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楚研
2023年05月19日
演员补妆。
舞蹈《甘德尔来风》。
演出后庆祝。
■讲述乌海故事 传承乌海精神 故事里的乌海
5月12日晚,在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一楼演播厅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阵阵的欢呼声,演员在台上向观众挥手致意,导演、编剧以及相关人员也登上舞台与演员们拥抱,庆祝我市首部原创舞蹈诗剧《山高水长》演出成功。
《山高水长》唯美的舞台布景、优美的舞蹈表演以及生动的内容展示,离不开主创人员日夜辛苦的工作,他们的付出,让我市观众享受到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
创作
“这部剧从启动至今经历了一波三折,中间几次差点夭折。最终凭借着市文体旅游广电局等部门的支持、主创团队的坚持以及入选自治区优秀剧目展演等因素,让我们最终将这部剧搬上了舞台。”《山高水长》总导演朱伯林说。
这部剧的起源是一个真实故事。几十年前,乌海地区生态环境恶劣,山上缺水,动物们找不到水源,居住在山脚下的一户牧民发现这一情况便背水上山喂岩羊,一背就是几十年。近年来,我市大力改善生态环境,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得到了改善,岩羊数量越来越多。现在,这户人家依然住在山下,守护着野生动物。“我当时听到这个故事,就觉得是一个很好的素材,可以搬到舞台上来。”《山高水长》编剧韩丰说。
2019年,该剧开始创作。韩丰在“背水喂岩羊”的基础上将我市的特色文化带入剧本。然而,故事搬上舞台时遇到了问题,剧本中的一些场景很难在舞台上展现。剧组将这一次的剧本排练成型,但当时的表现形式更为艺术化,试演时,不少观众表示看不懂该剧所表达的内涵。
为了充实丰富这部剧故事情节,剧组从自治区请来专家研讨剧本,再次打磨,将岩画、岩羊、甘德尔山、黄河、红嘴鸥、书法等我市特有元素融入剧本,以两个大学生返乡创业,建设家乡的故事为主线,穿越古今,将我市环境变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生动展现。
在剧本创作的同时,舞蹈总编导韩力开始了舞蹈创作。
“岩羊是一种高傲、独立的动物,它在岩石上跳跃时身上带着一股子韧劲,所以我以‘岩羊精神’为创作基础,编排了《甘德尔来风》这支舞蹈。”韩力说。提到这支舞蹈,韩力眼神突然变得坚毅,身形立马展现出岩羊的状态。
为了将岩羊的造型活灵活现地展现给观众,韩力多次实地采风,近距离观察岩羊形态神情,再一点点教给舞蹈演员,连演员的眼神都是他一点点调整到最符合岩羊的状态。这支舞蹈中的“岩羊”身上都背着水袋,还有一个母亲背水喂岩羊,这些造型都是经过韩力无数次思考、打磨后呈现出来的。“艺术要说真话,如何说真话,就要走进自然,了解自然,还原自然,只有心中有数才能让艺术还原真实,说真话。”韩力说,水是生命的源泉,有水动物才能生存,而母亲的角色既是现实中的母亲,也隐喻着黄河母亲,正是这个角色将舞蹈进一步升华。此外,舞蹈中蕴含着山精、树怪这些自然生长的灵物,也让舞蹈内容更加丰富。最终,《甘德尔来风》荣获自治区首届民间舞蹈大赛多项金奖。
除了这一支舞蹈,韩力在剧本的基础上进一步编排舞蹈,让岩画、四合木等以舞蹈的形式展现在舞台上。“这一台舞蹈诗剧,我前后4次重新编排舞蹈,推翻、重构,推翻、再重构,中途还邀请专家来帮我们调整架构,这个过程极其痛苦。”韩力说。但也因为这样精雕细刻,《山高水长》这部剧最终呈现出极为精彩的舞台效果。
排练
“这个灯光不对,演员先上场,然后背景灯光再起。”
“来一个演员站在屏幕后面,对,我就要这样一个效果,演出的时候记住这个位置。”
“灯光师,这个背景是虚的,把焦距调一下,对,这次好了。”
……
5月9日,记者第一次采访时,现场的执行导演赵海琴正在一点点调整舞台,演员们也在舞台上一遍遍走位。
剧本是《山高水长》的灵魂,舞蹈是剧的展现手法,而如何精彩的呈现给观众则是剧组面临的巨大挑战。“咱们的乌兰牧骑男演员稀缺,而这部剧需要基本均衡的男女演员比例,同时舞蹈诗剧又需要专业的舞蹈演员才能演绎。”朱伯林说。剧组也尝试用女演员代替男演员演绎,舞台效果不佳。
在此过程中,《甘德尔来风》获奖,这让剧组人员为之一振。“我们有出色的女舞蹈演员、优秀的编剧、编舞和音乐制作人,我们的舞蹈诗剧更要以最精彩的方式呈现给观众。”朱伯林表示。2022年,剧组选择外聘男舞蹈演员完成该剧。然而,剧组先后找来两批演员,因为各种原因,最终解散,剧组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与此同时,我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将《山高水长》的剧本及音视频资料上报自治区文旅厅,参选自治区优秀剧目展演。自治区文旅厅对该剧题材以及我市首部原创舞蹈诗剧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最终该剧选入了自治区优秀剧目展演,这也是我市原创舞蹈诗剧首次入选。
