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荣
2023年07月14日
高校招生咨询会为学生答疑解惑。
本报记者 赵荣 文/图
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
时下,随着自治区2023年高考成绩和各批次分数线的公布,高考志愿填报成了广大考生和家长最关注的事儿。专业如何选择、报考哪所院校、志愿怎样填报、如何避免撞车“滑档”……一个个问题摆在他们面前。
市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工作人员徐创杰建议,考生和家长应充分了解“高招”有关政策、原则和方法,确定考生高考分数所处的录取批次、位次后,了解近年该位次考生被哪些学校和专业录取。同时,还要根据自身的兴趣、职业能力倾向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确定适合的专业以及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主干课程和就业前景,最后重点了解理想院校以及专业招生情况,从而进行志愿填报。
究竟如何才能找出适合考生本人的专业?具体操作中,要捋顺哪些报考问题、排除哪些外在干扰?分数高低的报考策略又有什么不同?记者就此采访徐创杰,为考生家长提供报考指导。
端正态度 正确处理五大关系
市民赵霞的女儿一直向往北上广的繁华,高考后更是一心想要报考这几座城市的学校。“今年高考她考了423分,这个分数在其他城市还能选择个好一点的院校,可放在大城市,好的进不去,不好的还会耽误前程。”赵霞无奈地说,孩子认为高考结束上了大学,拿个文凭就可以步入社会。殊不知,没有专业的知识,在社会上很难立足。
“这是一种很典型的地域观念的偏差。大城市有一般的学校,小城市也有好学校。上大学不是安家,作为一个考生应当以求学深造为重,而不是让地域观念成为求知成才的障碍。”徐创杰说,考生和家长一定要端正心态、实事求是,正确处理好院校和专业、院校和地域、专业‘冷热’、院校水平与录取分数线、招生计划多与少这几大关系。
“关于院校和专业优先考虑谁,人们一直争论不休,最好的情况是二者皆如愿,录取的专业适合考生,录取的专业是院校较强的。”徐创杰说,“在二者不能皆得的时候,应优先考虑专业。社会生活中,一个人所具有的专业素质更重要,而不是毕业的院校,再强的院校也有弱势专业。如果考生选择的专业应用面比较广,或将来准备考研继续深造的,可注重学校选择,专业其次。打算出国留学的考生,在可文可理工的情况下,尽量选择理工类院校和专业;可理可工的,则选择理科类院校或专业,也可以选择中外合作办学的院校。
除此之外,专业的“热门”“冷门”也是每年考生和家长关注的重点之一。“人们通常理解,报考人数相对较少、竞争平稳、录取把握较大的专业称为‘冷门’;而把报名考生多、竞争激烈、录取把握不大的专业称为‘热门’。”徐创杰说,有些招生量小的专业往往报考人数多,出现十里挑一、百里挑一的竞争局面;而一些招生量大的专业却生源不足,录取最低分就是控制分数线。“热门”与“冷门”是客观存在,又在不断变化,今天的“热门”,也可能是将来的“冷门”,反之亦然。
从录取的角度来说,“热门”专业录取分相对要高许多,如果志愿中只追求“热门”的话,就如同孤注一掷。徐创杰表示,为了保险,选择专业志愿时,如果第一志愿是“热门”专业,第二专业志愿就应该避“热”就“冷”。对一些考生而言,如果避热就冷,很可能出奇制胜。不少高校的基础学科目前比较冷,但师资力量雄厚,有的甚至是全国重点学科。但对于中等实力的考生而言,“冷门”首报,命中率反而会大大提高。反之,如果没有足够实力而追风逐热,很可能造成遗憾。
也有不少家长认为录取分数线高的院校一定是好学校。徐创杰说,院校水平是按照教育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硬件与软件标准进行评定的,录取分数线只能在一定程度反映院校的水平,绝不是录取分数高院校水平就一定高。影响录取分数线高低还有很多因素,如宣传工作、专业设置、地理位置等,甚至还有偶然因素,而这些都与院校的水平没有太大关系。
“在同等情况下,填报志愿当然倾向于招生计划多的院校和专业,但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徐创杰说,从实际情况看,往年都有一些计划多的院校或专业的报考者众多,致使录取分数迅速上升,而计划少的反而出现报不满的情况。这其中的偶然因素很多,难以完全洞悉把握。因此,应适当考虑计划多少的问题,重要的是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实力,从自己的实际条件出发确定志愿。可以看重计划多的,但切不可轻易放弃适合自己且计划较少的院校和专业,以免与机遇失之交臂。
找准方向 选对专业远胜跑得快
面对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少考生在高考后就决心要选择一个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当然也有一些人遵循兴趣爱好,朝着喜欢的专业进发。
考生张嘉诚的高考分数是551分,他自小喜欢计算机,高中时就特别擅长计算机方面的网络故障检测与维护。高考后,他查询了相关资料后决定了今后的就业方向,并确定软件工程专业和电子科技大学为首选院校、专业。与张嘉诚的有计划、有目标不同,考生小王的父母希望她学汉语言文学或者法学、会计等专业,在将来公务员考试时可选职业比较多;同学建议她报考导游专业,将来一起游山玩水。“我更倾向于师范类院校,像我的老师一样教书育人、启智解惑。”小王说。她只考了400多分,目前究竟报什么专业还是未知数。
采访中,一些考生并不知道自己今后想要干什么,一些考生听从家长及亲朋的建议,一些考生想要进入好的学校,还有不少考生要争报热门专业,还有的不知专业内涵,依据名称胡乱判断。针对这些情况,考生在填报志愿时,究竟该如何选出一门适合自己的专业呢?
