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好暖巢 引凤来栖

——我市纵深推进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强建国

2023年01月24日

图为一对一为企业服务的市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综合服务业务专区。 (王超 摄)

■稳字当头 稳中求进:开门稳 开门红

本报记者 强建国

一流营商环境是最好的“梧桐树”、最大的“吸铁石”,是一座城市最核心的竞争力。企业来不来、项目建设推进快不快,关键看地区的营商环境好不好。特别是在当前的形势下,营商环境事关市场主体的信心,事关经济发展的活力,不仅是软实力,已然是硬支撑。

近年来,我市坚决向顽瘴痼疾亮剑、向堵点难点开刀、向一流水平对标,持续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大盘之“稳”、谋发展质量之“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为坚强有力的保障。

巢暖金凤栖,花香蝶自来。如今的乌海已经成为各地客商投资兴业的热土。2022年,我市新签约项目102个,较2021年同比增长68%;新签约项目中,已开工44个。一批批好项目大项目陆续落地实施,成为我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一方热土能不能“热”,靠纷至沓来的客商;能不能一直“热”,要靠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

2023年1月初,因为拿到了项目开工前需要办理的一个最重要的手续——节能审查手续,国家能源集团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西来峰分公司360万吨/年捣固焦项目可以于4月份按计划顺利开工。

“拿到节能审查手续,规划、土地等手续就可以很快办下来,我们就可以申请办理开工手续了。”项目部综合组组长杨利表示,项目的前期工作推进这么顺利,与乌海市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协助分不开。“因为节能审查手续需要自治区发改委批,乌海市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多次到自治区发改委协调,加快了手续办理进度。还有市里和海南区的包联领导主动对接、沟通,帮助我们解决了不少困难,我们想到的,他们想在前了;我们没想到的,他们早想到了。有了各级各部门周到的服务和包联领导的帮助支持,我们有信心更好地发展,为乌海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杨利说。

我市把优化营商环境确定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

2023年新年伊始,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一窗受理’‘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优化提升‘蒙速办·四办’服务,扩大‘一件事一次办’覆盖范围;深化‘两个免于提交’改革、建设工程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更多事项由‘可办能办’转向‘好办易办’;实现供暖等市政服务全程网上办理,实现办事不出门、服务零距离。”我市将“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市政府重点实施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的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提出,要纵深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全力为项目落地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2023年,我市将优化审批服务,持续提高项目建设全流程科学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实现各项审批环节“并联”,避免“互为前置要件”;持续精简审批流程,推行审批事项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异地办,最大限度减少企业跑办次数;通过建立市发改委牵头的部门会商制度,推动实施并联审批和“承诺制”审批;积极对接自治区厅际联席会议,突出解决项目审批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将继续开展重点项目“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包联机制,从全市实施的 296 个重点项目中选取36 个在产业转型、城市转型方面具有代表性的重大项目“一对一”包联到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成员,其余260个项目按属地或主管部门分别包联到各区、各有关市直部门领导干部,推行“一企一策”专班式包联服务,及时有效为项目纾困解难,充分运用重大项目调度平台功能,切实推进项目按计划加快建设。将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建立项目“问题台账”,按问题类别和处理节点及时交办对口解决部门,明确办结时限,持续追踪督办,直至问题解决销号。加大重点项目进展调度力度,重大项目实行“日调度”,及时精准掌握项目建设进度、堵点难点、企业诉求,每周组织召开重点项目建设联席会议,研究解决项目存在的困难问题,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2023年,全市计划实施重点项目296个,其中新建项目144个。截至目前,以项目为单位,从主要前期手续办结项目占全部项目比重看,全市144个新建项目主要前期手续全部办结项目27个,办结率18.8%;以手续为单位,从无需办理和已办结手续占全部手续比重看,全市144个新建项目总体手续办结率为58%。

筑巢好引凤,劲风好扬帆。随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企业纷纷而来,项目相继落地,冬日的乌海,扑面而来的是开放、开发的滚滚热潮,处处感受到的是创业、兴业的浓厚氛围……一幅千帆竞发的奋进画卷正徐徐展开。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