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01日
■“两个打造”·“黄河几字弯——樱花·宜和杯”文学作品大赛
赵存伟
夏日的一个清晨,一行人应邀去乌达游玩。出了市区,一路大道通衢,晨光普照,路边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听着驾驶座上的闺蜜询问走哪座黄河大桥,心里就不由得想起这些年来对桥的眷恋。
家乡因乌海湖的美景加持,蓝天与碧水相接,湖光与山色映衬,沙明水净,水绕绿城,真正成为黄河金腰带上的璀璨明珠,也可以被自豪地介绍为“大美乌海”了。大美者,语出《庄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认为,美存在于自然之“天地”,我深以为然。毕竟如今的乌海,自然环境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已然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彼此成就了。
乌海在黄河上飞架的渡桥已经不仅仅是一座,选择的余地就大了。车子轻快地跃上乌海湖大桥,滔滔黄河在桥下奔腾而过。尽管无数次从大桥上过,每每看到它的雄伟身姿,还是暗暗赞叹。乌海湖大桥是国内首座悬浇大挑臂矮塔斜拉桥,也是黄河上中游流域最宽的桥梁,它对于发展乌海文化旅游事业、促进城市转型发展、打造自治区西部区域中心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有了乌海湖大桥,乌海人不仅真正实现了“一刻钟生活圈”“半小时经济圈”“一小时城市圈”的城市生活,更又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节假日,漫步在乌海湖畔的人们,常会举目眺望,乌海湖大桥便与山、“海”、沙、城融为一体,磅礴壮观。有外地的亲朋好友来乌海游玩参观,乌海湖大桥则是大家必选的塞外景观。
想到了桥,回忆就如决口的黄河水源源不断。黄河流经乌海105公里,在这里蜿蜒向北,穿过乌海主城区奔腾而去。197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隔河相望的乌达市和海勃湾市合并成立乌海市。但那时的黄河乌海段除了一座铁路桥外,再无其他可以通车的桥梁,市民们想要过河,只能通过简陋的渡轮机船摆渡,穿市而过的黄河成了阻碍两岸经济社会发展交流的一道屏障。那时候,“一桥飞架东西”是多少乌海人的梦想,天堑变通途又是多少想要跨越黄河的旅人们的希望啊。
20世纪80年代中期,乌海第一座黄河公路大桥建成通车。而我,则见证了它的建设、使用,直至寿终正寝,成为黄河中的一段遗址。那时的我还是一名中学生,父亲当时是乌达公路段的段长。一天,我无意中听到他对母亲说,乌海要在黄河上修一座大桥。从那以后,在黄河上修一座大桥便成为我心心念念的事情,也是我对外炫耀小道消息的主要内容,因为所有身边的人都对这条消息兴奋不已。
一天晚上,父亲说要带母亲和我去看一看建设中的黄河公路大桥,我兴奋极了。那时候,我和母亲竟然不会骑自行车,所以只能步行从乌达新区到黄河公路大桥建设工地。一路上还听父亲讲述了发生在大桥建设工地上的一个爱情故事。故事的女主因为是与我家相熟的邻居家孩子,这个故事就更引起我的好奇。对于那位毛花花眼大粗辫子的姐姐,我印象深刻,确实是当时少有的漂亮姑娘。因为修建大桥是一项大工程,承建单位是外地路桥设计院和路桥建筑工程公司,漂亮姐姐所在的本地公路工程公司在建桥中作为辅助单位一起施工。一来二去,美丽的本地姑娘与外地来的英俊小伙相识了,二人的恋爱佳话一度成为工地的热门话题。一路上我听着父亲与母亲的窃窃私语,也不敢多言,但青春的小窃喜到现在还记得。
来到建桥工地,我被震撼了。在茫茫夜色中,工地上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眼前有无数的年轻人肩挑手提,推着三轮车飞跑。那时候机械化不发达,叮叮咣咣的锤打敲击响彻云霄。我没有亲眼见到恋爱故事中的男女主角,但我看着那些大哥哥大姐姐,每个人都仿佛是故事的主人公,青春热血活力四射,他们都穿着工作服,有的皱皱巴巴,有的男青年只穿背心光着膀子推着三轮车跑,但他们脸上的那种发自内心的笑容至今难忘。
桥建好了,故事结局也很完美。邻居阿姨起初并不同意姑娘远嫁,怕吃苦受累见不到娘亲。但那位姐姐却铁了心,硬是跟着心上人远走高飞。后来,多年之后,听说那位姐姐常常给她妈妈捎信捎东西回来,说是生活非常幸福。从那时候,每次走过黄河大桥就会想起这个美丽的爱情故事。
每一座桥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负重前行,承担起历史的责任,在时光中穿梭,从容地撑起时间之重托。乌海黄河公路大桥建成后的三十多年里,这座乌海当时唯一的跨河大桥成为国道110线上的发展大动脉。如今,立下汗马功劳的黄河公路大桥早已光荣“退休”,但它依然是不少人心中抹不去的回忆。大桥停用后拆除了引道,主桥作为见证乌海历史发展的景观留存。有时远远望着它在黄河中沧桑的倒影,仿佛是桥在讲述着自己穿越历史与时空的动人故事,关于黄河,关于光阴,关于爱情……如泣如诉,留下一串绵绵的诗行。
上班了,自己也成了一名交通人,每每参加大桥建成仪式,看到乌海更多、更快捷、更放心、更平坦、更通达、功能更多的大桥陆续建成通车,内心总是充满感慨。乌海湖大桥施工的时候,我有幸作为党代表跟随代表团参观建筑施工场地。远远望去,不再用人海战术,不再有叮里咣当。走近了解,更多的是运用了先进的架桥技术,使用了更快捷安全的建筑机械,因此架桥修桥效率更高,品质更好。
如今的乌海,据说有大大小小近500座桥梁。飞渡黄河的110国道黄河特大桥和横卧乌海湖的乌海湖大桥是乌海人的骄傲;纵横交错的城市立交桥和公铁两用桥与高楼街道相伴,承担着乌海人的日常出行;公园里颇具观赏价值的景观桥则满足着我们对城市审美的需求。这些桥见证了大美乌海的茁壮成长和繁荣兴盛。
思绪间,车子过了乌海湖大桥,拐弯就进入一条小路,但终点却恰恰是乌海湖大桥下的虹桥湖畔度假村。站在黄河岸边,一路浩荡北去的大河顿然舒缓,天宽海阔。仰望高大壮美的乌海湖大桥,心情也豁然开朗,似乎河与桥浑然于一体。
一座城市有了水就有了灵气,而水上有了桥才会更通达。这些桥承载着岁月的脚步,伴着我从少年走向成年,从春天走向秋天,从城市走向远方。成长过程中,我们走过大大小小许多桥梁,每一座桥都有属于它的文化和使命。站在形态各异的桥上,我们可以品味出桥的历史、桥的智慧、桥的美好以及桥的沧桑,无论何时,桥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穿越时空,演绎着无限风流和繁华。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