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
2023年01月30日
■部门访谈
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按照《乌海市推进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工作方案》,市文体旅游广电局牵头打造一刻钟“社区文化圈”。日前,本报记者就“社区文化圈”建设情况采访了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副局长侯晓江。“我们将不断健全完善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逐步形成涵盖文艺演出、场馆开放、文艺辅导培训、图书借阅服务、健身赛事组织、应急广播覆盖等文化体育广电服务要素的全覆盖,最终实现一刻钟‘社区文化圈’街道全覆盖的总体目标。”侯晓江说。
侯晓江介绍,2022年,一刻钟“社区文化圈”建设平稳推进。总投资3.935亿元的市公共文化中心正在建设中,预计2024年交付使用;向5个试点社区发放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设备373件;储备8个“十四五”全民健身补短板项目,其中“母亲河之旅”马拉松赛道、植物园健身步道健身路径已开工建设;新建老年驿站2套,五人制沙滩足球场1片,五人制笼式足球场1片;设立6个鸿雁书房,配送图书11585册,实现中心馆、总馆、分馆图书通借通还体系;加大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力度,今年以来累计接待33万人次;开展线上线下各类文化惠民活动40多项860余场,开展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活动55项,参与人数达22万余人次;开展了第二十六届广场文化艺术节、内蒙古·乌海2022航空嘉年华等品牌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更让广大群众享受到了在家门口感知艺术、亲近艺术的文化体验。
侯晓江表示,围绕一刻钟“社区文化圈”建设,2023年市文体旅游广电局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积极推进市公共文化中心项目建设,推动社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改革。
二是继续唱响“231”体育健康生活旋律(即:倡导公民掌握2种以上体育健身方法;每周参加活动不少于3次;每次保证1小时),举办各级各类群众体育赛事,满足人民群众健身需求。
三是广泛开展科学健身指导。计划组织开展2023年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弘扬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精神,推动科学健身指导工作活动;组织千名社会体育指导员进机关、社区、企业等场所进行体育科学健身指导工作,解决不同人群的健身难题。
四是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示范点。以“智慧便民、文化e家”为建设思路,利用现代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打造2个集艺术慕课、休闲娱乐、文化互动于一体的的数字化文化活动室;市图书馆计划采购电子图书25万册,为“一刻钟阅读圈”图书馆及分馆补充图书资源。
五是加强阵地文化服务,优化特色文化品牌。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免费开放力度,探索延时开放(或提供错时服务)。丰富馆藏资源和优化服务项目,拟在试点社区文化站探索“菜单式”“点单式”公共文化服务。
六是持续开展“广场文化艺术节”“农牧民文艺汇演”“图书七进”等示范性引领性群众文化活动。积极拓展合作社区,开展“美育课堂”“书法美育”“书法大讲堂”等进社区活动;拟在“一刻钟”阅读圈开展“我们的节日”“书香乌海”葡萄娃娃讲故事、“书香乌海”全民阅读讲座等活动。
(刘洋)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