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温暖 感动常在

——2022年那些让人难忘的人和事

张楚研 整理 刘雨佳 绘图

2023年01月20日

■讲述乌海故事 传承乌海精神 故事里的乌海

张楚研 整理 刘雨佳 绘图

人生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回望过去的一年,有欢笑、有泪水,有收获、也有遗憾。人生百味中,总有温存的瞬间,触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照亮人生黑暗的角落,感动周围的人。让我们一起回顾,曾经的温暖与感动;让我们昂首向前,延续温暖,向光出发。

镜头一:

女子失足落水 辅警跳水救人

2022年3月5日18时,正在值班的市公安局滨河分局辅警李超,看到一名男子慌张地向警务工作站跑来。

意识到情况不对,李超立刻迎上去。“乌海湖边有人落水”,向他跑来的人喊道。他脑中“嗡”的一响,湖水有多凶险,他十分清楚。

没有丝毫犹豫,李超一边呼叫对讲机,一边迅速从警务工作站抱上棉被、拿起拖把,向男子指的方向跑去。他看到一女子在距离岸边10米的位置,一点点往下沉,双手在湖面扑腾。

李超径直跳进湖里。这时,与落水女子同行的男子也跳下水,用手拽住女子,可他身材瘦弱,被女子拖住,呛了水。李超感到水越来越刺骨,游也游不动。他奋力将棉被扔向男子,并一次次把拖把抛向男子。终于,男子抓住了拖布的布条,李超用尽力气将二人一同拖上岸。

再慢一秒,都可能要了女子的命。

未及喘息,李超立即检查女子伤势,所幸救援及时,还有意识,直到将女子送到医院,李超才感觉到自己心慌手抖,已经无力。

女子经抢救后无碍,李超这才放下心,返回了工作岗位。

“当时没时间考虑,落水施救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两三分钟,上岸后我也有些后怕。但这是我的职责,救人是应该的。”李超说。

镜头二:

四十载寻亲路 真情相助喜团圆

2022年7月12日,从河南省濮阳市寻亲而来的刘女士,终于在海南区与亲人团圆。“终于见到你了!”这个分别四十年的拥抱,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两代人的夙愿得以实现。

有一天,刘女士的养父母把她叫到跟前说:“千里之外的内蒙古乌海是你的故乡,那里有你的亲生父母和兄弟姐妹,你有机会去寻寻他们吧。”从那时起,乌海成了刘女士魂牵梦萦的地方。父母是否健在?兄弟姐妹是否幸福?她一直以各种方式打听故乡的消息。“我想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不想这辈子留有遗憾。乌海的蓝天医疗救援协会了解到我的情况后,主动帮我寻找。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最终让我与亲人取得了联系,特别感谢。”刘女士激动地说。

原来,2022年春节前夕,刘女士通过抖音平台发布了一则寻找乌海亲人的信息。市蓝天医疗救援协会队员看到后,主动和刘女士联系,在了解了基本信息后,发动队员们帮助刘女士寻亲。

市蓝天医疗救援协会海区分队长刘阳说:“有一天不经意在一个传媒链接上发现了刘女士发的寻人启事,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乌海人,第一时间我就联系了本人,同时了解了当事人亲戚口述的唯一一点记忆线索细节。我们随即走访了一些当地的老住户。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最终联系到了刘女士的亲人。帮助她找到亲人我们也特别开心。”

找到刘女士的亲人时,因为疫情等原因,刘女士没能来乌海,只能通过手机与亲人取得联系。第一次视频时,亲生父母认真看了半天,泪水溢出眼眶,嘴里不停念叨着“太像了、太像了,没有错,你就是我的女儿!”

