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楚研
2023年07月14日
“我emo了”是当下的网络流行语,在谈及情绪低落、伤感、无意义的帖子中总会出现,同时还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仿佛抑郁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情绪。但为什么想不开呢?为什么一个人可以不快乐到这样?抑郁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大多数人搞不懂情绪低落和抑郁症之间的关系,甚至还有人认为所谓的“抑郁”就是“矫情”。我们应该怎么认识抑郁情绪和抑郁症?它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健康?近日,记者走访市精神卫生中心寻找答案。
抑郁症患者的自白
“我曾经一度有自杀的倾向,最严重的时候已经开始行动。”
“每天失眠、焦虑、没有干劲,工作、生活能力下降;与身边的朋友都断了联系,即使是最亲密的人我也不愿意与他们交流;我的生活陷入了混乱,没有办法走出来。”
“尽管在医院做了全面体检身体没有问题,但还是觉得浑身上下难受,每天情绪低落很难开心起来。”
……
他们的状态都不一样,有的脸上洋溢着笑容看上去精神不错,有的大大咧咧风趣健谈,有的能明显看出情绪低落……他们都是记者采访接触到的抑郁症患者。
“我患有抑郁症已经很多年了,经过治疗和自我调节,现在好很多了,只有在特别累、睡不着的时候才需要吃一点药。”一位抑郁症患者说,他最严重的时候不愿意与任何人交流,自己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回过神发现连自己走到什么地方也不知道,手机关机家人联系不上他;有时一句玩笑、一句无心的话会让他情绪低落很久;有时他会很焦躁,控制不住情绪,因为一点小事发火;不愿与人交流,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吃不喝。家人都很担心他,但又不知道如何劝慰。
好在,他积极接受治疗,同时参加各类活动,努力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现在,他的情绪明显好转,能够发自内心的笑。“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因为他们的关心和帮助,把我从抑郁的阴影中渐渐拉了回来。”他说。
抑郁情绪和抑郁症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低落、提不起精神的时候。这是抑郁症的表现吗?如何界定抑郁情绪和抑郁症呢?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这很正常,有抑郁情绪并不代表就患有抑郁症。”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王仲兴说。
抑郁症的界定包含症状标准、病程标准、严重程度标准、排除标准4个模块。症状标准又包含几个模块:核心症状,情绪低落、乐趣丧失、兴趣缺乏;三低症状,情绪低落、思维贫乏、意志力低下;低动力症状,精力减退;认知症状,负性认知,对所有事物都持负面评价;并发症,躯体化症状,身体不适。病程标准则是指这些情绪和状态持续时间超过2周以上。严重程度标准是指是否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如工作能力、交际能力、生活能力等下降)。排除标准则是排除由器质性疾病和躯体疾病导致的抑郁情绪。
“有这些状况也不一定就是抑郁症,只有经过精神科职业医师的诊断,才能确诊。职业医师要排除一些干扰情绪,如因脑器质性病变、躯体疾病、活性物质滥用等引起的情绪问题,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划分严重程度。一旦长时间处于抑郁情绪中,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王仲兴说,现在网络上时常有抑郁症测试题,但这个测试结果只能作为评估抑郁症的参考,是否患有抑郁症需要精神专业机构综合评估。
小心“微笑抑郁症”
很多人有一个误区,认为性格开朗、意志力强的人不会得抑郁症。其实,抑郁症是一种疾病,和性格有点关系但是并不直接关联,看似性格开朗的人也会得抑郁症,他们的痛苦和悲伤,在没有外人的时候才会表现出来。
