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06日
■2022精彩答卷
本报记者 段维娜
礼让行人蔚然成风、文明宣传栏有序分布、志愿者热情引导……漫步在我市,一街一景,一言一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文明的气息与温度。
道德温润人心,引领社会昂扬前行。
2022年,我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提升群众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为目标,以道德建设为主线,激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内生动力,引领各项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充分释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功能,积极培育选树道德模范,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今的乌海,文明创建红红火火,道德春风处处涌动,善行义举层出不穷,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坚定理想信念 筑牢精神根基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精神,是一座城市的丰碑。2022年,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城市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人翁作用,坚持上下联动、高位推动、深入发动,努力构建了全市共建、共创、共享的工作格局。
“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
连日来,我市各村镇的“大喇叭”陆续响起,一条条关于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宣传内容传到了各个村巷庭院,响彻田间地头。讲群众身边的事,说百姓爱听的理。我市按照政策宣讲户户到、理论传播天天有、答疑解惑时时行的工作目标,依托志愿服务队,通过整合全市优质宣讲资源,将与时俱进的新专题纳入宣讲内容,使“菜单选学”点题宣讲内容更加丰富;挑选能力强、素质高的人员组成理论宣讲小分队,在田间地头、农家庭院与群众面对面讲政策、解难题、话发展,力求通过准确生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原味土话”,把直面问题、对症下药的办法举措告诉群众,凝聚起振兴崛起、重塑形象的强大精神力量。
与此同时,我市广大党员群众通过登录“学习强国”观看时政新闻,学习先进思想,了解法律知识,已融入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的日常。“这里有新思想、新理论、新文化,每天登录学习,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感觉个人思想境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心工作的吴东鹏表示,有了先进的思想武装头脑,干起工作来更有方向、更加得心应手。
2022年,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战线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首要任务,通过理论宣讲、实践指导等方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理论著作,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学习热潮。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理论舆论同向发力、网上网下一体推进,广泛开展以“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的系列活动,策划举办故事会、快闪等活动,大力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主旋律。
厚植道德沃土 凝聚榜样力量
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公安部二级英模史建强,在岗位上恪尽职守忘我工作,退休了还在为社会贡献力量;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司机慈连萍,为保护乘客扑向歹徒;“中国好人”孝老爱亲模范崔永治,多年来照料患脑梗的岳父;自治区道德模范乔高磊,开创了一条不平凡的爱心道路……
一个又一个普通而闪耀的名字,背后是一个又一个鲜活动人的故事,他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高贵品质,树起了一座又一座精神丰碑,让人们真实感受到了“身边的感动”。
“好人”之花,馨香满城。2022年,我市把选树先进典型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涌现出了一大批对社会贡献大、事迹突出的典型人物,开创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生动局面。截至目前,我市常态化开展先进典型选树,共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2人,自治区道德模范19人,自治区道德模范提名30人,市级道德模范67人;入选中国好人榜12人,入选内蒙古好人榜102人,入选乌海好人榜230人。
榜样就是方向,榜样就是力量。2022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好人事迹档案征集整理、宣传利用等方面工作,用好用活“好人”资源、讲好“好人”故事,把道德典型的榜样力量转化为千万群众的生动实践,成为全市上下践行社会道德、弘扬文明风尚的一个生动实践。通过深入挖掘记录“身边好人”的多样性活态信息,充分发挥档案记录历程、服务现实的作用,为讲好乌海“好人故事”、推动城市文明提供了持久的精神力量。我市还充分运用新闻报道、公益广告、文艺作品等形式,全方位对模范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同时,邀请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宣讲宣教活动,让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人奋力前行,尊崇模范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
紧盯创建目标 突出为民导向
当清晨的阳光洒向大地,文明之风也吹遍了乌海城乡的每个角落。
市人民公园,早起锻炼的人们有序进入各个区域,充满欢声笑语;步行街斑马线前,司机轻踩一脚刹车,主动礼让行人;集贸市场规范有序,赶集的群众络绎不绝;乌兰淖尔镇“美丽庭院”繁花似锦,文明积分赋能乡风文明……从城市到农区,文明正逐渐浸润为这座城市最温暖的底色。
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文明创建工作,绘就了这座城市的别样风景。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上网等文明宣传引导行动全面铺开,文明理念春风化雨、浸润人心,逐渐内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为深入推进文明细胞创建工作,2022年,我市分行业开展优质服务、规范服务、承诺服务等活动,树立健康、文明的行业风气;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选评活动,使传统美德在新时代发扬光大;加强文明单位动态管理,对29家自治区文明单位进行全面督导检查;督促指导3个全国文明村镇和6个自治区文明村镇达到建设标准;选送10户家庭参评自治区“和睦友爱好邻居”评选活动。
文明创建为城市赋能的同时,也让农区面貌焕然一新。“厕所革命”、环境整治行动如火如荼开展,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各行政村建立红白理事会、形成村规民约,铺张浪费、天价彩礼、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逐渐破除,文明祭扫、勤俭节约等文明风尚渐成气候。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全国文明村镇3个,自治区级文明村镇6个,市级文明村镇7个,区级及以上文明村镇数量总占比达94%。
丰富多彩的文明创建活动宛如涓涓细流持续渗入到我市的每个角落,让点滴文明汇聚成一股温暖且强劲的源泉,不断滋养着市民的家国情怀和道德素养,也悄然构筑起城市的文明肌理。
盘活用好阵地 文明实践增效
“老人家,现在是红灯,请您稍等。”“您好,请把头盔戴好……”
在乌海,“小红帽”“红马甲”等一道道红色的文明风景,经常活跃在交通路口、社区小区、景区景点等,或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或专注于清理卫生死角,或为游客提供暖心服务。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在各类大型活动现场,志愿者都是一道动人的风景线。在疫情防控一线,他们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筑起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坚固盾牌;在敬老院、困难群众家中,他们热情洋溢的笑脸让人如沐春风。
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和“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我市以制度化建设为抓手,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大力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加强志愿服务阵地和队伍建设,丰富志愿服务内容,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常态长效开展。
我市坚持以“我帮你”志愿服务为抓手,从满足群众普遍共性需求和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出发,积极孵化培育“我帮你·唤醒沉睡的‘心’”——全民公益急救普及培训志愿服务项目、“榜样在身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宣讲团志愿服务项目等具有乌海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30余个,努力实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
伴随着志愿服务的常态化,我市的文明之光也更加闪耀。
“社区的宣讲都是咱老百姓能听懂的话,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我们都爱听。”居民田傲平说。海勃湾区墨香梨园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把宣讲队伍拉到基层一线,组建“红骑兵”宣讲队,开设网格流动课堂、楼栋微课堂,通过讲座、恳谈、交心、拉家常等形式,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贴心话”,让党的好政策深入人心。
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
近年来,我市科学整合各项资源,积极调动各方力量,探索创新方式方法,精心打造“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综合体,让基层群众身有所栖、心有所寄。如今,全市10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已成为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载体。
凝魂聚气,德耀乌海。丰润的道德滋养,赋予这座城市更加深刻的文明气质,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