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志刚:品读人生百态 笔写喜怒哀乐

赵荣

2023年03月21日

牛志刚浩瀚书海中汲取创作的养分。

牛志刚网络作品截图。

■“两个打造”·乌海文化人

本报记者 赵荣 文/图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乌海,一座人杰地灵的城市。

作为一座移民城市,黄河文化、书法文化、赏石文化等在这里风云际会,沉淀且绽放出熠熠生辉的“本土文化”。

厚重的文化土壤也孕育出一批优秀文艺工作者。在他们中间,有书法家,有画家,有作家,有舞蹈家,有摄影家,有曲艺家,有工艺美术大师……他们造诣精深,成就斐然,是专业上的佼佼者,也是城市文化的引领者。

见贤思齐,为了向榜样学习,本报推出“乌海文化人”系列访谈,以专访的形式走进文化人物的华彩人生,去努力探寻他们执着向上、砥砺前行的人生轨迹,近距离倾听和深层次挖掘他们生命中的闪光点,借此给人以启迪,激发出催人奋进、永不言败的正能量!

他喜欢读书、热爱写作,用文字抒写喜怒哀乐;他内心丰盈、善于思考,在“掌阅”“七猫”等平台刊发多部连载小说;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曾一度冲上平台“热搜榜”“新书榜”;他就是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七猫中文网、掌阅文化传媒签约作者牛志刚。

阅读 为文学插上翅膀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短短14个字,是几代人的青春记忆。刀光剑影的江湖,缠绵悱恻的爱情,感动了无数人,也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70后的牛志刚亦不例外。

小学五年级时,一本《射雕英雄传》被同学带到班级,精彩的故事、生动的文笔瞬间吸引了很多人,并在同学间开始传阅。“小说中人物饱满、故事跌宕起伏,其间充斥的爱民之心、丧国之耻、乱世之痛更深深感染着我。”牛志刚说,读罢《射雕英雄传》又来了《雪山飞狐》《神雕侠侣》等小说,认识了金庸,又了解到了梁羽生、古龙等武侠小说作家,书一本接一本地往下读。

“金庸老先生的武侠小说是我想象力的伟大启蒙者。他的文章,把我带入了一个海阔天空的大世界;他的语言文白夹杂,读起来很考验语言功底,这促使我不断学习;小说中大多以历史和文化为背景,阅读中又能够积累不少知识。”牛志刚说。阅读多了,最明显的就是写作水平的提高,他的作文多次被老师评为范文,供同学们学习。有一次语文课,老师让同学们即兴发挥,在20分钟的时间里写出一篇小短文。才思敏捷的牛志刚立即用《对比》为题,描写了公交车让座的情景。文章通过动作、神情、语言等描写刻画出自私的年轻人与和蔼的老年人,文章赢得了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掌声。

牛志刚沉迷于武侠小说中,起先和同学们交换着看;后来一本书被撕成好几份,同时传看或交换。他通宵达旦、不眠不休,有一次晚上打着台灯看小说,到凌晨两三点都不觉得困,正入迷时被父母发现,狠狠地批评了一顿。“那时看小说,上课看、下课看,只有主课时会收敛些。”他说。因为不节制地看书,导致整体成绩下滑,在父母的干预下,他把读书化整为零,《读者》《半月谈》《古今小说》等杂志中的短篇小说、故事成为日常读物。等到周末或寒暑假,牛志刚便可尽情阅读。他回忆,当时街头巷尾有不少租书铺子,一本书一毛钱能看好几天,一元钱就能包月,各种类型的武侠小说应有尽有。

高中毕业后,牛志刚参军入伍,闲暇之余写了不少诗歌和散文积攒成册。后来,他忙于工作和生活,还保持着阅读的习惯,但鲜少动笔。2015年,他偶然得知手机中“电子书”和阅读平台的存在,便开始博览群书,社会、军事、历史、文学等各类书籍成了他消磨时间、汲取知识的主要来源。

当阅读积累到一定程度,创作欲自然萌生。2019年,牛志刚开始了属于他的网络文学创作之旅。

梦想 从网络文学开始

“网络小说虽比不上传统文学,但在创作中如果没有足够的历史阅读积淀,根本构建不出一个象样的架构,也无法驾驭其中的人物和事件。”牛志刚说,网络作家同样充满才情、内心丰盈、善于思考,也向往着精神自由。

第一次创作,牛志刚选择了武侠玄幻类题材,当把3000多字的小说开头提交至掌阅文化传媒书山中文网,他很快等到了编辑的电话。通话中,编辑肯定了他的才华和文笔,但转而表示,小说形式和内容老套,并不是当下读者喜欢的类型,同时提出可行性建议并推荐网络小说让其参考。

几天时间里,牛志刚读完了几百万字的网络小说,整理架构,开始重新创作。第二次投稿很快通过,当平台伸出橄榄枝,他欣然同意,成为签约作者。他说:“当时非常兴奋和激动,几乎身边亲戚朋友都知道我开始写小说,并在网络上发表。”可对用电脑写作,牛志刚仅限于聊天和简单的操作,想要达到头脑在构思、眼睛看屏幕、手不停打字,还真有一段差距。签约后,小说内容每天更新6000多字,他就坐在电脑前,要构思、打字,斟酌用词和语句,稿件经常在写写删删间徘徊,常常需要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我强迫自己记忆键盘上每个字母、标点符号以及快捷键的位置,强迫自己在思考中打字,强迫自己的手、脑、眼同步。”牛志刚说,熟能生巧,一段时间的写作后,写稿速度明显提高,如今每天的创作时间仅需3小时左右。

