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靖爽
2023年07月06日
某网络平台穿搭博主购买的各式防晒面罩。 (网络图)
骄阳似火烧,防晒穿搭不能落。
户外运动,“严实”防晒。
张靖爽 文/图
谁也没有想到,周星驰饰演电影《九品芝麻官》里那些无厘头的防晒大法如今却成了最时尚的潮流,一些全副武装的防晒狂人出现在夏日的街路上。随之而来,防晒衣的价格也水涨船高,一件薄薄的防晒衣售价几百元甚至上千元,有的甚至卖出了羽绒服的价格。
现象: 宁做“高贵蒙面人” 不当适度“防晒人”
网络上曾有人做过一次防晒检测,把穿着的短袖背部剪开十几个宫格,一个宫格用胶带遮挡,其余宫格里露出的皮肤上分别涂抹不同品牌的防晒霜,在阳光底下晒几个小时,从而判断哪个防晒效果好。
结果几次测试下来,效果最好的居然是黑色胶带遮挡的皮肤,而涂防晒霜的皮肤或多或少都有点变色。由此得出结论:再好的防晒霜也比不上物理防晒。
“有一天我上班等电梯时,等候的6人中有4人都穿着同款防晒衣。”防晒狂人吴倩告诉记者,“老实说,这种松松垮垮的防晒衣实在称不上好看,有的甚至丑得要命,但我依旧会一边嫌弃一边购买。今年入夏前我就已经备齐了及踝防晒衣、护肩款防晒衣以及防晒套装。”
不同于曾经一件防晒衣走天下,如今商家更是细分出了不同防晒功效的时尚单品,曾被“青岛大姨”带火的“脸基尼”,便是这一队列的后起之秀。
某网络平台时尚博主,就是物理防晒重度爱好者,就她所述一年四季,都在和防晒作斗争,光是防晒面罩,她就买了二三十种。
“防晒就要防到位,露在外面的任何一寸皮肤都得保护起来。”年轻白领张妮告诉记者,去年她买了防晒衣和防晒口罩,但没几天就发觉额头已然和脸颊颜色不一,无奈之下她又赶紧购买了防晒面罩。今年夏天,张妮一出门便会将防晒裤、防晒外套、防晒手套、防晒面罩以及防晒帽统统穿戴在身上,用她自己的话来说——要想白、要想抗衰就得对紫外线下死手。
谈及防晒衣的价格,吴倩和张妮纷纷感叹:“越来越贵。”
“我有两个防晒面罩,两副防晒手套和三件防晒外套,其中最便宜的也要438元。但我想贵有贵的原因吧,它们都有着不同的作用,我想着大品牌总不能欺骗消费者吧,所以就买了。”吴倩告诉记者,两年前她买防晒用品价格还相对低廉。从去年开始,防晒用品不仅花样繁多,价格也越来越高。
无独有偶,曾经靠打伞防晒的丁爽发现自己小腿的肤色渐渐变黑,而胳膊的肤色还“完好无损”,于是她入手了一件及踝防晒衣,在防晒衣“焊死”皮肤的路上一去不回头。“真香,又轻便又防晒,后悔没有早点入手。体验到了防晒衣的好处以后,我又买了其他两个牌子的换着穿。现在我也成了防晒衣的忠实粉丝了。”丁爽告诉记者,这些防晒衣价格并不低,但她宁愿钱包瘪,也不愿被晒黑。
探究:
高价背后
尽是“科技与狠活”
《人民日报》曾经评论道,人们被容貌焦虑裹挟,忽略了紫外线是促进维生素D合成的重要因素,对预防骨质疏松有重要作用。它还给紫外线焦虑人群一次警醒:“防晒虽好,过犹不及,切莫用自己的健康为商家的营销买单。”然而官媒的警醒,终究敌不过品牌铺天盖地的宣传。紫外线焦虑不断在大众心中弥漫。“紫外线过多进入人体内,不仅会让皮肤变黑、老化,产生皱纹,严重的还会导致皮肤病……”听多了类似的话语,许多人躲进防晒衣里,不愿再触碰一缕阳光。
据《2022年防晒行业趋势报告》,2019年防晒品消费群体中,22岁以下的仅占16.98%,到了2021年该群体占比增至45.04%。除了消费者低龄化,男性防晒市场也逐渐被打开。2019至2021年间,关注防晒用品的男性占比由4.12%提高至5.48%。
