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22日
陈继儒《云岩萧寺图》
“三月茶笋初肥,梅花未困,九月莼鲈正美,秫酒新香。胜客晴窗,出古人法书名画,焚香评赏,无过此时。门生包鸣甫云:‘淳化帖,苍颉字,尚带卦体。’此言得字之本。”从29岁开始就不求仕进的陈继儒,在松江小昆山栖居著述,写下散文小品《岩幽栖事》。他在与友人温酒赏花、品评字画、交流美学见解中,流露出值得身处快节奏时代的我们品咂的哲思。
“人有一字不识而多诗意,一偈不参而多禅意,一勺不濡而多酒意,一石不晓而多画意,淡宕故也。”淡宕,即从容宕逸,洒脱不拘。这是一种心态,也是艺术的境界。某些人看起来很像书画家,却缺乏淡宕心态,其作品就难以有画境。而一些看起来不像书画家的人,有了淡宕心态,就可能抵达高远的艺术境界。“陶弘景借人书,随误改定。米襄阳借书画,亲为临摹题跋,印记装潢,往往乱真,后并以真赝本同送归之。虽游戏翰墨,而雅有隐德。”他说,陶弘景借别人的书,发现错误后帮助改正。米芾借别人书画,临摹题跋,往往可以乱真,但他把真本、赝本同时归还。这似乎像是一种翰墨游戏,优雅而隐含品德。“李北海书,当时便多法之。北海笑云:‘学我者拙,似我者死。’”李北海,即李邕。“学我者拙,似我者死”,即反对一味模仿,强调学习中的创新,乃书画艺术史中关于师承的金句。李北海自己就是这样做的,《宣和书谱》曰:“李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由著。初学王右军行法,既得其妙,乃复摆脱旧习,笔力一新。”
陈继儒工诗善文。其书法学习苏轼和米芾,绘事则擅长墨梅、山水,画风自然随意,意态萧疏。从《岩幽栖事》中不难看出,他非常重视书画家的艺术修养,赞同书画同源,更大程度地以一个文学家的眼光诗性地研究书画。那些精妙绝伦的语言,蕴含着清澈的慧解、灵性的意趣,不仅表达了艺术见解,也体现了他的人生思索和处世智慧。与之互相映衬的,是他的田园诗,醇厚、素雅、晓畅、灵动。且看这一首:“树老常缚牛,屋老难卧鸟。入门恐倾欹,客至俱班草。薄酒三四升,取醉不取少。笑指东邻花,桃李日杲杲。昨梦是何祥,吹来故人好。”乡村是简陋的,房屋老旧破败,进门担心梁椽倾斜,迎接客人的是成排的荆棘,但有薄酒欢饮,哪怕醉了都不肯放杯。笑看邻居家的花圃,桃花、李花正在阳光里盛开,昨夜的梦境预示着今天好友来做客。“种叶乘濑浅,种鱼乘水深。鱼行不碍花,游泳自浮沉。结泖际河曲,垂柳复阴森。其上有黄鸟,其中张素琴。素琴且莫弹,黄鸟怀好音。交交未终听,曳响入东岑。”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有勤劳,也有闲适;有绿荫,也有碧水;有良辰,也有美景。这是陈继儒田园“栖事”的真实写照。远离俗世尘嚣,趋避仕途蹭蹬,一声黄鸟的鸣叫就足以令人心驰神往。艺术灵感,恰恰由此汲得。
(转载自《中国书画报》)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