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10日
(上接第三版)
助人为乐类
王玉梅 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乌海车务段乌海客运车间副主任。25年来, 她坚守在客运服务前线,用热情服务为来往旅客送去温暖和爱心。她先后帮扶重点旅客5000余人次,收到锦旗24面、表扬信300余封。乌海动力集中型动车组顺利开行前,她精心组织人员修订《高站台旅客乘降组织办法》等相关制度,为乌海地区旅客平安、温馨、有序出行贡献了力量。
吴慧 海南区西卓子山学校大队辅导员。西卓子山学校留守儿童和外地务工人员子女居多。她想尽一切办法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关心、帮助学生。她为一名学生的患病母亲筹集7000多元医疗费。她主动送突发疾病的学生就医并垫付医药费。她关心缺少父母陪伴的学生,为他们做心理疏导。近年来,她组织爱心单位帮扶留守儿童、贫困学生50多人,捐款7万余元。
孝老爱亲类
赵瑞 乌海抽水蓄能有限公司组织人资部员工。赵瑞是一名80后女职工,多重角色撑起家里家外一片天。多年如一日地照顾患有脑梗的公公和积劳成疾的婆婆。丈夫常年在外,她独自承担“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公公住院时跑前跑后,平日她还要给老人按摩,做康复训练。从结婚至今和公公婆婆一起生活7年,她将老人孩子照顾得妥妥当当。她是家里的好儿媳、好妻子、好妈妈,也是同事眼中的好榜样。
刘明 路天矿业公司运输队队员。刘明用心阐释着“孝道是责任,手足是亲情”这一传统美德。十几年前,刘明的母亲心肌梗塞、父亲脑梗,二老前后住院手术治疗,都是刘明忙前忙后,陪护照顾。弟弟妹妹查出结肠癌、子宫癌需要手术化疗,他帮着筹借高昂费用,全程陪护。他用一己之力承担着父母的赡养费、治疗费,还常常接济弟弟妹妹。他孝父母,亲手足,为整个家族撑起一片天。
张霞 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社区居民。2007年,张霞的公公因病离世,婆婆很受打击。张霞见此情景,将婆婆接到自家,一住就是3年,直到老人状态恢复。随后应婆婆心愿,张霞给婆婆买了一套楼房。不久,婆婆骨折,生活不能自理。张霞又将婆婆接到家中悉心照料直到康复。2013年,婆婆得了白内障。张霞带着婆婆经常出入医院治疗,最终老人重见光明。为保障婆婆的退休生活,张霞为老人一次性缴纳社保和医保。2016年,婆婆患上阿尔茨海默病,张霞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张霞十几年如一日对婆婆的孝敬,感动了家人,感化了身边的人。
李连友 乌海市第六中学化学老师。李连友十多年不辞辛苦,用心照顾疾病缠身的父母和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哥哥。2018年,为了更好地照顾父母和哥哥,李连友和爱人在自家附近贷款买了房,把父母和哥哥从东北接过来住。从此,一天不落地照顾父母和哥哥,置办生活用品、换洗衣服、交水电费、陪着散步都是他的事。亲戚朋友见李连友多年的辛苦,都劝他照顾好父母就行,将哥哥送去福利院吧。李连友却说,哥哥跟父母和自己在一起,他才放心、安心。
王芳 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二幼儿园教师。2018年1月,王芳的婆婆突发脑溢血住院治疗。王芳每天中午和晚上在医院陪床照顾婆婆,上午和下午去工作,年幼的女儿只能托人照顾。在王芳细心照料下,婆婆的病情逐渐好转。然而,母亲又患上肺癌,父亲突发心梗。作为唯一在父母身边的孩子,她没被压垮,坚强地撑起了所有事。她多次陪母亲手术,检查、复查、住院治疗,常常无暇顾及两个年幼的孩子,只好将孩子送去小托班。王芳虽承担着照顾患病妈妈的重任,却从未耽误工作,奔波于医院、家、单位的路上。
史冬路 乌海市乌达区先锋社区副主任。史冬路和弟弟从小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2009年,爷爷患上脑梗瘫痪在床,无法自理。70多岁的奶奶身体也不好。史东路和弟弟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照顾两位老人的责任。每天和弟弟轮流洗衣做饭、翻身擦洗、聊天散步,尽力满足老人心愿,不让老人受半点委屈。史东路是家里的精神支柱,为老人排忧解虑,分担愁苦,对老人呵护有佳。史冬路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孝老爱亲的美德,她细心照顾爷爷奶奶的行为赢得了邻里们的赞赏。