这次入选再次燃起剧组全体人员的斗志。“一部舞剧,要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有舞台布景,声、光、电都要跟得上,还要足够精美。”朱伯林说。
市文体旅游广电局为剧组提供资金支持,解决了舞台布景、灯光等问题。剧组再次聘请专业舞蹈演员,完成舞蹈编排。“那段时间,我们的演员每天都是排练再排练,根本没有时间考虑其他问题。刚学会一个动作可能第二天就改了,特别辛苦。”韩力说。
排练时,该剧的音乐虽然有部分已经编写完成,但几个重要篇章的音乐并未完成,剧组便邀请我市音乐家范宝蛟完成编曲。“任务太重了,一个完整的14分钟音乐还有各篇章的衔接音乐,1个月的时间就要全部完成。我平常以做流行音乐为主,这种舞台剧音乐很少接触,这么紧的时间做出符合该剧的音乐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挑战。”范宝蛟说。
除了演员、音乐,舞台上的所有细节都需要经过仔细琢磨,演员的身形、衣服上的一个小装饰甚至连投影的角度都要精确到分毫不差。
为了呈现出最好的舞台效果,剧组全体成员每天八点半准时到场开始排练,中午吃口饭稍作休息就继续开始排练直到深夜。导演、编剧再根据排练效果开会讨论调整剧本,每天循环往复,连节假日也是如此。“这次的演出对我来说是个挑战。我们的舞蹈动作几乎每天都会调整,每天都要记新的动作,确实很难。”剧中女大学生的扮演者梁佳慧说,“但是,我有幸成为这部剧的女主角,还能演绎家乡的岁月变迁,对我来说是一次重要的人生经历。我会投入百分百的精力将这个角色诠释到位。”
“那个演员,抬头、挺胸,把彩排当成晚上演出。”
“表情,微笑,要让观众看到你们最好的一面。”
“灯光师,这里慢了一点,晚上一定要跟上。”
5月12日上午,《山高水长》剧组最后一次彩排。记者看到,在赵海琴的指挥下,优美的音乐、生动的舞蹈、震撼的舞台布景,让该剧的面貌焕然一新。
“好,非常好。今天的彩排非常精彩,晚上就是我们展现成果的时候了,看到你们的演绎,我相信你们晚上一定能够呈现出最精彩的舞台。”赵海琴在彩排的最后鼓励大家。
演出
吃过午饭的演员们很快便回到休息室、化妆、穿演出服。剧场内,导演、场务也在为舞台做最后的调试。
18:30,观众陆续进场,很快整个剧场坐满了人。
19:30,演出正式开始。
演出从序幕《故土情深》开始,两个大学生背着行李回到家乡写生。配合着纱幕投影以及旁边的字幕,故事正式展开。
写生的中大学生偶遇岩羊,然而却如幻影稍纵即逝。随后,远古的乌海向观众“走来”。最先出场的是一群“岩羊”,轻快的舞步将岩羊在岩石中奔跑跳跃的场景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观众眼前。随后,随着先民对太阳神的崇拜,一幅幅岩画记录着古人生活过的痕迹。
远古的场景渐渐远去,高山中的乌海开始向观众“招手”。黄河水养育着甘德尔山上的动植物,山鹰是大山的翅膀,岩羊是大山的精灵,大树是大山的精神,山榆、酸枣、蒿蓬,生长出季节的声音,四合木的枝叶,书写着史书的内容……
追随历史步伐的大学生从历史穿越回现代,黄沙弥漫,黄河绿洲中的城市“走近”观众。乌海人改变生态环境,建设家乡的生动画卷展开。工具叮当作响,配合着建设者们的呐喊,乌海从风起大漠到湖畔新城,从建设城市到安居乐业,这一篇章将乌海人奋勇拼搏建设家乡的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现在的乌海,山清水秀,每年驻足的红嘴鸥、任性撒欢的岩羊、苍翠碧绿的甘德尔山……年轻而古老的城市,走向未来,展望未来。演出在我市书法家书写的“山高水长”中落下帷幕。
演员谢幕时,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声久久不息。“今天的演出太精彩了,无论是声、光、电,还是演员的演绎都极具特色,通过一个舞台将我市的特色元素岩画、四合木、岩羊等展现出来,其中,母亲这一角色让我现在还回味。通过一部剧,我领略了乌海历史文化、自然风貌和新时代、新发展的唯美画卷,真的很棒。”观众王晓说。
观众离场后,剧组导演、编剧、场务都来到台上和演员们一起庆祝演出成功。演员与导演、舞蹈老师相拥而泣,这一刻他们付出的努力被观众看到并认可。“很荣幸我是这个剧组的一员,在最后这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拧成一股绳,最终获得了成功。接下来,我们还将准备自治区展演,相信也能取得好成绩。”剧中母亲的扮演者邱双说。
“我为整个剧组骄傲。我们能在最后冲刺阶段以最短的时间完成舞蹈编排、音乐制作等,展现出这部剧的最佳效果,是剧组全体人员努力的结果。”朱伯林说。
据了解,该剧目前正在包头大剧院参与自治区优秀剧目展演。
(张楚研 文/图)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