人们对防晒前所未有的重视,给了良莠不齐的商家可乘之机。为了在这个方兴未艾的市场多分一杯羹,不少品牌绞尽脑汁地提高防晒衣的价格。最常见的办法是堆技术和造词。比如某防晒衣网页显示,其旗下防晒产品使用了AirLoop面料和L.R.C涂层技术;某品牌旗下的防晒系列,据说采用了吸湿速干和冰肤科技;其他多个防晒服饰品牌,也提到了静音蜂巢技术、湿态防晒科技、皮肤表面微气候……“造出这么多技术名词,其实只是想传达一个信息:这款防晒衣集防晒、干爽、清凉于一身,然后吸引消费者购买。” 名叫“清醒先生”的网友在一篇关于防晒用品的讨论帖下评论道。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为了体现防晒衣的高科技,如今各品牌的战场早就不局限在“防晒”上,纷纷开始整新活儿。有的防晒衣宣传“护肤”功能,特推出“面膜防晒衣”系列,号称在面料内注入了“762MG/kg玻尿酸”,当皮肤与之接触,玻尿酸就会被释放出来,“相当于敷了一层面膜,穿上后肌肤含水量比不穿高出了36%”;有的是宣传“极致降温”。例如市面上出现的“木糖醇面料的防晒衣”,商家在广告词中强调其是由木糖醇的冰氧气制成,“一秒散热,上身立减5℃”,还有的则打出了“驱蚊”的概念……宣称旗下防晒衣的面料能有效趋避20多种蚊虫,趋避率高达97.06%。
“护肤品+空调+行走的蚊香”,这些宣传标语一出,果然受到了无数爱美者的追捧。
“多高级啊,一件防晒衣可以防晒、美白、抗衰、降温、防蚊,必须入手啊!”
“太酷了吧,还能驱蚊,我的夏天有救了,再也不怕被咬得浑身是包了。”
“果然贵有贵的道理,既然有这么多的功效,贵也值得入手,果断下单。”
……
某高价防晒衣网页上,网友们纷纷评论道。
“品牌的宣传轰炸的确有效,现在防晒衣的消费人群快速扩大。但是如果只有实用性功能,防晒衣还是很难激起更大的消费欲望。所以商家的卖点,不仅是把防晒衣和健康挂钩,更重要的是和‘美’挂钩。”市民曹欣告诉记者,她发觉今年各大防晒服饰品牌为了进一步打出商品差异化,除了衣物颜值升级,又给防晒衣加入了其他和防晒基本毫无关系的功能。原本只需做好防晒的防晒衣,开始为用户操心时尚、美白、抗衰老……比如某品牌曾推出的一款售价1948元的连帽防晒衣,号称用到了专利技术“光能布料”,能让皮肤“减少7.01%的黑色素值、63.65%的皱纹数量”。
“当代年轻人不一定会为健康买单,但极可能会为了变美买单。”曹欣继续说道,她身边就有不少冲着防晒以外功能购买防晒衣的朋友。
提醒:关注参数更重要
“防晒衣不是智商税,高价防晒衣是。”高价防晒衣的套路,其实早就被专家和知情的网友拆穿了。
“多阻挡百分之几的紫外线,不会让皮肤变得更白,但一定会让钱包变得更瘪。不仅是UPF值,高价防晒衣和普通防晒衣之间的科技、用料,其实差别也不大。指望穿衣戴帽来补水美白,可能真的是想多了。”某网络平台测评博主说。
不过曹欣认为,在产品防晒功能过关的前提下,若能做到轻薄透气,款式颜色好看,稍有溢价倒也无妨。就怕钱没少花,想防的还没防住。
日前,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看到,多名网友反映,自己买的墨镜、防晒帽、防晒衣等不但不防紫外线,还存在质量问题,甚至穿戴后引发皮肤过敏。对此,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曾发布提示,购买防晒类产品,要关注吊牌上是否标有明确的防晒参数和相关标准。如果没有,建议消费者不要购买,不要盲目被网页中各种宣传所吸引。
那么,具体看什么?根据国标GB/T18830-2009《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正规防紫外线产品应标有GB/T18830-2009这一编号以及UPF值。通常UPF值为40+或50+,UPF值越大防紫外线效果越好,这是消费者选购防晒产品时最直接的依据。若产品既无编号又未标注UPF值,意味着质量风险较高。
夏天是很多人最注重外貌的季节,也是最可能被收割的季节。不妨抛开宣传,想想自己需要的究竟是什么?其实,防晒衣的重点是防晒,不用在意其他的“科技与狠活”。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