记者注意到,网络上出现一个名词,名为“阳光抑郁症”或“微笑抑郁症”,用来形容一些抑郁症患者在外表上看起来积极乐观,但内心却经历情绪低落和抑郁的状态。他们在与人相处时表现得阳光开朗,平常都是面带微笑,他们的言语积极乐观甚至可以安慰那些情绪低落的人。他们偶尔会在社交媒体上发一些负面情绪的言论,而这大多会被当作他们调节情绪时的抱怨。这一类抑郁症人群让人以为自己生活愉快,他们的抑郁症状很难被发现,难以及时得到外界帮助,进而更容易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患抑郁症的因素很多,如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这导致了一部分人会隐藏起自己的真实状态,也就是‘阳光抑郁症’。然而,这只是表象,他们的真实状态其实就是抑郁症表现,亲密接触的人群是能够察觉到他们的不同的。”王仲兴说。
抑郁症可以被治愈
针对抑郁症,很多人还有一个误区,那就是一旦开始服用抑制抑郁症的药物后,便需要长期服药。
“其实抑郁症是可以被治愈的,并不是所有抑郁症患者都需要吃药。”王仲兴说。
抑郁症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经检测,轻度和中度偏下的抑郁症患者并不一定需要药物治疗(一般说的药物治疗是指西药,这些药物可能会对身体产生一些负面影响),经过心理疏导和一些物理治疗就能治愈,现在不少中药对抑郁症的治疗也非常有效。
而中度偏上和重度抑郁症患者则需要药物配合物理治疗。抑郁症有四种不同类型:脑功能低下、肠道菌群失衡、体内炎性因子增加和心理应激,不同的类型要配合不同的治疗。很多人不愿意服用抗抑郁的药物,觉得对身体有影响。有科学研究表明,药物对患者是有保护作用的。药物可以让抑郁症患者拥有平稳的睡眠、保持情绪稳定等,这些是患者最需要的东西,通过药物可以改变患者的大脑功能让他们走出抑郁。
抑郁症需要规范化全病程治疗。规范化是指药物、物理、心理治疗,全病程则是指急性期、巩固期、维持期的治疗。首发抑郁症需要9至12个月的治疗,复发抑郁症则需要2至5年的治疗。“患者如果能够及时发现、确诊抑郁症,通过接受规范化全病程治疗,抑郁症是可以治愈的,患者也能够回归正常生活。”王仲兴说。
抑郁症不是“矫情”
请关注身边的人
“十几年前,抑郁症患者就诊率不到10%。现在,经过各种渠道宣传,抑郁症患者的就诊率已达到20%至30%。”王仲兴说,这个比例也相对偏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人们没有正确认识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疾病,就像感冒需要吃药、骨折需要看医生是一样的。作为疾病,抑郁症需要专业人士对症下药。然而,在传统的认知中,人们经常把精神卫生中心和疯人院混为一谈,觉得来看病的人都是“疯子”“精神病”,这让很多抑郁症患者有病耻感,他们不敢也不愿去看病直至耽误病情。“有30%左右的抑郁症有转化为慢性化、长期化的趋势,医生早干预、早治疗,病情就能够在初期被控制、治愈。然而很多患者因为病耻感延误治疗时机,甚至被抑郁症击垮。”王仲兴说。
那些还未就医的抑郁症患者其实也会求助,不过他们的求治方式很隐晦,可能是一次谈心,可能是社交媒体上的几句话,而这些很容易被忽视,被当成是他们的“矫情”。面对这些表现,因为不理解,有的人会回以“这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之类的话或者无视他们这些行为。
我们应该关注抑郁症,掌握一些有关抑郁症的常识。当发现身边的人出现一些反常的举动,或者有负面的情绪和言论时,重视起来,多问两句;面对求助一定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耐心,给他们一些建议。
“患有抑郁症不可怕,当你被坏心情、坏情绪缠绕时,放下偏见,主动就医,才能享受健康、积极的人生。”王仲兴说。
(张楚研)
记者手记:
近日,歌手李玟的突然离世让人痛心,同时也再次引起广大网友对抑郁症的关注。如今,抑郁症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现实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听说过身边有人患有抑郁症甚至因为抑郁症自杀。
笔者每年都会做精神卫生方面相关的报道,能够看到,关注抑郁症的人多了,不少人也愿意进行治疗,但从数据来看,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愿意就医。其实抑郁症可防、可控、可治,正确认识抑郁症,主动就医非常关键。笔者希望通过真实的案例和专业人士的讲解,让更多人了解抑郁症,关注抑郁症,避免悲剧的发生。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