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科技手段 筑牢安全生产

路静

2023年01月27日

无人机高精度实景三维建模,全方位、无死角开展安全生产监督巡查;积极引进数字化、智能化新设备,高危工种实现“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应急管理部门通过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监管,安全隐患无处遁形……2022年,我市企业纷纷运用科技手段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应急管理部门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型手段,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增强安全治理能力,保障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近日,乌海中联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厂区上空,一架无人机正在百米高空执行飞行任务。待无人机返航归来,生产技术处节能技术组仪表设备专员毕行行来到电脑旁,一个完整的厂区三维数字沙盘呈现在电脑屏幕上。

“数字沙盘显示,原料区几名工人正在进行吊装作业,监护人员在现场开展监护工作。要想知道起重机机臂的伸缩幅度是否在安全操作范围,点击鼠标就能精准测算,包括起重机四个脚的落脚点是否有塌陷也一目了然。”毕行行介绍,这是企业新引进的无人机高精度实景三维建模技术,通过无人机回传的影像和数据,可以快速巡检、查找作业现场的违章行为、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能有效防范应对各类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尽快消除安全隐患,降低安全风险。

与此同时,在内蒙古宜化化工有限公司电石分厂,27台电石炉出炉机器人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炉前作业。几名操控机器人的机械手端坐在干净舒适的控制室内,通过控制台对机器人下达作业指令即可完成作业。

“过去人工出炉时,一个炉口需要3名身强体壮的出炉工靠近高温炉口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工作环境恶劣,工作效率低下。升级成机器人作业后,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一名机械手说。

近年来,内蒙古宜化化工有限公司积极引进数字化、智能化新设备,出炉机器人“上岗”,实现了“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不仅降低了职工工作强度,还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科技手段不仅是企业筑牢安全生产的“利器”,更是我市应急管理部门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的“制胜一招”。

记者在海南区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看到,辖区所有重大危险源企业和危化品生产企业的监测监控数据全部接入自治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该预警系统实时监测企业危险区域的温度、压力、液位、可燃或有毒气体报警等数据,实现了动态分析风险和自动预警。

“2022年,我们依托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监管,共发现各类安全隐患问题300余项,全部进行了及时的处理。同时,该平台持续向企业端推送安全运行信息3万余条,有效保障了企业生产经营平稳运行。”海南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李兆鹏说。

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快推进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暨乌海市现代化综合应急救援基地项目建设、推动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开展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以来,我市细化分解的454项具体工作任务,已明确标准并完成152项,持续推进并巩固提升268项,完成率92.51%。 (路静)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