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社评出2022年乌海十大新闻

赵晖

2023年01月01日

中国共产党乌海市第八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举行。 (石力增 摄)

全球最大的1,4-丁二醇一体化生产基地投产。 (高瑞鹏 摄)

新冠肺炎疫苗接种。 (高瑞鹏 摄)

海勃湾区新华西街道“初心会客厅”矛盾纠纷调解现场。(资料图)

市人民公园一角。(高瑞鹏 摄)

2022乌海可降解塑料产业发展与应用峰会举办。(高瑞鹏 摄)

我市举行2022年秋季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 (高瑞鹏 摄)

内蒙古·乌海2022航空嘉年华。(王江宇 摄)

市市域社会治理中心一角。(段维娜 摄)

“黄河魂 戈壁情”中国赏石城·乌海十年宣传推广活动现场。(石力增 摄)

2022年,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乌海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新篇章,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值此新年到来之际,乌海日报社评出2022年全市十大新闻,定格2022年令人难以忘怀的精彩瞬间。

1

全市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2022年10月16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的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在我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全市上下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11月25日,中国共产党乌海市第八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乌海市委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全会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坚定自觉地做到“两个维护”,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工作要求,忠诚担使命、实干勇争先,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乌海贡献。

2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

一年来,我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紧盯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思路,较好完成了全年各项发展目标任务。

全面落实国务院33条、自治区40条稳大盘政策及接续政策,制定实施稳增长系列配套措施,186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复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8个月居全区首位,特别是工业投资连续两年高位增长;外贸进出口总额连续11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提前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年目标;焦化产业整合重组升级迈出实质性步伐,“专精特新”企业取得突破性进展,新能源、新材料两大产业基地建设起势成势,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

3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科学精准落实新冠疫情防控措施

面对持续变异的新冠病毒,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不断提高疫情防控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认真落实第九版防控方案、二十条优化措施和新十条优化措施等,坚决打好疫情防控主动仗,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确保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

4

驰而不息全面加强作风建设

一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实施基层党建“书记领航工程”,创新开展党组织书记“晒党建、晒成绩”活动,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不断增强。推深做实“五化协同、大抓基层”,“最强党支部”占比达到45%,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到91.1%、90.8%。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五个形象立起来”要求,评选“担当作为好干部”30名,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得到有效提振。按照“规范、精减、提速”要求,着力解决“三多三少三慢”问题,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

5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一年来,我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抓好乌海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七治”扎实推进,水土保持工作连续三年位居全区第一,黄河乌海段水质连续五年保持Ⅱ类,出台《矿区环境综合治理条例》,绿色矿山创建成果不断巩固,中心城区空气优良率83.4%,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6

产业转型提速增效,稳步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一年来,我市坚决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以链群思维协同推动传统产业迭代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全力以赴调结构、转功能、提质量,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厚成势:抽水蓄能电站、“光伏+矿山”生态修复、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等项目加快建设,总装机35万千瓦的风电和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可降解材料、有机硅等一体化项目进展顺利,全球最大的1,4-丁二醇一体化生产基地投产,举办可降解塑料产业高峰论坛,补链、扩链、壮链、强链的重大项目竞相落地。

7

优环境促招商抓项目,增强发展后劲

2022年,我市认真落实自治区营商环境方案3.0版各项改革举措,以“放管服”改革为突破口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广应用“蒙速办·四办”服务,政务服务事项承诺时限比法定时限压减86%,“一网通办”事项占比达92.6%,周末不打烊、自然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一次办”等措施获得市民点赞。我市信用综合指数位居全国第七位,春、秋季招商引资集中签约102个项目、总投资2660亿元。强力推进“五个大起底”,全面盘活闲置资源,坚决淘汰落后低质低效产能,持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8

保障和改善民生,共享高品质生活

一年来,我市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推进城市转型提升宜居品质,民生支出占全部财力的70%以上,成功入选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建设成效显著,滨河二期开发提速推进,包银高铁乌海段等项目加快建设,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自治区率先实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医保DRG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工作被评为全国“优秀”等次,民生福祉“质感”“温度”持续增进。

9

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推动实现高效能治理

一年来,我市全面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深做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大脑”建成投用,市域社会治理、城市运营管理“两中心”一体化运行,市域治理智能化综合平台入选全国智慧治理创新案例。城市“总客服”12345热线荣获全国政务热线“服务创新奖”。加快全国信用体系示范市建设,强化合同履约监管创新举措获得国家肯定、在全区范围推广。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扎实推进。

10

宣传思想文化有声有感,提升地区文化软实力

一年来,我市坚决扛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常态化长效化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对标“短、实、新”加强改进新闻宣传报道,挂牌成立乌海市融媒体中心,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常态化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推进“两个打造”工作落到实处,打造出一批具有中华文化底蕴、汲取各民族文化营养、融合现代文明的作品、舞台艺术品、美术作品等。精心办好内蒙古民歌大会等大型活动,深入推进“书香乌海”品牌建设,成功举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黄河魂 戈壁情”中国赏石城·乌海十年宣传推广等大型展赛,进一步为我市的特色文化添光着色。

(本版文字:赵晖)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