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建慧
2023年01月05日
自从“阳”过之后,身体恢复起来很慢,总是打不起精神;有时候思维迟缓,感觉自己跟不上节拍;生病期间过于辛苦以致情绪难以恢复,总是悲观失落……近来,不少已经“阳康”的市民跟记者吐槽自己的遭遇。
明明身体上的病痛已经大为缓解,但为什么还是打不起精神来?除了去咨询心理医生外,有什么办法可以“自助”治愈?不如来试试这些读书达人们给您推荐的“悦读”调理法吧。
失眠悲观、情绪低落, 但是还有书籍
身体上的各种不适症状已经消失了快一周,但32岁的张玥说,她还是失眠、难过、情绪低落,打不起精神来。
在此之前,张玥经历了近两周的“抗阳”过程。其间,各种不良症状轮番来,可谓是“饱受折磨”。也就是那段时间,张玥发现自己失眠了。“越难受越睡不着,越睡不着越难受,夜深人静时就想躲在被子里哭,哭得一身虚汗。”她说。
所幸,这样的状态只持续了几天,很快张玥的身体就恢复过来,但失眠、悲观的情绪却没有随着症状一起消失,明明抗原检测也成了“小队长”,为啥病中脆弱的情绪却无法缓解?张玥琢磨,该不是自己抑郁了吧。
为了排解这种情绪,张玥捡起了之前一直没看完的一本汪曾祺的散文——《生活,是很好玩的》,看着看着就沉浸了进去。“汪先生真是一位生活家,在他看来什么都有乐趣,他能很认真地描绘一番鸡蛋要怎么炒,还能很搞笑地描述一段画画的细节。明明都是生活中很平凡的场面,但作家写出来就觉得非常唯美,让人充满遐想。”她说。
睡不着索性就看看书,就这样,几天后,张玥又一次睁开眼时感觉自己神清气爽。“新冠给我的后遗症真的全消失了,我现在又觉得阳光情暖可爱,家人和睦温馨,可以收拾收拾准备过年啦。”她说。
精神懈怠、行动迟缓,
用阅读“愉悦”自己
今年49岁的黄鹏觉得自己真是“上了年纪”,明明“阳康”了,但身体总是感觉慢半拍,上班下班完全打不起精神。所幸,黄鹏所在的装饰公司正处于年底的装修淡季,即使疲惫懈怠也没有耽搁多少事儿。
没精神谈业务,那就找点自己兴趣爱好里的事情干吧。黄鹏很喜欢天文学,微博上还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很多热爱天文的好友。恰好这时,其中一位好友想要写一篇2022年天文学现象的分析文章,大家一起帮他查资料,找数据,分析原因。天天看喜欢的话题,研究有意思的事儿。忙起来后黄鹏发现,之前的懒散一扫而空。
无独有偶,“阳康”的王霞也有类似困扰。“眼瞅着春节来了,该打扫卫生收拾家了,但就是不想动弹,每天昏昏欲睡。”她说。
“既然不想动,可能身体就是在恢复期吧,先找点喜欢的事儿,把时间利用起来最重要。”王霞说,她平时很喜欢看各类网络小说,但家务很多,没什么时间看,这段时间索性“放飞自我”,将以前没看完的网文全看了个遍。
如此“什么都不想”地过了一周后,王霞发现,她又有精神打点生活中的大小事儿了。
反应迟钝、效率慢,
听书催眠也不错
张晶说,自己的问题在于“阳”过之后睡眠不好,白天反应迟钝,工作效率也不高。因为当时生病时太过紧张,吃了好多种药,张晶觉得需要一段时间让肝脏排排毒,便坚持不肯吃助眠药品。
“后来发现,听书有很好的催眠效果。找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慢慢听着入睡,睡醒之后竟然还能记得自己哪里听过,哪里睡着了,我觉得对改善我的反应迟钝后遗症有很好的作用。”她说。
中学教师邱宇宁也在用这个办法帮助自己调整作息。“起先,我夜里咳嗽得比较厉害,睡不着,养成了白天睡、晚上醒的习惯。这几天我正在努力改变这种生物钟。白天,我一乏困,就找本书听听,一边听一边在脑子里构思画面,听着听着就不困了。晚上睡觉时我就听听轻音乐,听着听着就睡着了。”他说。
疾病并不可怕,但疾病留下的“后遗症”却多多少少会成为我们生活中的负担。用“悦读”来调理自己,不但能收获阅读的乐趣,还能让身心得到放松,何乐而不为呢?
(韩建慧)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