任海燕 乌海市海南区拉僧仲街道新桥社区居民。任海燕的公婆和父母都80多岁了,婆婆公公喜欢吃她做的饭,她就变着花样给他们做着吃。她总说,老人能吃是好事。公公不幸脑中风做了开颅手术,无法进食又切开了食道,浑身插满了管子,住院两个多月每天给老人擦拭身体,翻身。婆婆患有老年痴呆,在家里也需要人照顾,任海燕就在医院和家里两头跑,直到公公出院。任海燕父母也患病生活不能自理。任海燕大部分时间都在照顾父母,无微不至地呵护着老人,从来没有抱怨。
敬业奉献类
刘海峰 乌海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教育矫正中心教导员。2018年,刘海峰投身援派新疆任务2年,用对党忠诚的信念,耕耘在维稳工作前沿。归队后,主动到基层大队锻炼,为民警排忧解难。在场所文化建设发挥了领军作用,建成了戒毒场所的文化品牌“止”,科学戒治项目被司法部戒毒管理局列为重点研究项目。他肩负使命职责,主动深入街道、社区面对面与回归社会戒毒人员开展帮扶教育和戒毒指导,使一批戒毒人员重新开启新的人生。
刘险峰 乌海市消防救援支队光明路特勤站消防员。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期间,刘险锋同志共参与涉疫勤务处置任务64起,消杀约80余万平方米,转移生活物资25.45吨,发现督促整改隐患1500余处,发放宣传资料5.3万份。自加入消防救援队伍以来,刘险锋同志共参加1300余次灭火救援战斗,特别是在3 ·21东源科技有限公司油罐车爆炸起火、9 ·10大悦城商城火灾、1·11兴发科技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火灾事故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戚凌铭 乌海供电公司修试管理处继电保护二班班长。戚凌铭勇挑重担,争做安全生产“领头雁”,工作以来,他累计负责完成我市15座变电站的综自改造、二次设备安装调试、启动送电工作;累计维护设备1600余台,发现并消除影响电网安全重大隐患12个、整改设备隐患300多个、消除设备缺陷1200多次;更换变电站户外电缆端子箱700余个,更换电缆近10万米,未发生人身、设备安全事故。其参与的电力工程多次荣获“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
刘永胜 乌海市林业和草原建设服务中心职工。1991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凭着一腔热血,仅靠双腿踏遍了整个白独贵湾,对那里的地形地貌、地理条件、林种结构、林木生长、地下供水管道等情况都了然于胸,被同志们誉为治沙站的“百度”“活字典”“活地图”。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育苗、干旱区治沙造林技术,引进新疆杨覆膜育苗技术,并广泛推广。在他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累计完成治沙造林2.8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54.6%,活立木总蓄积量14120立方米,让荒原变林海,沙漠变绿洲。
彭学伟 乌海市妇幼保健院超声科主任。彭学伟作为超声科主任,根据临床需求开展新业务,输卵管超声造影、盆底超声的开展,满足了病人需求,提升了临床医生的满意度。做产前超声,他严把出生缺陷关,带领团队自2010年至今共检出各类畸形胎儿1000多例。他更是发现了主肺动脉窗、食道闭锁等很多罕见的疑难病例,近300例严重畸形结束分娩,减轻父母经济负担上千万元,同时降低了重大出生缺陷。
蒋亚清 乌海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1992年,蒋亚清毅然投身特教事业,一干就是30年。从学生最喜爱的老师到担任校长以来,她促使学校正式设立学前班和职高班,将乌海市特殊教育延伸为15年,进一步提高了全市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同时,她根据特教工作的实际和残疾人的特点,在教学管理、学生教育、教师培训、课程改革、招生就业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她的带领下,学校教师队伍精神面貌明显改变,专业水平明显提升,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形成了以培训改善教学、教学保障就业的良性循环。
杨洋 乌海广播电视台记者。2016年,乌海市融媒体组建初期,他经常独自完成策划、采访、出境、主持、写稿、编辑、发布一条龙业务流程,成为独当一面的业务能手。杨洋开辟“杨哥一线”栏目,累计发布拍摄短视频素材8000多条、报道3000余条。2020年,面对疫情发生,杨洋率先请缨,在请战书上按下红手印,奋战在最危险的地方持续报道抗疫新闻,全程呈现乌海援鄂医疗队的实况。疫情期间发布短视频、各类报道400多条。