2022年7月12日,刘女士带着爱人和两个孩子,专程从千里之外的河南远赴乌海与亲人重逢。四十年茫茫人海再相遇,虽已是时过境迁,但血浓于水的亲情让这一家人紧紧抱在一起。

镜头三:

公交司机及时施救 患者转危为安

2022年7月16日,公交车司机庄宏治像往常一样执行营运任务,车辆行驶至海勃湾区黄河村镇银行附近时,他突然发现路边一名骑电动自行车的青年晕倒在地。

庄宏治没有多想,马上将车辆停靠在安全地方,车上乘客看到他停车也很支持他去救人。安置好乘客后,他迅速下车来到晕倒的患者身边,只见患者当时面色发白浑身抽搐,情况十分危险。庄宏治凭借急救经验马上对患者实施急救措施,并督促现场人员立即拨打120。片刻之后,患者情况得到了缓解,待患者家人和120赶到之后,他才放心离开。

“我当时一心只想救人,也没多考虑。”庄宏治说。后来他跟身边的人说了这件事后,很多人却为他担心,怕他被误会。

很快,他收到了来自患者家属的电话。“其实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复杂,家属在电话里表示孩子已经没事了,对我的帮助表达了感谢。”庄宏治说。患者家属还要上门给予物质感谢,被庄宏治拒绝了:“谁家都有遇上难事和需要帮助的时候,我只不过是尽了自己一份小小的力而已,这是我应该做的。相反,我觉得乘客的理解、家属的真诚让我特别感动,大家都真心相待,做好事的人顾虑就会少很多,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大家也都愿意伸出援手。反正,我以后还会主动施救。”

事后,患者家属为庄宏治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镜头四:

村民突然晕倒 “大白”紧急施救

2022年10月19日上午,海区千里山镇巴音乌素村一村民突发急性心梗晕倒在路边,陷入昏迷。3名正在开展核酸采样工作的医护人员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实施科学专业的急救措施,令村民在后续的送医治疗中转危为安。村民纷纷为抗疫“大白”热心救人的暖心举动点赞。

记者了解到,参与救人的3名医护人员均来自千里山镇中心卫生院。当日上午10时许,该院蒙医医师王丽敏和护士郭小燕正在巴音乌素村核酸检测点为村民进行核酸采样。

“有村民晕倒了!有没有人能救救他!”突然,一声急促的求救声打破了核酸采样点的安静。

职业敏感性让王丽敏和郭小燕立刻站了出来,仔细询问晕倒村民的具体位置。

“我有车!坐我的车赶过去!”一名村民站了出来。

不由分说,两名医护人员抓起医药箱和测压仪,上车直奔事发现场。

路上,王丽敏打电话向卫生院代理院长刘兰群汇报了突发情况,正在附近村子监督指导核酸采样工作的刘兰群立即放下手头工作,开车往现场赶。

“患者40多岁,躺在路边,口唇发紫,四肢冰凉,没有意识,陷入昏迷。有村民说,他患有急性心梗,以前发过病。”王丽敏回忆说,来到现场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后,得知已有村民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她立即摘掉面镜和口罩,双膝跪地,摆正患者体位,清除患者口腔及鼻腔的异物,果断为患者做起了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郭小燕负责疏散围观群众,协助王丽敏做好急救辅助工作。

几分钟后,刘兰群也赶到了事发现场,立刻为患者实施针灸急救法,和王丽敏轮流为患者做胸外心脏按压,多管齐下拯救患者生命。

急救措施持续十几分钟后,患者恢复了自主呼吸,能感知疼痛,能和医护人员进行简单的交流。郭小燕立刻为患者测量血压,记录在册。

半个小时后,患者被顺利交接给了120急救人员,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3名医护人员立刻回到核酸采样点,继续工作。

“因为我们是医生。”面对村民的赞誉,王丽敏朴实的回答令人动容。

镜头五:

婴儿命悬一线 部门联动诠释大爱

2022年10月21日晚,为抢救一名病重婴儿,我市与银川两地联动,共同完成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接力。最终,婴儿顺利完成手术。

