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海勃湾区经济工作展望

毕晓敏

2023年01月04日

使命在肩,必须奋力前行;责任重大,务必担当作为。今年,海勃湾区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工作要求,坚定做好经济工作,坚决提振市场信心,奋力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海勃湾新篇章。

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海勃湾区上下将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发展观念,坚决做到“七个摒弃”,不断强化“七种意识”,切实把牢正确方向、把住根本遵循、把握发展形势,更加富有成效地做好各项工作。

坚决做到“七个摒弃”,即摒弃“我不如人”的念头;摒弃“发展不用太急了”的想法;摒弃“重过程不重结果”的意识;摒弃“没有成方不敢开药”的做法;摒弃“看眼前不看长远”的思维;摒弃“不讲细节、差不多就行”的心态;摒弃“重生产轻经营”的观念。不断强化“七种意识”,即强化发展意识、机遇意识、成果意识、创新意识、大局意识、细节意识、市场意识。

千方百计做大经济总量

财大才能气粗,块儿大才能稳当。海勃湾区将千方百计把经济总量做大,以传统煤焦产业链迭代升级为工业增长基础转型链,以战略性新兴全产业链培育为工业增长核心驱动链,推进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成链成群。

海勃湾区将狠抓千亿级光伏全产业链打造;狠抓新能源经济建设;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放开手脚扩大消费内需;同时,坚守发展安全底线,坚决扛起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设的重大政治责任,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海勃湾。

千辛万苦补上要素短板

海勃湾区工业基础设施的短板是缺水、缺电,城乡基础设施的短板是宜居、美丽有待提质。海勃湾区将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今年,海勃湾区将打通向北绿电大通道,将海勃湾区产业园向北与内蒙古电网连接,源源不断把乌兰布和沙漠的绿电引进园区;构建五水循环利用网,最大限度节水回用、优水优用;规划建设“煤炭园+建龙焦化”铁路专用线;全力推进城管管理标准化、精细化、智慧化、法治化建设,打造具有“海勃湾特色”的数字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打造千亿级产值能力的产业园区。

千难万险治好生态环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容。海勃湾区将大力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大工程,力争到2025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88%。

海勃湾区将依法依规完成煤矿矿权整合升级,推进洗配煤全行业淘汰升级,让矿区PM10污染水平降低30%;通过实施全域城乡居民烟煤散烧煤改电清洁取暖、矿区园区柴油重卡全替代、焦化企业VOCs无组织排放深度治理、绿色工厂建设,让城乡PM2.5污染水平降低10%,夏季臭氧污染天数降低30%;从北至南实施桌子山山脉的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重塑生态优势,重构青山绿脉。

千山万水吸引人才科技支撑

海勃湾区将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空间、健全服务保障体系,让本地人才不想走、外地人才愿意来,依托资源优势引进人才,围绕煤炭、新能源等产业有针对性地招才引才。

海勃湾区将围着企业转引人才搭平台,促进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实施名师名医名家计划,强化人才的支撑作用,推进人才引进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科学谋划“双城计”,打造高铁新城+科创新城“双城计”,不断增强地区发展活力和影响力;狠抓优化营商环境,对标“全国一流、全区最优”目标,做实真功、下足苦功、练强内功,推动实现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

千言万语争取项目资金政策

海勃湾区各级各相关部门将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研深悟透国家、自治区的政策导向、产业方向、资金投向,抓紧对上衔接,精准策划申报,全力以赴争取资金、争取项目、争取试点,切实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力,力争到2024年退出债务红色预警。

海勃湾区将狠抓招商引资,抢抓产业窗口期良机,将招商引资工作始终作为转型发展的第一要事;谋划实施《黄河流域海勃湾段产城融合生态环境综合治理EOD项目》,努力形成黄河流域上游生态文明城市EOD模式“国家试验田”;达成新能源跨区域合作,大力实施增量负荷绿电配置、存量负荷绿电替代行动;产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优化配置黄河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千家万户实现乡村振兴

海勃湾区将积极参与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大农业“接二连三”力度,力争到2025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万元。

海勃湾区将做大做强现代农业,以设施农业的机械化、标准化、数字化种植,推动现代农业规模化、精品化高质量发展;做通“从地头到餐桌”接二连三文章,从重经营上下功夫,探索建立“地头联盟+保鲜库+小区商家入伙”经营模式;推进农特产精深加工和农业科技装备制造发展,打造“买河套、卖全国”的农产品深加工发展模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打造城乡一体高品质公共服务,提高全领域农村公共服务能力。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