张岩 乌海市海勃湾区中医医院检验科PCR组长。张岩从事检验3年多,共检验样本百万余份 。他曾参与陕西省肿瘤标记物大会志愿服务工作,2022年2月份呼和浩特市疫情暴发,他毫不犹豫加入了市卫健委组建的医疗支援队伍。在封闭的实验室,他一工作就是12小时,巨大的标本量和重复几千次的动作,让他的颈椎、胳膊酸硬僵直。经过40天的奋战,他才返程。
欧进义 内蒙古华电乌达热电有限公司发电运行部集控主值。欧进义从事运行岗29年。公司循环流化床机组是国内第一台150MW机组,欧进义同志在缺少技术资料的情况下,手绘了23幅符合现场实际的汽机系统图,汇总了大量的工作规程、生产案例和学习资料,有效提高了工程建设和生产效率。他提出的关闭凉水塔内围配水降低凉水塔冬季蒸发量、化学反渗透浓水回用凉水塔等多项建议,为公司节约生产用水37万吨,节约水费约148万元。
翟瑞霞 乌海市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科科长、一级主任科员。18年来,翟瑞霞历经多个统计岗位锻炼,多次在全国大型普查、专项调查等工作中承担重要任务,是单位经验丰富、精通业务的“顶梁柱”“多面手”。她以精准专业的数据、高质量研究成果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价值参考,在平凡的统计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撰写的多篇统计分析和调研报告,多次被国家、自治区和市委、市政府采用。
白苏乐 海南区公乌素镇小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2020年,白苏乐在任公乌素镇小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时,她坚持挨户上门、入户走访,掌握社情民意,建立了详细规范的常住户、流动户登记、辖区房屋登记和志愿者队伍等台账,掌握了社区管理的第一手资料。白苏乐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帮助居民解决困难30余件,在面对重点人员维稳工作中经常24小时在岗。她爱岗敬业,用满腔热忱服务着居民。
秦丽春 国家税务总局乌海市海勃湾区税务局纳税服务股股长、三级主办。秦丽春是税务一线坚守25年的“老兵”。在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个人所得改革、减税降费深化增值税改革中,她带领全体人员做好改革的“排头兵”。疫情防控期间,她不顾自己腿伤未愈,主动参加社区值守。她组织“线上学习+线下培训”“以师带徒”“学测结合”等方式,帮助同事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了涉税业务“一窗通办”。
陈孝菊 乌达区安居佳苑社区党委副书记。陈孝菊通过在窗口服务时积累的经验和对社区工作的热情,总结出让群众少跑一趟路、少排一次队、少等一分钟的工作方法,把所需申报老龄、高龄的材料打印成便民签,深受群众满意。在任社区党委副书记期间,她一直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社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作为首要任务,处处以身作则,为了“小矛盾不出网格,大纠纷不出社区”确保社区一方平安,她不辞辛劳,亲力亲为。
李晶 北京师范大学乌海附属学校教师。李晶任教29年,一直尽心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所带学科成绩名列前茅。她积极教研,做示范课,参与教改。结合教学课题研究,她辅导学生多次在各类作文大赛和朗诵比赛中获奖;其多篇论文在全国、自治区组织的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
李巍 超高压变电管理处技术专责。李巍先后圆满完成2座500千伏变电站投产、消除国家一级电网风险点等大型操作,带领变电站在内蒙古电力系统内率先实施“集中监控少人值守”工作模式,通过创新实施变电运行设备主人先进管理手段,确保了内蒙古西部4个盟市、40万平方公里内的500千伏变电运行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他在“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使命担当中,不断满足着人民美好用电需求。
张丽 乌海启洁城市服务有限公司转运站操作员。张丽是垃圾转运站的一名操作员,转运站的工作枯燥乏味,十分辛苦,站里平均每天压缩37吨垃圾,节假日会翻倍,最多能达到90吨。转运站是各种垃圾的集合地,各种垃圾和气味混合其中总是让人退避三舍。但张丽却从不抱怨,认真负责。一次快下班时,她发现箱体垃圾中有烟雾,提了十几桶水浇在垃圾上,确保不会有火灾隐患才离开工作岗位。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