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琴满都海
2023年01月16日
■2022精彩答卷
交通兴,则城市兴。打开我市交通地图,纵横交错的交通线网清晰可见,一个四通八达、内畅外联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正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2022年,我市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立体交通网络,重点交通项目有序推进,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推进区域交通节点城市建设,全力打造“四横四纵五桥三路”交通网络,逐步构建起集公路、铁路、航空于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区域内形成了“一刻钟生活圈、半小时经济圈、一小时城市圈、两小时航空圈”。
统筹项目实施 优化交通环境
2022年底,我市公路建设捷报频传:
省道217线海勃湾绕城段工程主线、海南区运煤通道改道工程、荣乌高速巴音陶亥互通至G244连接线工程建成通车;乌达公交客运枢纽站主体完工……2022年,我市持续加大交通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提升区域交通枢纽地位,截至目前,我市在建交通项目6个,已完工3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亿元。
在乌海街头,一辆辆白绿相间的新能源公交车,伴随着悦耳的报站声,缓缓驶向停靠站台。“新能源公交车真不错,声音小、运行平稳、车内环境好,还绿色环保,我现在出行基本都坐公交车。”市民王丽霞说,乘坐公交车去哪都有站点,这几年明显感觉到乌海公共交通的“省时省力”。
2022年,我市在优化交通环境上取得积极成效,交通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我市新能源公交车辆比例稳步提高,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达到10.79标台/万人,绿色公共交通车辆比例达到91.44%,城乡公交服务网络不断扩大,城乡客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效明显;加快“新能源+散改集”推广应用,大力推广新能源重卡,引导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参与构建便利高效的充换电网络体系,目前,已投入运营新能源重卡与非道路移动机械133辆,建成充换电站7座;持续优化矿区路域环境,全市矿区道路两侧277个土路口,已实现100%硬化或封闭,完成矿区道路路域环境治理项目21个,新建(翻修)里程91.7公里,修补面积19万平方米,矿区交通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优服务保通畅 出行便民利民
2022年12月30日20点46分,市民向南走下呼和浩特开往乌海的“复兴号”C485次城际动车。“这车宽敞、环境好,最主要就是快!”向南告诉记者,自从2022年通了这趟城际动车,他仅用一天的时间,就能往返呼和浩特至乌海做生意,便捷了许多。
如今,每日经停乌海的旅客列车达到31趟,通往北京、天津、沈阳、兰州、郑州、西安、成都、乌鲁木齐等枢纽城市,年旅客输送量超过100万人次。从乌海乘火车出发,在一天之内可直达包头、鄂尔多斯、呼和浩特、银川和大同等地,最远可去到西宁、吐鲁番、通辽等地;超过24小时,通过中转则可以到达昆明、重庆、大连、杭州、广州等城市。
包银高铁项目乌海段项目也在积极推进。目前,包银高铁全线面积最大车站——新建乌海海勃湾站站房主体结构全面封顶,并成为全线首个进入屋盖安装和精装修阶段的高铁站房,为全线如期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包银高铁(乌海段)在我市境内经过海勃湾区、海南区,设计正线长度约50.8公里,全线共设乌海海勃湾站和乌海南站两座新建站。包银高铁项目计划于“十四五”期间建成通车。届时,从我市到银川不足1小时,2个多小时就能到达呼和浩特,到北京也只需5个多小时,乌海人的“高铁时代”即将来临。
畅通“空中桥梁” 尽享快捷顺畅
截至2022年底,乌海机场2022年完成旅客吞吐量28万余人次、完成运输起降3600余架次,货邮吞吐量398.2吨。
2022年乌海机场通航城市17个,航线13条,参与运营的航空公司10家。运营航线已实现了连接华北、西北、中南、华东等地区及呼、包、鄂、银、榆沿黄经济带,通达北京、上海、广州、呼和浩特、西安、重庆、武汉、深圳、郑州、杭州、成都等枢纽城市,从乌海起飞,通过中转等方式,8小时内就可以通达国内任意一个大中型城市,24小时内可以通达我国周边主要国家和地区机场。
如今的乌海,区域综合交通网络日臻完善,交通区位优势显著突出,运输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城市品位日益提升,群众出行的幸福感大幅增强。接下来,我市将持续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交通运输保障和服务能力,着力构建畅通、高效、绿色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体系。(斯琴满都海)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