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当好“生命守门人”

——市人民医院全力保障医疗救治工作安全有效

鲍维

2023年01月09日

■新春走基层

随着疫情形势的发展,因新冠感染就医的患者激增,我市各医疗机构迎来了严峻挑战。面对压力,广大医护人员坚守初心、勇挑重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以生命护佑生命,全力以赴当好“生命守门人”。

1月7日,记者走访市人民医院。作为全市最大的综合性医院,“加快周转”成了当下市人民医院急诊急救的核心:预检分流快一点、检查检验快一点、配药输液快一点、病房收治快一点……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卫国告诉记者,现在一切举措都围绕着“速诊、速收、速治”的目标开展。

在急诊大厅,记者看到前一位患者刚被送入治疗室,护士就一路小跑与120救护人员交接,将另一位患者送入抢救室;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医生直接就在大厅为其诊治。急诊护士郝燕告诉记者,由于大量核酸阳性患者及阳性伴并发症患者就医需求增加,加之秋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等多方面因素,近日,患者数量是平时的好几倍,医护人员每天24小时连轴转,几乎忙得脚不沾地。

在急诊大厅值班的副院长张卫国说:“连日来,院党委针对医疗救治实际情况,开启了‘白+黑’‘5+2’模式,只要医疗救治工作有需要,就随时召开线上或线下会议,及时研判救治需求,安排部署各项工作任务,采取多项措施扩容医疗资源,全力保障发热门诊、急诊、重症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四大科室及时收治救治患者。”

针对患者就诊情况,市人民医院多措并举,动态调整救治诊疗政策,对全院医护人员统一调度,科室床位统一调配,班子成员划定分管区域,各自带队、轮流值班,各党支部、临床、医技、行政科室干部职工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奋战在患者所需的各个岗位。

为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市人民医院整合资源,统筹调配,将呼吸与危重症病房之前的“一人一病房”的单间设计,恢复为标准病房,极大地增加了科室住院患者的收治能力,重症医学科启用病房B区病区333平方米,可增加现有床位一倍多,增加全新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注射泵、高流量湿化氧疗机、床旁血滤、无创呼吸机等抢救设备。同时,成立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专家组,由院领导带头梳理总结“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临床路径和诊疗流程”,出台了“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方案”,指导院内新冠病毒感染者救治工作,并组织开展全体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全员接诊及诊治能力。

发热、呼吸道症状是新冠的典型表现。如何按患者需求等级对有限的医疗资源进行最优配置?在发热门诊,所有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的患者均可在此就诊。

“为了应对患者需求,我们现在实行双班制,每天10余名医护人员在岗,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增加床位和医护人员数量,我们还对就诊流程和门诊布局进行了优化,优先安排65岁以上老年病人就诊,并有护士陪诊,同时建立了发热门诊转急诊流程和发热门诊预检评估制度,以保证高风险患者得到及时的转送和救治。”发热门诊负责人杨子京说。

据杨子京介绍,为了降低患者交叉感染风险,市人民医院开通了线上互联网医院,通过线上发热门诊,便可享受专科医生在线指导居家用药、健康咨询、退热药物开具等专项服务,目前线上发热门诊共有50多名医生可以24小时接诊,每天接待患者约150人次。

面对实时变化的形势,市人民医院其他科室在保证既有住院手术患者日常管理的前提下,还集体组织了新冠治疗的系统学习,动态补充诊疗力量,以保证患者得到标准化、同质化的科学救治。同时,市蒙医中医医院、海勃湾区人民医院、海勃湾区中医医院、海南区人民医院、乌达区中心医院等医疗单位近百名医护人员也克服重重困难,加入市人民医院各相关科室的医疗救治工作中。

我市众多“白衣战士”在“抢救生命”的战场上,争分夺秒、全力以赴,牢牢守卫着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鲍维)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