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好农村路” 幸福“通”万家

——我市多措并举推动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张楚研

2023年09月01日

市民在葡园绿道休闲娱乐。

工人在新丰路开展养护工程。

■保障和改善民生

修建一条公路,串联一路风景,带动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公路里程和技术状况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大为改善,有效地推动了我市城乡一体化进程,为我市农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完善农村公路网

在海南区西卓子山街道赛汗乌素村,宽敞的柏油马路四通八达,搭配着漂亮的路灯,生动地展现了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的成就。“以前,村里全是土路,坑坑洼洼。村里就一家小卖铺,进货还不方便,居民的生活质量很差。你看现在,路修通了,村里的农副产品推销出去了,农家乐开起来吸引了大批的游客,村民们都脱贫致富奔小康了。”西卓子山街道赛汗乌素村党委副书记张廷说。

近年来,我市各级交通运输部门抢抓公路建设机遇期,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努力完善和提升我市农村公路路网结构和技术状况。截至2022年底,我市公路里程达到1080.8公里,公路密度61.6公里/百平方公里,达到自治区均值的3.4倍。其中农村公路里程合计746公里,较2015年增加195公里,增长35.4%。全市14个行政村已全部实现通硬化路目标,行政村通双车道、乡镇通三级路、自然村通硬化路比例分别达到69%、100%和100%,分别较自治区平均水平高出32.5、7和16个百分点(海勃湾区和乌达区行政村通双车道、乡镇通三级路、自然村通硬化路比例均达到100%)。特别是经过近几年的建设,我市农村路网结构得到了优化,基本形成了以县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为脉络的农村公路路网体系,并实现与G110、G109、G244、S217、S318等国省干线公路、三区快速通道以及市政道路的互联互通,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

管理养护有保障

除了建设农村路,提升公路养护专业水平,加强管理是我市交通运输部门推动农村公路建设的另一项重要课题。

8月30日,在海勃湾区千里山镇新丰路上,工人正在铣刨路面、更换新的路肩、重新摊铺沥青混凝土层。据了解,海勃湾区2023年农村公路养护工程总长24.92公里,共涉及5条农村公路,拟完成投资2064万元,改造内容均为修复性养护工程,拟开展挖补病害、精铣刨及沥青罩面等养护工作。之前,记者跟随海勃湾区交通局工作人员采访时,新丰路上确实存在病害而且通行时有明显的颠簸感。“千里山镇的一些路面已经出现老化、病害问题,我们每年都会实施预防性养护,进行修补、改造等。今年,我们对这些路面实施了修复性养护,整体铣刨、翻新,让农村公路更畅通、更安全、更舒适、更美丽、更富民。”海勃湾区交通局工作人员崔佳乐说。

近年来,我市各级交通运输部门结合实际情况,探索了不同的农村公路养护模式。市公路养护中心基本上采用国省道的养护运行机制。养护资金通过市本级财政及自治区补助资金解决。海勃湾区按照区政府关于环卫城乡一体化的工作要求,将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纳入区环卫一体化PPP项目,采取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办法,实行市场化养护模式。养护工程则由区交通局采用PPP模式,整合打包由企业负责实施。通过季度考核和年终补充考核的方式对养护企业的运营服务绩效水平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运营服务费挂钩,分年度据实结算。养护资金通过区财政及自治区补助资金解决。乌达区结合本辖区农村公路里程较少的实际,将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和养护工程交由区市政管理所负责实施,实现了城乡道路基础设施养护一体化。海南区按照农村公路分级管理的要求,由区交通局负责县道的管养,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将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委托专业的养护机构负责;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负责辖区内的乡道、村道管养;养护工程则采取工程招标,由区交通局将农村公路养护工程打包为作业标段,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通过实施农村公路市场化改革,实现各级农村公路一体化高水平养护和分级管理监督,有效突破人员机构短缺的瓶颈,加大了农村公路养护投入,提升了乡、村级农村公路管养机械化和专业化水平。

