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瑜
2023年01月12日
新华社发 (王鹏 作)
新华社发 (曹一 作)
■新春走基层
本报记者 姜瑜
“这个团圆年,我要和妈妈一起擦玻璃、洗窗帘、收拾家……”“这个团圆年,我要跟我爸下盘棋、喝杯酒、聊聊天……”“这个团圆年,我要和爱人一起回到老家,与长辈们见见面、说说话、聚一聚……”“这个团圆年,我们四代人要去照相馆拍张全家福……”“这个团圆年,我们一家要旅游过年……”……在这个即将到来的癸卯新年,很多乌海人开始畅想怎么过年,用以填补曾经“回不来”或“去不了”的遗憾,让相逢与团圆渲染出心目中最幸福的中国年。
年越近,对于过年的想象就越热切。那些不管是踏上归途,还是即将迈上旅途的乌海人,都将带着对新春的愿景,对团圆的期盼,早早便开始蓄势,等待除夕夜里与亲人温暖相拥、辞旧迎新……记者连日来通过实地走访、打电话等方式采访了多位市民,他们讲述了自己的“过年计划”。
“我的团圆年,是与妈妈一起扫尘开始的”
张颖在邻市一所中学任教,由于种种原因她已经三年未与父母一起过年。今年,她克服掉所有障碍,一放寒假便收拾行李回到乌海。
“父母的年纪都大了,以前总是忙着自己的事情,现在我觉得没有什么比与父母在一起更重要的了。哪怕是帮妈妈一起擦洗都可以,对于我来说这也是团圆,也是年味儿。”张颖讲述着,在回到乌海的半个多月里,她和父母有条不紊地为过年做着准备。“我弟弟一家也要从西安回来过年,但他们工作忙,要等到过年前两天才能回来,这是我们这几年里第一次聚得这么齐,所以我们准备得格外用心。”张颖告诉记者,她和妈妈一起把房子的角角落落打扫得干干净净,她们还一起晾晒窗帘,一起拆洗被子……这些最寻常的生活小细节因年的临近而变得异常温馨。
“在过去几年里,我都是在视频电话里看到,父母在腊月里操持忙碌,看着他们的疲倦,我却帮不上忙,心里的那个遗憾和心疼呀。今年,我还要与父母一起包饺子、贴春联、一起做年夜饭、一起守岁……”张颖说,从回到家乡的第一天起,便享受到了与父母在一起的团圆年。
“我的团圆年,回久违的东北老家”
“我家是东北的,今年我要带着老婆孩子自驾回老家过年。我们已经好几年没回去了,这次我和爱人都请了年假,想好好与父母长辈过个团圆年。”在我市某私企从事技术工作的张云峰告诉记者,他们购置了很多新春礼物,即将踏上与父母团聚的旅途。
“我爸是二十多年的老厨师,今年过年回家我准备把他的拿手菜学会。”说起打算怎么过年,张云峰说除了与亲戚聚会团圆外,还打算跟父亲学几道东北菜,等再想家了,就可以自己做出家乡味道了。即使在日后那些大部分不能团圆的日子里,也能烹制几道家乡菜来安慰自己。
“我还要带着儿子去滑雪,三年前儿子在东北老家那边的滑雪场学会了滑雪,如今三年过去了,儿子长大了好多,滑雪技术却没啥长进,正好借着春节假期,好好带他玩一玩、练一练。”张云峰计划道。
“我的团圆年,一定要拍张全家福”
“今年,我和表弟表妹约好一起去姥姥家过年,吃我姨姨做的酥肉和炸丸子,吃我舅妈炖的黄河鱼,吃我姥姥蒸的黄馍馍,我们还要找专业的摄影师来为我们拍上几张全家福。”家住海南区神华小区的高瑞鹏这几年都是单独去给姥姥拜年,而今年他和从外地回来的表弟表妹相约一起去姥姥家。他说,半个多月前家人便在微信群里商量着今年的年夜饭和拍全家福的事儿。
“我姥姥本来不喜欢拍照,所以我家几乎没啥全家福,但过去的三年里,全家人很少聚齐,老人家对此特别不适应,对于这久违的团圆,老人说一定要拍张全家福。”高瑞鹏向记者分享了他和家人的过年计划,那就是一定要去拍张全家福。
“想跟兄弟姐妹拍张合照,我奶奶说我们是‘十全十美’组合,今年我们十个人终于能聚齐了,这张合照终于要拍了。”在市民王磊的印象中,奶奶早早就开始为年夜饭忙碌,还提议让他们十个兄弟姐妹,拍一张合影。王磊听从了奶奶的建议,已经从照相馆预约了一套上千元的“全家福”,要用拍照的形式来记录这个即将到来的团圆年。
“我的团圆年,要与家人去旅游”
“自从有了孩子,爸妈从老家来到乌海,帮着我们带娃,还照顾我们的生活,付出了特别多。今年过年,我们打算带着父母去海南岛旅游过年。”家住海勃湾区陶然雅居的王欣告诉记者,她和爱人计划带着孩子和老人去旅游,希望老人能过一个轻松愉快的春节,满足老人的愿望。
“三年前,我们带女儿在丽江旅游过年,今年春节,我们要故地重游。”教师郭敏告诉记者,他们一周前通过旅行社预订了机票、酒店、景区门票等,带着双方父母,用这种旅游的方式来过一个团圆年。
