陶和洗礼。
我国各地博物馆中的珍贵藏品数不胜数,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镇馆之宝”。乌海博物馆也不例外,作为现代文明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乌海博物馆承担着展示自然和人类遗产的重要使命,这里馆藏的每一件展品,都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为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贯彻落实全区“两个打造”专题工作调度会议精神,本报与乌海博物馆联合推出“博物馆里的宝贝”系列专栏,带您一起去欣赏本地区的珍贵文物和历史遗迹,感受黄河岸边的璀璨文明。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