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入党故事

2023年06月28日

■市井故事

马亚波

2023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我作为一名老党员,对党有深厚的感情,笃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我是在和平年代入党的,当时的那一幕常在脑际浮现,成为美好的记忆。

1966年夏天,达拉特旗榆林子公社得胜营子大队党支部书记批评我不求上进,连入党申请书都不写。我听了大吃一惊:“去年就写过入党申请书了,支部还没收到吗?”

接受申请书的人说忘了给党支部了。

大队党支部书记说:“你再写一份吧,这回直接给我。”

那时候,我虚岁21,在大队担任团总支书记、民兵副营长和俱乐部主任,在生产队则是会计。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是一个典型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

这年冬天,大队党支部支委会已通过我的入党申请。这时候,军工单位内蒙古第一通用机械厂到达拉特旗招工,我有幸被录用。因为统一行动返厂,我来不及履行入党手续,成为一生的遗憾。

1970年,工厂被军事管制,一个团政委出任军管组长。

我那时已经出徒,一个月有了42元工资,经济上宽裕了。军管组抽调我去机关政治办公室搞政治宣传工作,负责编辑工厂广播站来稿,撰写对外宣传稿件,身份是以工代干。

1971年,军管组给几个以工代干的青年转干,其中有我。人生关键时刻,我该怎么办?

那时候没有副食,一月不过供应2斤肉、半斤素油,多数人肚里没有多少油水。我是一个装配钳工,每月粮食定量40斤,尚且不够吃。每月靠给别人打柴火、干重活,白吃一顿饭,解决粮食不足的难题。干部一月定量28斤,家又不在这里,还不饿得趴下?

想起那个干部定量就害怕,征求未婚妻的意见,她也是同我一样的态度。

更何况,那时的工人地位不低。我因为干部粮食定量太低而回到车间。

1972年,车间党支部通过我的入党申请,报送厂党委批准。“不当干部,多少人做工作也不听,再考验一下吧”,因为这个理由,党委不予批准。

面对考验,坦然处之。后来,我也光荣地加入党组织。为什么那样执著入党?全是自己亲眼看到,党员遇事率先垂范做出榜样,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成为群众的学习对象。党组织是为人民服务的典范,有极大的威信力、号召力,老百姓特别拥护。

转眼七老八十,难忘当年入党那一幕!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