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
2023年01月17日
■理财向导
春节将至,不少上班族拿到年终奖,各银行也陆续推出“开门红”存款、新春专属理财产品。然而,经历了去年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回撤,投资者有点拿不定主意了——买还是不买?买理财还是买基金?买哪款?买多长时间的?如何合理投资,让资金取得较好收益,让“人闲钱不闲”?银行理财专家提醒,要做好春节理财规划,理性投资。
理财专家介绍,去年年底债市调整引发银行理财净值波动,近期以投资债券为主的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已经开始回升,但净值仍未回归到“破净”浪潮前的水平。鉴于2023年存款利率下行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倾向于保本型产品的投资者可在对比各家银行春节前后的“开门红”活动力度后,选择存款利率相对较高的机构进行储蓄,提前锁定存款收益。同时,投资者还可结合自身资金安排,通过了解大额存单是否可提前支取,是否可转让等因素进行综合选择。
投资者应与银行理财经理充分沟通,依据自身风险偏好及流动性需求进行资产配置。具体而言,投资者可将资金分为三部分,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资金流动性需求等实际情况,构建适宜的投资组合。
可将部分资金投向短期限的现金管理、固收产品,如日开型、周开型、月开型等理财产品。这类产品的投资期限较短,流动性较好,净值波动相对较小,能够较好地满足投资者的流动性需求。
可将部分资金投向中长期限的封闭、定开固收产品。这类产品的投资期限通常在6个月以上,投资范围包括债券、非标资产,能够在中长期限内为投资者收获更为稳健的收益水平。
可将部分资金投向风险和收益相对更高的理财产品,如混合类、权益类等理财产品。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进取型投资者可选择底层资产主要投向股票市场的公募或私募基金等产品,以此获得较高回报。
理财专家提醒,银行理财产品有募集期,少则1天,多则十几天,平均在5—7天之间,而且收益开始计算时间一般在非节假日,春节前夕发行的理财产品大多在节后开始计算收益,投资者在购买产品的时候,需要重点关注收益开始计算时间。此外,不少理财产品是“T+1”或者“T+2”确认份额的产品,这个“T”指的是工作日,如果错过工作日购买,而是在春节期间购买的,那就需要春节假期结束后才能确认份额;如果是“T+0”类的产品,通常是现金管理类产品居多。
从理财产品的角度来看,今年各银行更多地推出了可采用摊余成本法计价的理财产品。相较于市值法估值,满足监管要求可以使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相对较小,使得保守型的投资者接受程度更高。该类产品稳定的估值辅以相应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可以较好地避免底层资产市场价值波动导致产品净值波动所造成的集中赎回,从而在契合低风险偏好客户需求的同时,缓解金融市场波动时可能造成的负反馈循环。
(文言)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