记者了解到,我市有不少市民选择了旅游过年。随着春节临近,旅游市场也呈现出升温态势。“想去哪里都可以,海南、云南依然是热门,价位自然也迎来了一整年的高位,都在5000元以上,但前来咨询和报名的人都不在少数。”在海勃湾区人民路一家旅行社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春节期间或将迎来我市出游的一个小高峰。
“我的团圆年,陪伴亲友话家常”
“我就想简简单单地陪陪家人、见见朋友,听他们唠一唠柴米油盐和家长里短,分享着自己一年来的收获与成长,听一听他们的变化与故事。”从银川回来的张坤向记者勾画出她的春节愿景。“好几年没有与爸妈一起过年了,我就想跟他们说说话,吃一吃妈妈做的年夜饭,见一见朋友,聊一聊近况。”张坤说,能与家人朋友在一起过年,对于她来说就是最好的过节方式。
“我们全家去爬山,在高山上聊一聊这一年的打算。”王明和父母多年来一直有春节登高祈福的习惯,今年春节也不例外,王明告诉记者,用运动的方式迎接新春,是他们一家最喜欢的过年方式。
“希望能和家人一起回趟老家,和奶奶一块儿过年,与奶奶聊一聊天,陪奶奶打一打牌,给奶奶做几道菜,和奶奶一起在街上散散步,跟奶奶在老屋前拍一张全家福。”在外地上学的刘倩告诉记者,这个春节她肯定会与奶奶一起过。
“我的团圆年,带着家人逛逛乌海景点”
“父母年纪大了,我就想带着他们在乌海转一转,看看我们乌海的景点。”刘岚和爱人平常上班忙,虽然离父母不远,但却是聚少离多。“这个春节假期,我要与父母在一起,一起过年一起逛乌海,把这几年不能团圆的日子好好补一补。”刘岚向记者展示了她的春节攻略。
“我们要到乌海湖畔和沿黄景观带好好逛一逛,看一看冰封的乌海湖面,感受一下新春时节的乌海美。”刘岚还计划在附近的酒店吃一顿自助餐,过一个团圆轻松自在的春节。
记者了解到,我市“本地游”产品将会在今年春节假期正常开放。届时,游客们可以到乌海湖畔的滑雪场体验冰雪嘉年华,还可以到农区大棚采摘新鲜蔬果,或是逛一逛我市的文化场馆……这些项目将满足市民在春节假期里举家出游的休闲需求。
■ 链接
2023年春节是本世纪第二早春节
新华社天津1月10日电(记者周润健) 春节的脚步日益临近,1月22日,我们将迎来2023年春节。天文科普专家介绍,2023年春节是21世纪这100年里的第二早春节,比21世纪最早春节只晚了一天。
春节是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但它在公历中的日期却不是固定的。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介绍,公历是根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一个回归年)的运动周期来制定的历法,一年共12个月。凡公历年数能被4除尽的年为闰年366天,除不尽的是平年365天。但对整世纪年,如2000年、2100年……只有前两位数被4除尽才是闰年,否则仍为平年,故每400年中有97个闰年。
农历作为我国传统历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是一种阴阳合历,根据月相变化,也就是一个朔望月来安排每一个月有多少天。一个朔望月的平均长度为29.53天,全年12个月,共354天或355天,极少数为353天。
这样,农历一年的天数比公历一年的天数少了11天左右。每年少11天,3年就会少1个多月,累计16年就会相差半年。为了补齐这两种历法之间的“时间差”,我国智慧的古人在每19个农历年中增加7个闰月,即19年7闰。闰月所在的年份称为闰年,置闰的规则是根据二十四节气来确定,因此每个闰年的闰月位置也都不太一样,如2014年是闰九月,2020年是闰四月,2023年是闰二月,这样也就导致了春节对应的公历日期来得有时早有时晚。
杨婧表示,就21世纪而言,最早春节出现在公历中的1月21日,最晚春节出现在公历中的2月19日,两者相差了将近1个月。这100年中,最早春节有两次,为2061年和2099年;第二早春节一共有四次,分别为2004年、2023年、2042年和2080年。
“中国传统历法源远流长,兼顾日月运行变化,包含了更多的自然信息,功能更加丰富,也使得春节落在公历上的日期有早有晚,这也丰富了春节的文化内涵,让春节变得多姿多彩。”杨婧说。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