“选择专业前一定要了解专业分类,我国高校的专业数量众多,本科和高职高专加起来共有700多种。”徐创杰建议,如果不了解一些专业分类的知识,你会感觉纷繁复杂,无从下手。想报考某一专业,要认真研究这一专业的研究对象、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将来的就业范围、职业发展前景等内容。同一专业,在不同的高校可能培养目标不一样,教学质量不一样,就业方向及就业率也不一样。
“在评判院校学科实力时,最核心的是看这个专业在院校里的软件和硬件,如本专业拥有的博导数量、院士数量、取得了哪些科研成果、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是否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等。”徐创杰表示,可以利用一些现成的权威资料进行了解查询,如教育部确定并颁布的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名单、全国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名单、民间学科排行榜等。
了解专业、了解学校后就该审视自身,哪些专业是自己喜欢、能力胜任、个性符合,且将来愿意从事的。“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仅凭兴趣选择专业并不全面,感兴趣的事并不代表有能力去做,也不代表与其性格相适合。在生活中,很多人所学专业和如今从事的职业并不一致。如有的艺术学院的油画、雕塑专业毕业生在饭店当接待员或在旅游公司做导游,数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公司当文职、送料员。大学四年不仅浪费了时间,还浪费国家的教育资源。”徐创杰说,不同的职业,对每个人的能力和性格特点要求不一样。所以,考生一定要做好自我评价,弄清楚自己的潜能和性格特点适合干什么,以免“入错行”给自己职业前景带来影响。
升学实力 需准确定位正确判断
“每年高考成绩公布后,自治区招生考试信息中心会同时公布‘一分一段统计表’,查阅可知自己在所有考生中所处的位次,然后再查阅往年的‘一分一段统计表’就可以知道往年和自己相同位次的考生是什么成绩。”徐创杰说,最后查阅往年院校的录取数据,可知往年和自己相同位次的考生录取的院校和专业,这对于填报志愿有一定参考作用。
考生报考院校前,一定要正确判断自己的升学实力,如统考成绩、身体健康状况、思想政治品德等多方面因素。虽然目前高考升学率已达90%,但在激烈的竞争中,学习成绩的好坏起着决定性作用。要根据自己的成绩,看能填报哪一类院校和专业。既要看总成绩,又要看相关科目的成绩。各院校在录取时,不仅要看德智体美等方面条件,有的还要看相关科目的成绩。如清华大学看重数学、物理和外语,即使高考成绩达到调档分数线,但如果这三门课程的成绩不好,就会对未来的学习有较大的影响。所以,进入调档线的考生,相关科目成绩不佳,也可能被淘汰。
此外,考生的身体状况对于其所报院校(专业)也起着直接作用。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中,就规定了存在某些疾病或生理缺陷的考生不宜报考的专业。每个考生要根据体检结果,对照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看自己能报什么专业,不宜报什么专业,别造成因身体条件的限制而未能如愿的遗憾。
普通高校录取时,除衡量考生的统考成绩和身体条件外,还要考核考生的思想政治品德,全面了解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觉悟、道德品质等。特别是报考军队院校、公安院校、飞行院校的考生还应符合相应的政审条件。
升学实力准确判断后即进入院校筛选环节。在挑选大学时通常有如下优先原则:升学优先原则,考生以保证被录取为第一目标,对于考试成绩不太理想且又希望尽快升学的考生可遵循这一原则;就业优先原则,考生把毕业求职是否方便放在首位,如果考生很有把握上线录取,可考虑此对策;专业优先原则,以满足考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作为主导目标,对于具有发展潜力、家庭条件较好的考生,可以考虑;成本优先原则,选择收费标准相对较低或奖学、助学条件较好的院校和专业报考;地区优先原则,考生把上某一城市的大学作为首要目标,非该城市不上。
报考时,基本的报考策略有风险型、稳妥型、逆向思维型三种。徐创杰表示,单个志愿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但就某个录取批次及整个志愿而言,绝对不能采取风险型策略,必须确保考生在本层次被录取。本科二批以下的考生不建议冒险,力争第一志愿录取。
区别对待 不同分数段技巧有别
在报考时,考生所处的分数段不同,其报考技巧不尽相同。