牛志刚的第一部小说取得良好的反响,点击量不断攀升,还荣登新书榜第十。有不少读者留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对作者的肯定,如“浩然正气在这本书上发挥到了极致。”“不刻意制造矛盾,不为博眼球而摒弃正邪之念。作者你是好样的!”……这些赞美,让牛志刚坚定了自己的网络文学创作之路。

牛志刚说,第二部作品应要求创作了都市类型的小说,写到10万字的时候上平台进行新书测试,三次全部通过,并在当月荣登热销榜第七,热读榜第十五,点击量达一千多万。“当年,掌阅作为电子阅读平台的佼佼者,每天有几千万本小说在平台运转,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特别高兴。”他说。2021年,当自治区作协吸纳会员时,他便通过这部网络小说脱颖而出。

“网络小说是一种娱乐大众的网络文学,虚构生活却源于生活,在虚构的背景下书写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在文字的世界里,读者逃离嘈杂与世俗,在这里寻求精神与生命的自由,让压抑情绪在书中宣泄和释放。”牛志刚说,写作占用了大量时间,自己的人际交往少了,时间一长变得沉默寡言。有朋友笑称,你这是写书把自己写傻了吧?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牛志刚坚持每天外出工作与学习,将写作集中在中午和晚上。

2022年,他签约“七猫”并开启了另一本小说的写作。从5月份开始,小说阅读人群不断增加,书籍推荐度也从三星升至四星。但遗憾的是,受疫情影响,他进入社区参加值守10多天,小说写到70多万字便开始断更,因此上了平台黑名单。可喜的是,读者对小说加更的呼声很大,加之有人购买小说将其拍成短视频,今年春节后,编辑致电牛志刚要其继续更新。

如今,故事仍旧继续,牛志刚不断构筑着自己的文学梦。

网文 情节人物要并重

在牛志刚的笔下,有自己向往的美好、有对平凡生活的记录、也有脑子里奇思妙想的呈现,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无的放矢的思想和情绪,均具象在了文字里。

他说,写作能力最重要的就是文笔,而好的文笔出自于阅读的积累。想要写好网络小说,同样离不开大量的阅读。除此之外,还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日常,要注意观察形形色色的人,看他们在不同情况下,言行举止、神态表情、接人待物等方面的表现,积累的多了,就可以把这些素材写入自己的小说中。

“提笔写作前,构思搭建小说框架、主线、主角、配角等工作就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他说,首先要把握写作类型,如武侠玄幻、穿越幻想、都市言情;其次要明确故事主线,是寻找身世、报仇雪恨,抑或是成为强者,睥睨众人;给主角进行人设定位很重要,他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出场,后期性格会发生哪些改变,根据其性格来设定故事发展,同时考虑在故事情节中添加什么样的配角能够凸显主角性格;写作中,小说整体性的框架结构由一个个嵌套在其中的小故事构成,丰富内容的同时,也推动小说朝着主线延伸。

他还表示,设计情节、塑造人物,这是网文写作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对于小说来说,要是在开篇就能够吸引到读者的眼球,那么这个故事就成功了一半。在塑造主角性格的改变时切忌用语言描述,而要通过一个个故事让读者去感受他的变化。设计情节有很多技巧和方法,如用主角、目标、阻碍、努力、结果、转折、高潮、结局这八个步骤来设计一个完整的情节,其间把人物的故事交叉串联在一起,整个情节就会显得饱满而又有张力。

“没有经过构思的小说容易虎头蛇尾,开头也许很精彩,但写到20万字时,小说因故事混乱而‘崩’了。”牛志刚说,创作时,一定要注意检视自己的作品,考察故事结构,打磨小说的开篇,精修小说的语言。写作前,将自己的构思写成章节大纲,从而完善情节构思,不管主要情节还是次要情节都要一一考量。 当大纲成型,作者可以通过章节提纲预览来检查自己的构思,确保它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写作具有连续性,期间最好不要间断。否则,当小说三天不更新,作者就会“卡文”,想要走出这个瓶颈,还需重新酝酿。当稿件作品完成后,要进行错别字、敏感词、病句等细节的修改和把握。

受牛志刚的影响,女儿变得爱读书,除了鲁迅等作家的作品外,她还喜欢《法医秦明》《十宗罪》等小说。面对晦涩难懂的《简爱》时,女儿变得沮丧。牛志刚安慰她说,不论是传世文学经典,还是各类小说等书籍,只要阅读,都会有利于知识的积累。

小说创作是一份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小说也是需要时间来打磨的艺术。当生活继续,牛志刚在电脑的这一端不断的书写着他心中的日月星辰、沧海桑田。

人物小传

牛志刚,笔名镭淞无极,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七猫中文网,掌阅文化传媒签约作者。

2019年,小说《修罗玄玉诀》签约掌阅文化传媒书山中文网,荣登新书榜第十。

2020年,小说《天王殿》在书山中文网发布,当月荣登热销榜第七,热读榜第十五。

2022年,小说《大小姐的绝世龙医》签约七猫中文网,后改编为短视频。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