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维娜
2023年01月18日
■“两个打造”·身边的好人
王煊森是一名80后退役军人,退役后就职于我市公路管理局。2020年起,他就将所有业余时间投入到地区公益事业中,两年多的时间,他已累计公益服务千余个小时,影响带动身边30余人,服务领域涵盖公路、社区、应急抢险、紧急救援、医疗等。
筑梦军营 不负韶华
幼年时的王煊森内心根植了一个绿色军营梦,虽然说不出“保家卫国”的豪言壮语,但“一身戎装,英姿飒爽”就是他努力的方向。在他18岁时,如愿以偿地踏入军营大门,成为一名坦克驾驶员。也许在旁人眼里,驾驶坦克是无限荣光的事情,但只要真正经历过才知道那其中的艰辛。驾驶过程中,胸部以上是在驾驶室外暴露着,路况通常都是崎岖坎坷的山路土路,每次驾驶结束,都是灰头土脸的,一条清晰的分界线就画在身上。
如果说驾驶坦克的过程是辛苦的,那维修坦克的过程就是缜密的。上万个零部件就有上万个故障点,必须心中有数,才能做到万无一失。王煊森正是在这样严苛的环境下锤炼了个人意志:忠诚奉献、吃苦耐劳、心思细腻。这种品质是深入骨髓的,那一抹生动的橄榄绿也成了伴随他一生的精神底色。
敬业奉献 乐于助人
王煊森转业回到地方后,始终牢记退役前政委对他讲的“一日为军人,终身铸军魂”。分配到市公路管理局后,王煊森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分内工作自不用说,分外工作积极热情。养路护路是一份需要经年累月默默付出的工作,王煊森却乐在其中。修护路肩、清理垃圾、修补破损路面,越是到了极端天气,路面越容易出现问题,“冬三九,夏三伏”,他任劳任怨,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本职工作中,为道路交通安全畅通运行保驾护航。当旁人觉得这份工作辛苦时,他总是笑着说:“当兵人最不怕的就是吃苦。”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王煊森总是不计个人得失地去帮助身边人。每逢雨雪天气,他都会热心地询问同事邻居,有没有需要接送的;马路上看到陌生人遇到困难,他也会不假思索去帮忙;微信朋友圈里看到重病求助的,他二话不说,伸手相助。久而久之,他被大家贴了一个“好人”标签,可王煊森从没有以此为傲,他认为这些都是举手之劳,每个军人都会这样去做,是“退役不褪色”的行动呈现。
凝聚力量 坚毅前行
随着王煊森对公益事业的执着付出,他身边慢慢吸引到越来越多的退役军人,从单枪匹马到两人同行,再到现在的“红色力量”志愿服务队,大家自发地走到了一起,自愿投身地区公益事业,发扬“退役不褪色,褪色不退志”的风格,创新公益服务形式,拓展公益服务内容,随时待命,为社会分忧,为百姓服务。
王煊森利用职业特长,带领伙伴们与海南公路段开展“我做一天养路工”志愿服务活动,为大家讲授公路养护的难点重点,怎样做到亮化公路、美化公路、净化清洁难养路段,为创造舒适安全的公路交通环境身体力行,激发了大家对公路环境的关注度。
从2021年3月起,每到周末,王煊森都会和志愿服务队的伙伴们在省道217海南公路段开设便民服务点,为过往车辆提供免费的饮用水和车辆检修工作。这条公路是内蒙古与宁夏重要的交通枢纽,该路段的特点是运行货车居多,路面承载量大,路段两侧不具备车辆检测条件。针对这一特点,王煊森及伙伴们几次观察选址,在海南公路段的协助下,便民服务点具备了服务功能,受到司机师傅们广泛好评。
“身着军装时,我们保家卫国;脱下军装时,我们奉献地方,这是镌刻在每个当兵人身上的坚定信仰,这力量早已熔铸在血脉中。这是一名退役军人的精神力量。”王煊森说。春种一颗粟,秋收万颗子。在王煊森无怨无悔付出的同时,荣誉接踵而来,他先后获得市级最美退役军人、乌海身边好人、市第六届道德模范等。 (段维娜)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