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乐
2023年06月21日
■树文明家风 创最美家庭
本报记者 马乐
“我们的家庭是千千万万个家庭中极其普通的一个,每个成员都在各自岗位上辛勤工作。”在苏彦萍看来,自己的家庭既普通又简单。她希望所有家庭都能越来越好,只有每个家庭幸福了,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苏彦萍的家庭是一个平凡、幸福的家庭。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有的只是一家人相互扶持、相亲相爱、和睦相处的生活琐事,他们用生活中的平凡事、点滴情诠释了“最美家庭”的真谛,用实际行动弘扬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为社会传递了积极向上、爱岗敬业的正能量。多年来,苏彦萍家庭先后被评为“乌海市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 “乌海市最美家庭”,今年又获得“自治区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爱岗敬业显担当
“为了响应国家支援大西北建设的号召,公公毅然告别了故乡,告别了依依不舍的亲人,从福建来到乌海,为祖国建设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一辈子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直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苏彦萍说。
苏彦萍1993年参加工作,从乌达区林木植被监理站的一名普通职工到现在的乌达区妇联主席,一路走来实属不易,但她始终坚信“打铁还需自身硬”。为此,她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在“三农”工作中,她克勤克俭,做好农业科技示范引领工作;在扶贫工作中,她锐意进取,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在党建工作中,她求真务实,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在妇联工作中,她以身作则,以“联”促建做好服务妇女儿童工作。多年来,她一直坚持深入基层,访贫问苦,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真正成了大家的贴心人。
丈夫戴树新作为乌海西列检所铁路安全工长,始终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将安全理念贯穿于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努力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和安全监管水平。在每日早班会上,他都会根据各岗位人员需求情况,及时、合理调配职工,保证各岗位工作有序运行;利用业余时间组织职工开展故障处理培训,让大家学习交流……态度决定高度,在疫情封控期间,他主动顶岗作业,带领列检所职工圆满完成了铁路保运输任务,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他多次受到单位嘉奖。
在父母的影响下,儿子在大学期间不仅较好地完成了学业,而且积极主动承担校官方微信公众号、校官网新闻采写等工作,并获得多项校级荣誉。
孝老爱亲传佳话
“平日里,我们一家人各自忙碌,单独相处的时间很少,一同吃饭甚至一起散步都是一种奢望,可我们很幸福。无论工作上还是生活中,我们都是酸甜苦辣一同分享与担当。”苏彦萍说。
苏彦萍的婆婆今年85岁,患有严重的冠心病和高血压,常年需要有人照看,而公公已89岁高龄。为了照顾两位老人,苏彦萍自结婚以来,便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由于丈夫在铁路工作,经常加班加点,照顾公公婆婆的重担便落到了苏彦萍身上,洗衣、做饭、收拾家……她把公公婆婆当作自己的亲生父母,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期间,公公多次突发脑梗、脑出血,婆婆更是大大小小的毛病不断,这其中的辛酸苦辣可想而知,可这些琐碎而繁重的事务并没有压垮她。在夫妻两人的悉心照顾下,公公婆婆至今都能够生活自理、独立生活。公公婆婆逢人就夸:“这是我家的四丫头、老姑娘,又勤快又孝顺,真是我们上辈子积下的福。”
苏彦萍的哥哥、姐姐远在包头,弟弟在企业上班,常年无休,父母便由她来照顾。父亲在世时,基本都是苏彦萍在床前照料。父亲走后,她便主动承担起母亲日常生活的看护照料,一有空便跑去看望母亲。2021年,母亲因缺血性脑梗和脑神经脱髓鞘病变住院治疗,都是她一人跑前跑后,周围人对她的孝心称赞不绝。
家风,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传承。多年来,苏彦萍夫妻俩孝顺父母的孝举,对儿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孝老爱亲的种子早已在儿子心中生根发芽。苏彦萍说:“孩子渐渐长大,父母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认真做好一件事胜于教孩子大道理。”
苏彦萍的儿子戴长堃,2022年8月从东北大学毕业后就职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每逢节假日,远在外地的儿子都会给长辈打电话问好;假期回家,他就主动帮长辈做家务。临近2023年春节,戴长堃早早便请好了探亲假,准备和家人过个欢乐喜庆年,不料爷爷却因感染新冠病毒住进了医院。他二话不说,立即赶往医院为爷爷陪床,守护在爷爷身边。
“时间在,日月在;老人在,家就在。老人是我们这个家最大的福气和财富,作为子女,身为父母,照顾好他们,这就是幸福。”谈及未来,苏彦萍说,“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好好工作,经营好家庭,争取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影响更多的人。”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