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宇婷
2023年01月12日
海南城区俯瞰图。(高瑞鹏 摄)
1月9日,政协海南区第九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开幕。1月10日,海南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两会回顾总结了海南区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规划了2023年及今后的发展蓝图。今日,本报特别推出海南区两会专版,回顾海南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展望2023年的发展蓝图。 ——编者
2022年,海南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区经济社会保持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发展态势,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迈出了加快建设现代化海南的坚实步伐。
抓重点 共发展
经济运行稳中提质
海南区坚持扩内需、畅循环,调结构、促转型,落实退税减税政策,累计完成留抵退税15.08亿元。聚焦高质量发展,按下项目建设“加速键”,全年51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复工,完成投资85.22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坚持“好中选优”,按下招商引资“快进键”,实施招商引资项目45个,引进到位资金88.29亿元,同比增长88.53%。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8亿元,同比增长79.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9.1亿元,同比增长2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3亿元,同比增长2%;城镇、农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8681元、23785元,同比分别增长4%、5%。
多方向 扶项目
赋能产业加速转型
2022年,海南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做优传统产业、做强主导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工业转型提速赋能,焦化产业整合纵深推进,500万吨焦化项目建成试产,360万吨焦化项目启动实施,有序推进4.3米焦炉关停,腾挪焦化产能186万吨;16户重点精细化工企业稳定运行,苯加氢、农药中间体等精细化工项目顺利实施。新材料、新能源两大产业全面起势,可降解材料、海绵钛等项目开工建设,国家能源100兆瓦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并网发电。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加快物流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快成科技项目建成投用,铁海联运项目、中蒙俄特色贸易区建设稳步推进;漠中泉夜市投入运营,银泰耍都人气渐旺,后备箱集市引领潮流,都市夜经济精彩纷呈;将“沉浸式”旅游和“体验式”旅游结合,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农牧业发展提优增效,生猪、蛋鸡、对虾等规模化养殖和特色水产养殖项目建成,蛋鸡、肉鸡、肉羊、葡萄被认定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园区建设提质焕新,改造升级园区道路8.5公里,安装更换路灯650余盏,种植补植5.68万平方米;配齐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立事故废水防控系统、封闭管理系统、一体化应急指挥平台,化工园区安全评估达到C级,园区安全风险管控和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守底线 强治理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海南区坚持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全面落实“七治”要求,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向纵深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有效整改,15件群众信访案件全部办理完成。大气污染防治取得初步成果,扎实开展“散乱污”企业、机动车污染、道路扬尘等专项整治,实施完成大气治理项目18个,城区环境优良天数达到267天,同比增加18天。水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效,辖区内黄河水质达到Ⅱ类标准,27处沿黄取水口规范化运行,提前完成自治区滩区居民迁建任务,实施完成水污染环境治理项目28个,饮水安全4项指标全部达标。生态资源保护和修复取得实质性进展,呼珠不沁希勒、二贵沟等重点区域环境整治进展顺利,5家绿色矿山创建成果不断巩固,老石旦采空区、广远露天煤矿等治理区完成复垦绿化,煤层自燃火点、排土场冒烟点实现动态“清零”。碳达峰、碳中和有序推进,严格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预计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同比下降1.7%;顺利通过自治区区域节能评估批复,实现能耗5000吨标煤以下项目区级审核备案。
补短板 强功能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海南区坚持城乡融合,着力夯基础、补短板、强功能,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全面完善“一刻钟生活圈”服务业态,8大类30个项目有序推进,惠及群众3万余人;实施5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完成棚户区搬迁改造1700套,金海园二期、和谐二期保障性住房主体完工;新建“口袋公园”5座,初步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持续更新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新建改造供水、供热、污水等管网35公里,包银高铁乌海段等项目加快建设,改造城区街路7条,翻新路面6.56万平方米,在全市率先完成燃气技防改造任务,安装智能水表4000余块,公共停车位达到7309个,同比增长10%。全面实施乡村振兴,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粮食种植面积达到5.64万亩;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培育示范合作社3家、示范家庭农牧场11家,3个行政村集体经济达到30万元;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开展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清洁取暖改造,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建设完成赛汗乌素、西行客栈、阳光田宇乡村振兴示范点。
听民声 优服务
全力保障改善民生
海南区以民生为本、共享发展的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把七成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投向民生领域。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加强就业培训、就业帮扶,城镇新增就业100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60人,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84万元。民生保障不断加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项民生实事项目圆满完成;低保标准提高到860元,其他各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联动提高;全面建立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实现市内定点医疗机构“一站式”结算;建成9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华苑社区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二幼、十九中项目启动实施,冀蒙高中如期开学,全区7所中小学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顺利通过自治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督导评估;中蒙医院、拉僧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投用,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28个,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79.4%,科学处置4次输入性疫情,及时调整疫情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影响。文化事业成效显著,统筹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建成首座城市书房;海南剪纸、沙书入选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公益文艺演出158场,“北方海南·黄河风”农民庆丰收活动入选全国100个丰收节庆特色活动。
防风险 促稳定
牢牢守住人民安全
海南区坚决履行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促进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建成“智安小区”2个、“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6个,巴音陶亥镇被评为平安内蒙古建设示范镇;开展“化积案、治重访、促稳定”攻坚行动,中央及自治区信访联席办交办17件案件全部化解完成。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持续强化,提前完成隐性债务化解任务,退出债务红色等级;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防灾减灾物资储备库顺利建设,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圆满收官,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及燃气、危险化学品、自建房集中治理取得实效;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面加强,有效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深入开展“百日行动”“利剑行动”“双清双打”等专项行动,刑事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11.7%。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纵深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建成2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20个民族团结进步“八进”示范点,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形成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和睦相处的生动局面。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