事发当晚,市公安局交管支队接到市情指中心指令,称市妇幼保健院有一名病重婴儿急需转院至银川市相关医院,请求开辟绿色通道,将患者送至海勃湾区林荫大道高速公路出入口。

时间就是生命。我市医护人员、公安干警、高速路口值守人员全面联动,迅速建起一条挽救生命的绿色通道。

21时15分,一辆开着警灯、响着警笛的警车带领载有患儿的120急救车驶出市妇幼保健院,按照指挥中心选定的最佳路线尽快向海勃湾区林荫大道高速公路出入口驶去。

21时17分,救护车在途经第一个红绿灯时,孩子由于病痛不停哭闹,哭声撕扯着每个人的心。“快点,再快点!”护士紧紧抱着小病人,急切地望向前方。

“前方路段红灯多,孩子等不得,你们跟紧我们!”在警车内的市公安局交管支队秩序科科长李瑞峰得知情况后,当机立断向指挥中心汇报,并指挥驾驶员红灯不等待全速前进。

21时27分,警车带着救护车比原计划提前了3分钟到达了林荫大道高速公路出入口。

21时30分,一辆来自银川的救护车呼啸着驶入高速公路乌海入口,医护人员立即协助宁夏医护人员将患病婴儿转移至新生儿转运保温箱。

“被救助的婴儿刚出生一个多月,当天因频繁呕吐到医院治疗。医生检查发现患儿已出现严重脱水症状,意识模糊,于是立即对其进行了紧急核酸检测和进一步诊断。”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部部长伊占玉说,为更好地挽救患儿的生命,经过医院多学科会诊,建议转移到银川相关医院进行紧急手术治疗。市卫健委和市妇幼保健院积极与银川相关医院的儿童外科专家联系,并与交管部门沟通协调,成功开辟了绿色生命通道,将患儿转移到银川救治。

“从市妇幼保健院到林荫大道高速公路出入口有近10公里的路程,中间红绿灯多,正常行驶需要近30分钟。通过多部门联动,我们为患儿开辟了‘绿色通道’,救护车12分钟就到达指定位置,为挽救生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李瑞峰说。

镜头六:

感谢信背后的故事

2022年10月30日,《暖心!致110国道卡点特别的感谢信》的新闻刷屏网络,感谢信来自14名到乌达务工的农民工。他们返乡遇到困难,在三道坎公路通道疫情防控查验点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顺利返乡。14名农民工很受感动,写下这封情深意切的感谢信,表达对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的感谢。

14名到乌达参与BDO项目建设的彝族兄弟准备返回四川省喜德县,在车辆抵达疫情防控查验点时获知:前方的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处于静默期,车辆无法通行。大家焦急万分。查验点工作人员安抚大家情绪,了解具体情况,立即联系海南区疫情防控值守人员,帮助14名农民工兄弟顺利返乡。农民工兄弟非常感动,委托务工单位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君正BDO项目部致谢。

“当时我们要返回四川过彝族年,由于没有事先了解到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实施静默管理,车辆不能通行的情况,到了查验点才知道,所以非常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办。非常感谢工作人员及时开辟绿色通道,帮助我们顺利返乡。”返乡农民工汪杨说。

“我们通过卡口的绿色通道顺利返乡过年,离不开工作人员的奔波联系,真是很感谢他们的辛苦付出,希望疫情早日结束。”返乡农民工徐保平说。

此外,这个疫情防控查验点还收到乌达区滨海社区居民张强的感谢信和锦旗。据了解,张强因为身体原因,需要长期服用一种临床药物。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张强无法通过网络购买药物。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到查验点向工作人员说明情况。查验点点长于卫军主动联系银川方面购买药品,经过沟通协调,最终他驾车到高速公路出入口查验点取回药品送到张强手中。

据了解,为切实保障广大居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该疫情防控查验点临时党支部研究决定开通了由点长负责的绿色通道,专门为有特殊困难的群众提供便民服务。绿色通道主要为外来务工人员、特殊就医群众等提供快捷高效帮助。

“三道坎公路通道疫情防控查验点是我市疫情防控的重要卡口,党组织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让我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只有尽心尽责工作,以实际行动为我市的疫情防控贡献力量,才不辜负群众的信任。”于卫军说。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