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荣
2023年07月05日
执法有力度、有温度,赢得市民认可。
学习交通法规,做文明“行者”。
头盔成为出行“标配”。
各色电动车琳琅满目。
本报记者 赵荣 文/图
作为一种经济便捷的交通工具,电动车是许多家庭近距离出行的选择。但在方便之余,骑乘过程中不佩戴安全头盔、违章逆行、闯红灯等时有发生,引发社会关注。对此,相关部门采取了什么样的应对之策?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方便快捷 电动车成为众多家庭的标配
我市电动车销售门店主要集中在海勃湾区人民路,有十余个品牌,经销着电动自行车、电动轻摩、电动摩托车、电动载人三轮车、电动载货三轮车以及形似轿车的电动三轮、四轮车。根据不同配置,电动车售价从千余元至万余元不等。
电动车市场呈现供需两旺的势头。在人民南路某电动车销售门店,主打石墨烯电池和反向充电的电动车颇受人们青睐。“我们这辆电动车能够跑100公里,没有反向充电的也就跑60公里。当然续航里程和电瓶数量有很大关系。”销售人员介绍,年轻宝妈比较喜欢这款颜值高、稳定性强的三轮车,老年人会选择更加宽敞的电三轮。但这种三轮续航里程仅五六十公里。对于能否上路,是否需要驾照,销售人员则称,“可以上路”“目前还不需要驾照”。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电动车广受各年龄段人群的欢迎,在家庭中很普及。
年轻宝妈用它遛娃、逛街,上班族借其通勤,老年人喜欢电三轮的稳当,做买卖的市民则用三轮载货……
正在选购电动车的市民陈霞告诉记者,自己有一辆年限较长、性能滞后的电动车,想着再购买一辆。汽车大多是出城和冬季开的比较多,春夏秋等季节,经济实惠、不担心堵车的电动车是城区出行的不二选择。“父母经常骑着电三轮到公园锻炼、去市场买菜,亲戚家一些有二孩的家庭也会选择电三轮出行。”她说,“夏季的夜里,沿着滨河大道骑行,凉风徐徐,真的是惬意极了。”
风驰电掣
电动车不文明行为屡禁不止
小巧、灵活、速度快是电动车不用言说的优点,但在实际生活中,电动车驾驶人借着电动车的这一优势在人行道上飞驰、机动车道上乱窜,逆行、闯红灯、超速行驶、违规载人载物等不文明、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非常多。
市民赵女士向记者吐槽,有一次她在斑马线通行,一辆电动三轮车突然从身体左后方冲出,右转逆行。“当时自己如果没有及时停下,肯定被剐蹭到。”她说,电动车的随意性非常大,每天路上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电动车比比皆是。
记者在我市不少小学附近看到,一些家长为了送孩子上学逆行至校门口,有的甚至骑上人行道。放学时段,接送孩子的电动车、电三轮横七竖八地挤在校门口附近,大量的电动车甚至挤占了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造成拥堵。在狮城街、甘德尔街等路口处记者看到,一些电动车驾驶人为了减少等待红灯的时间,在非机动车道逆行,借人行道疾驰,有的甚至在斑马线与行人抢路,在机动车道与汽车较劲。
通过网络搜索不难发现,因此引发的电动车交通事故还真不少。6月28日,上海市虹口区一辆跑车在绿灯正常过路口时,一辆电动自行车从左侧横过路口,虽然跑车驾驶员采取了立即刹车的措施,但未能避免相撞。电动自行车驾驶人邓某被撞倒在地,幸运的是只受皮外伤。
也有不少电动车驾驶人因没有佩戴头盔,在交通事故发生时付出了惨重代价。3月14日,南京市民刘某骑电动自行车行驶时,被一辆右转小车撞倒,虽然双方速度都很慢且撞击不重,但由于刘某的头盔没有系扣,碰撞后飞出,导致刘某颅脑损伤。5月15日,河北廊坊,鲍某骑电动自行车在某路口左转弯,马某驾驶小型客车在机动车道内直行通过路口,二者均没有放慢车速,且未观察到危险,最终导致碰撞发生。事故发生时鲍某没有佩戴头盔,头部直接撞击到路面上。
“电动车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不足,不佩戴安全头盔、在机动车道骑行、闯红灯、逆行等交通违法行为较多,极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电动车驾乘人员受伤,甚至死亡。”市公安局交管支队海勃湾大队民警李洋说,头盔对于两轮电动车驾驶人来说相当于汽车上的安全带。在交通事故发生时,戴上合格的头盔,可抵御外力对头颅的冲击,缓解瞬间产生的撞击力,从而减轻外力对颅脑的损伤。正确佩戴安全头盔、规范使用安全带能够将交通事故死亡风险降低60%至70%。
文明出行
“专项整治行动”将成为常态
电动车是老百姓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为进一步提升电动车驾乘人员安全防护水平,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人员伤亡,加强海勃湾区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助力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本月1日起,海勃湾交管大队全员出动,在海勃湾区辖区范围内常态化开展电动车驾乘人员未规范佩戴安全头盔及不文明驾驶行为专项整治行动。
1日,记者在新华街人民路路口看到,海勃湾大队执勤民警分别值守,对路口停驶的电动车进行纠查劝导、宣传教育。
“您的头盔呢?”
