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2023年01月12日
“洗手液是用来洗手消毒的,退烧药一定要按照说明书服用,如果有什么情况记得联系社区医生,或者直接联系我们队员也行。” 1月9日,新海社区地税小区暖心服务小分队队员刘晓把装有药品、口罩等防疫用品的“爱心包”送到小区高龄老人手中,并详细为老人讲解如何正确使用“防疫包”。同时,在和谐社区富康楼小区暖心服务小分队5名成员纷纷化身“临时妈妈”,自发接力为独自在家的孩子上门送饭,赢得了社区居民的连连称赞。
连日来,我市基层党员干部、兼职网格员、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在职党员、“两代一委”、物业人员、社区志愿者纷纷主动组建暖心服务小分队,化身“暖心代跑员”,为辖区居民提供送医送药、帮购代办等便民服务,用实际行动聚民心暖人心。
优化组织体系,把党旗插在为民解忧舒困“第一线”。我市依托“社区(村)党组织—包联单位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单元示范户”组织体系,进一步深化网格(小区)党支部“双书记”工作制度,加强网格(小区)党支部书记和“第一书记”的衔接配合,统筹调度暖心服务小分队各方力量,为民解忧舒困。结合疫情防控实践经验,将全市786个网格精简优化为679个片区,整合基层党员干部、兼职网格员、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在职党员、“两代一委”、物业人员、社区志愿者等6630余人,组建“暖心服务小分队”679支,确保队员扑到点上、干在实处。同时,不断优化调整疫情防控“八员”职责任务,设立隐患排查员、服务信息公开员、信息统计员、送医送药员、保洁员、代购代办员、邻里互帮互助引导员等“新八员”,换任务不换队伍,将“温暖”实实在在送到老百姓手中。
明确服务重点,让党员挺在解决急难愁盼“最前沿”。我市按照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关于组建嘎查村(社区)暖心服务小分队开展便民服务有关事宜的通知》要求,严格落实10项服务重点,坚持真抓实干,做好“特殊群体排查”“公开服务信息”“问题情况上报”,组织各小分队深入村(社区)更新完善“四清台账”(底数清、情况清、位置清、诉求清),通过业主微信群、社区便民微信群搭建居民和小分队负责人之间的扁平化联系机制,及时公布服务信息、收集问题情况,让老百姓解难有道、舒困有靠。目前,围绕居民所急所需,已开展“及时送医送药”“帮助代购代办”“隐患排查”等便民服务事项2900余件,向特困人员、重病群众、低保家庭配送“爱心包”1800余个,排查解决安全、矛盾隐患问题1500余个,真正把暖心服务送到居民家中。同时,在做好“科学防疫”“互帮互助”“走访慰问”“宣传引导”活动中,广泛动员党员干部带头带动群众开展邻里互助行动,发布“邻里互助 余药共享”活动倡议书,建立社区“共享药箱”213个,“应急药箱”89个,引导居民群众做好个人防护,让居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关怀。
抓紧工作落实,构筑起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的坚固防线。我市结合落实《北疆红色网格治理服务工作指南(试行)》要求,坚持分组联系、到户到人,统筹推进暖心服务小分队建设工作,明确网格(小区)党支部“双书记”担任小分队负责人,专职网格员担任具体联络员,确保日常联络走访、基础信息采集、人员调配、情况上传下达和带队上门服务等工作的高效开展。开设线上“暖心服务进行时”专栏,刊发各区、镇街道、村社区暖心服务开展情况,制作《一图读懂:村(社区)暖心服务小分队怎么干?》,在各级单位微信公众号、网格(小区)居民微信群中大量转发,营造良好政策氛围。同时,进一步加大党内关怀激励力度,为每个村(社区)划拨党费1万元,让为民服务者感受到党的温暖。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重点群体社区保障服务机制,通过包保帮扶、接诉即办、线上问答、应急求助等载体和活动,逐步形成需求收集、及时服务、分类办理的服务闭环。目前,已回应居民关切问题、答疑解惑、疏导情绪5860余次,让“有困难找党员、有问题找组织”真正成为群众共识。
如今,暖心服务小分队已经成为我市大街小巷、乡镇村落最亮丽的风景线,从开展送医送药、帮购代办等“暖心”服务,到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暖心服务小分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利用一切资源优势,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王超)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