徐创杰介绍,高分考生名校优先,这些考生原则上可以填报任何一所高校,包括北大、清华等名校。但也不要一窝蜂奔向北大、清华及其热门专业,要综合考虑、慎重填报第一志愿,适当考虑其他名校的特色专业。
提醒高分考生,不要追求时髦,避免选择面过窄;第一志愿要定准,专业志愿之间梯度要合理;选择专业不能过于单一, 宜“冷”“热”搭配;巧用地域因素,同样考分,沿海及大城市的学校可能录取无望,但报考偏远地区的名校却可以避开“撞车”;在实力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求稳,坚持就高不就低原则,最大限度地在自己可能达到的范围内读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敢于攀名校,但也要留好余地,灵活选择专业,选一两所“保底”院校。
中低分数的考生则注重专业优先。这部分考生大多数成绩处于中上位置,一部分考分在重点线边缘。“填好了可以进重点院校,但风险较大,主要精力应放在普通本科院校上。普通本科院校数量多,招生数量大,志愿选择范围广,易形成志愿扎堆现象。”徐创杰介绍,要注意填好第一志愿第一专业,几个专业志愿之间要有合理梯度。考分刚上本科一批次线的,可重点考虑填报本地的历年第一志愿未招满、而录取了第二志愿考生的本科学校;开设相同专业的学校中,应根据高考成绩和学校历年录取分数段尽可能地选择一些有实力的学校。
本科线附近或以下的低分考生要以录取为先。填报志愿的技巧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量体裁衣、另辟蹊径。填报院校不攀高,根据自己的分数实力把准起点,正确地选择第一志愿。徐创杰说,若选二本院校应避开生源火爆的院校,选择生源相对较少、知名度不太高的院校,这样成功率会高一些。专业选择不追热,充分注意学校内专业志愿的梯度和服从专业调剂。在选专业时,一是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二是着眼就业率。另辟蹊径思路有三,重点选一些志愿常录不满的高校或其冷门专业。留意降分录取的政策和学校,如农林院校的农林专业考生实行降分投档录取,对成绩在控制分数线附近的同学来说这是个机遇;在控制分数线上录取不满额的学校,经自治区招办批准,也可以降分录取;民办高校录取不满额还可以降分录取;一些新组建的普通高校以及一些高校的冷门专业和艰苦行业的一些专业如果生源不足,可以降低分数进行录取。这样未上本科线的考生就有机会进入本科专业学习,同样能够取得本科文凭和学位。
专科志愿填报时,应将本科院校招收的专科专业作为首选,如果考生在专科阶段学习进步快,将增大直接升本机会。
需要注意的是,要有保底志愿。重点院校和一般本科院校的本科志愿如果填报不好,还有下一层次的学校保底。而专科院校填报志愿一旦不合理,极有可能落榜。
“在自治区录取规则下,不管是第一院校志愿还是第一专业志愿,都至关重要。”徐创杰强调,由于自治区现在的院校和专业录取规则都是“志愿清”,绝大多数院校的生源从第一志愿考生中即可录满。但大量事实证明,各个院校及各个大学的每个院系,都愿意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名牌院校、热门院校、热门专业一般不招第二志愿考生,因此考生在各录取批次的第一志愿如果填报不好,后续志愿录取的满意度就会大大降低,而且后续志愿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同一院校录取的第二志愿考生的分数往往高于第一志愿录取的最低分。所以切记,第一志愿是靶心,一定要选对、选准。
最后,徐创杰表示,“不少考生和家长还存在网报志愿不需提前准备、高分一定能录取到好学校、‘热门’专业和高收费专业就是好专业、拥有资料就可以填好志愿、过分追求热点地区、盲目听信高校宣传、填‘服从分配’会吃亏”等误区。
“高考是人生非常关键的一步,志愿填报则是重点中的重点。广大考生和家长在报考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准确定位、认真填报。”徐创杰说,今年,市教育部门组织了自治区第十五届高校招生咨询会(乌海站),邀请了吉林大学、兰州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等区内外百余所高校的招生负责人,与考生和家长面对面交流,对高校招生政策、专业设置、专业内涵等方面答疑解惑。
记者在此提示,“内蒙古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填报志愿辅助系统”已上线服务。系统可根据考生本年度位次计算出往年同位次分数,在此分数基础上通过设置上下浮动值生成分数区间,自动检索出历年录取最低分在此区间的院校或者专业,并关联出近三年录取数据。考生和家长可综合考生自身情况和院校、专业情况来分析选择。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