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琴满都海
2023年02月22日
■走农区 看变化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眼下,春耕备耕、播种育苗正当其时。2月21日一大早,记者来到海勃湾区千里山镇团结新村张吉、杜二兰夫妻俩的温室大棚。一进大棚,满眼的嫩绿扑面而来,一排排育苗盘上,绿油油的菜苗向人们传递着“春”的气息。
育苗盘一旁,张吉、杜二兰正忙着育苗,夫妻俩配合默契,筛土、装盘、播种、摆盘,各个环节有条不紊、紧密衔接。“来,看看我这些小苗儿长得多讨人喜欢!”杜二兰俯下身子,手指轻轻摸了摸辣椒苗。杜二兰说,今年年初,大棚里培育了不到200盘的蔬菜籽苗,有西红柿、尖椒、圆白菜等菜籽,都是这个季节热卖的蔬菜苗,这批苗马上就能销售了。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张吉、杜二兰夫妻俩的育苗大棚采用点播法进行人工播种,在穴盘每个穴孔中央用手指按1个深1.5厘米的小孔,播种时将种子放入其中,每个穴孔点播种子2至3粒。播种后覆盖厚1厘米左右的基质。“大部分的蔬菜苗在一周左右就能破土而出。”杜二兰说。
大棚的另一头,一片秆壮叶绿、长势喜人的茼蒿已经进入成熟期,张吉熟练地割下菜苗,成捆打包好。“这一片茼蒿长势不错,我很满意。”张吉告诉记者,每年冬春季节,他们就开始在温室大棚忙碌了,为的是赶上春季幼苗销售旺季。夏秋季节,大棚里主要种植瓜果蔬菜。“一年中,平均每两个多月,大棚里就能迎来一次小丰收!”张吉开心地说。
“一批苗”关乎着“一季菜”。夫妻俩告诉记者,幼苗的生长期在四五十天,湿度、温度和水肥都要精确把控,才能确保秧苗的质量。“今年春天,我们准备点籽3000盘,预计能产出3万株秧苗。”夫妻俩信心满满,对今年的增收充满信心。在夫妻俩的精心培育下,他们每年育出的幼苗颜值好、品质高,吸引了周边不少农户前来购买,幼苗销路不成问题。
产业兴、村民富。在海勃湾区千里山镇团结新村,像张吉、杜二兰夫妻俩一样通过种植反季节蔬菜,发展设施农业的村民逐年增多。团结新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城郊接合优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带动等方式,不断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积极引导农户自主发展种植,助推农村产业兴旺、农户增收,切实让设施蔬菜成为村民致富增收的“新引擎”。
(斯琴满都海)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