“忘了。”
“太热。”
“网上买了,还没回来。”
“家里就一个,给我老婆了。”
面对多种多样的回答,执勤民警耐心解释:“以后骑电动车出行必须戴好头盔,这样才能保证自身安全。”“先来学习交通法规或到路口进行交通志愿服务。”不少电动车驾驶人虚心学习,并表示会戴好头盔,安全出行。
记者从市公安局交管支队海勃湾大队了解到,此次专项行动将在海勃湾各主要路口、路段开展,劝导查纠电动车骑行者不文明交通行为。行动中,执勤民辅警将未佩戴安全头盔的电动车驾乘人员引导到就近的交通安全移动学习课堂,以“五选一”教育模式,即抄写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交通体验、发布朋友圈、观看警示教育视频、接受处罚的方式进行面对面教育,劝导电动车驾乘人员按规定佩戴安全头盔。同时,严查电动车逆行、闯红灯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多发交通违法行为,做到发现一起、劝导一起、处罚一起,形成浓厚的劝导整治氛围,积极引导电动车驾乘人员养成良好交通出行习惯。
下一步,海勃湾交管大队还将持续加大对驾乘电动车不佩戴安全头盔及不文明驾驶行为的整治力度,坚持文明劝导与严格执法相结合。希望广大交通参与者自觉遵守交通法规,骑乘电动车时戴好安全盔,共同维护城市交通秩序和文明形象。
莫贪便宜
头盔可以防止85%的头部受伤
“头盔是保护驾乘人员头部的一种有效防护工具,可以减轻头部伤害,是骑行者遇到危险时的最后一道防线。”李洋介绍,头盔可以防止85%的头部受伤,不戴头盔头部损伤率是戴头盔的2.5倍,致命伤不戴头盔是戴头盔的1.5倍。一个合格的头盔可减少冲击力约1850公斤,大于头部最大承受力的4倍。且头盔鲜明醒目的色彩,行驶时能引起机动车驾驶人的注意。
今年4月,新修订的《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标准发布。新版头盔标准适用于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及乘坐人员,扩大了头盔适用范围,细化了产品规格,提高了安全标准。
新版头盔标准首次将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类型和技术要求纳入标准,填补了标准空白,解决了无标可依问题。同时,结合中国人头部形状特征,将头盔尺寸规格由3类增至5类,兼顾了未成年人和成人的佩戴要求。在头盔形状上提出了全盔、3/4半盔、1/2半盔等三种类型,适应了不同季节的使用需求,提升佩戴的舒适性。另外,在安全性方面,新版头盔标准增加了护目镜耐磨性、头盔表面强度等指标,完善了固定装置稳定性、佩戴装置强度、吸收碰撞能量性能、耐穿透性能等要求。
记者了解到,市面上和网络上的头盔种类较多,夏季盔、半盔、全盔,黑色、白色、粉色、黄色,还有各种卡通造型,品牌不同,价格也不尽相同,从二三十元到几百元不等。那么,市民该如何选择头盔呢?
一从事电动车周边产品销售的工作人员称,购买头盔要先看其是否有生产许可证,看吊牌标签查看材质,并前后、两侧方向向内挤压,如果头盔容易变形就不要选购。
合格的头盔内部除了顶衬和帽箍外,其两层中间应有高密度泡沫塑料作为缓冲层。试戴时看头部和内衬是否贴合,带扣闭合后,面颊部位松紧是否适宜,不松动。如购买全盔,佩戴时则不能对耳朵有压迫感。
她表示,最好能选择覆盖全脸的摩托车头盔,这样头盔能在碰撞事故中提供最全面的保护,保护了头部所有位置,包括下巴,是防护效果最好的一种头盔。
安全无小事,须臾不可松懈。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文明出行既提升市民的通行效率,又守护了自身的安全。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