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12日
书名:《德寿宫八百年》 作者:周华诚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0月
宋朝是无数人渴望穿越的朝代,它有着俯视一切的美,让无数人为之痴醉如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不少海外汉学者更称宋朝为“现代的拂晓时辰”。古往今来,对宋朝的解读数不胜数,甚至可用汗牛充栋来形容,许多人不吝对它的喜爱。周华诚独辟蹊径,以一座宫殿的前世今生为圆点,然后扩散开来,荡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从中窥得八百年前的南宋风雅。
周华诚是令我佩服的朋友,从《草木滋味》到《江南三书》再到《德寿宫八百年》,他一次又一次地开拓自己的写作范围,像一位将军在战场上策马驰骋,也像一位农人在旷野上开荒,一锄一锄地辛苦劳作,正像他在书中所说的,“泥土里藏着过去的故事,只有善于发现的人,才能找到那条通往过去的秘密小道。”他无疑是属于善于发现的人,并且找准了前进的方向。为此,他的收获也是巨大的,我可以想象书稿完成时,他的表情一定是幸福的、愉悦的。
翻开《德寿宫八百年》,我没有着急看内容,而是先看起目录,那些目录极美极妙,诗意盎然,像词牌名,有宋人之韵味,有风雅气,有旧时味,仅仅是名字即可生发出无限的想象,如《青莲朵》《闲人意》《梅花引》《定风流》《将进酒》等。其实,读完才知晓青莲朵原是德寿宫后苑里的一块石头,并由此引发出南宋的造园艺术。《将进酒》则是通过一块酒坛封泥,静静讲述着德寿宫的前尘旧事,不得不佩服周华诚的洞察力和表现力。
因素日里喜欢喝茶、闻香、侍弄花草,我先翻读起关于德寿宫日常风雅的那部分文字。原来,一瓯茶,一坛酒,一炉香,一瓶花,一幅画,均有讲究。阅读《德寿宫八百年》,绝对是一次时光的穿越,更是一次对美的追寻,可感受宋人之生活日常,可跟随他们去簪花饮酒,去点茶焚香,去泼墨挥毫,去勾栏瓦子喝夜酒、吃夜宵,一杯复一杯,不知不觉地醉去,当真是惬意之事。
翻读《德寿宫八百年》,我觉得最大的意义在于周华诚提供了一种解释历史的摹本,即从大历史中找到小切口,并以此让厚重或者枯燥的历史变得生动而有趣。在考古学家郑嘉励看来,《德寿宫八百年》“穿越古今,透物见人,为讲好南宋临安城考古故事创造了一个优秀的文本和全新的样本。”可以说,周华诚找到一条极佳的讲故事、讲历史的方式与路径,正如他所说的,“远去的历史是一个巨大而隐秘的星空,幽暗无比。当那些物证开始发光,便如同星星在孤独地照亮夜空。”
《德寿宫八百年》有明暗两条主线,明线是德寿宫的历史变迁和当下的挖掘重建,暗线则是穿插其中的人,并以人为媒介连接起古与今,也将一个又一个看似独立存在的点串联起来。在这些人中,古今皆有,古人有宋高宗赵构、诗人杨万里、画家苏汉臣、词人辛弃疾、僧人荣西等,今人有古建筑学家郭黛姮、考古工作者施梦以、设计师李瑛以及许许多多的建设者们。周华诚以清新生动的文字、娓娓道来的叙事,既反映了南宋文人士大夫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与抱负,又反映了当今的建设者们在挖掘、建造德寿宫时所传递的匠人精神,一砖一瓦、一沙一砾因他们皆有了温度和灵魂。
在周华诚的笔下,德寿宫就像是一个梦境,是一个走进去就不愿醒来的梦,这个梦境装载着一个又一个故事,所有的故事串联起来,就是一个关于南宋、关于家国的大故事。一座德寿宫,是南宋王朝的缩影,也是杭州这座千年都城的见证,让我们和周华诚一起从德寿宫出发,去追寻那远去的南宋风雅,去体悟那静水流深的宋韵精髓。
(转载自《西安日报》)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