在乌达区滨湖路上,“乌达区农村公路路长制管养公示牌”引人注目,公示牌上标明了路线基本情况、管养单位信息,以及路长职责、养护管理内容及标准。据了解,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长效机制,2020年,我市出台了《乌海市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乌海政办发〔2020〕23号),明确了各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区总路长,各区交通局局长为县级路长,各镇主要负责人为乡级路长,行政村主要负责人为村级路长的组织体系。区、镇政府设路长办公室。在自治区路长制方案之外,增加了在区交通局、镇、村设立农村公路专管员的要求,并对各级路长、路长办公室、专管员职责作出了明确要求。方案针对我市农村公路工作面临的薄弱环节,围绕做好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和要求。目前,我市各区均已完成农村公路“路长制”改革。全市农村公路共设置144块路长公示牌,其中县道14块,乡道13块,村道117块,形成了3个总路长、3个县级路长、9个乡级路长、19个村级路长分层分级负责的新格局。

交旅农融合发展新路径

要想富,先修路。无论是建设还是养护农村路,目的都是助力乡村振兴,让农区居民增收致富,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交通运输保障。

在海勃湾区葡园绿道,一条由沉稳的灰色和热烈的红色组成的沥青道路上,一盏盏印有葡萄图案的路灯指引着人们一路向南。道路两侧,白杨、桃林、湖水、农庄、游乐园、休闲驿站等接续相伴,不断变换的乡村风貌和田园风光为沿途增添了无限乐趣。葡园绿道是我市今年新建的农村路,全长16.8公里,沿线不仅有不同的风景,还连通有蒙根花水世界、卡丁车赛道、云享小镇、儿童游乐园、休闲广场、休闲驿站等等,无论是“遛娃”、聚会、休闲旅游,这里都是一个好去处。

居民郭宇伟一行人带着孩子来到了葡园绿道儿童游乐园游玩。“我是从抖音上知道的这个地方,今天正好带着孩子们来玩,这里可以玩的东西太多了,彩色沙海、卡丁车赛道、秋千……孩子们都玩疯了。一会儿,我们还打算沿着葡园绿道逛逛,体验一下农区的风景。”市民郭宇伟说。

葡园绿道的建设同时带动了农区农副产品的销售。“我们这里的人流量明显增加了,不少游客来观光时顺便就会买一些我们这里的瓜果蔬菜,能够帮我们打出名气还会增加回头客。”田野生态采摘园负责人何新会说。

而我市另一条“四好农村路”——乌达区滨湖路则刷新了人们对于农村路的概念。“很多人觉得农村路就是穿村而过的两车道小路,其实农村路的范围很广,滨湖路就是双向六车道的一级公路。”乌达区交通局工作人员周凤献说。滨湖路从瑞德小区东侧与原110国道交叉口处至乌兰淖尔镇泽园新村村口处共12.93公里,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构造,路面宽度24米。该道路依水傍沙修建,串联起乌达城区和乌兰淖尔镇,将公路建设与乌兰淖尔镇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相结合,以交通发展带动产业振兴,打造乌兰淖尔镇特色“红色连心屋”“农文旅示范区”“沙漠越野小镇”,大力发展观光采摘业、旅游业等产业,进一步强农、富农、惠农、兴农。据了解,目前,滨湖路正在申报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交旅农融合发展新路径,突出民俗风情、餐饮游乐、特色产业、农家小院及道路绿化等特色,以农村公路为载体,以地方风土人情为纽带,串联起了各特色景区。 海勃湾区依托贯穿蒙根花休闲农业园至新和社区的16.8公里农村公路,打造集聚乡村风貌、田园风光、现代农业、运动健康、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葡园绿道项目,贯穿9个农业产业园和9500余亩苗圃,新建道路4.5公里,旧路改造12.3公里,沿线新建2个驿站、3个休闲广场、10余处园林小品。乌达区依托乌兰淖尔镇周边完善的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和乌海湖西岸风光,积极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先后成功举办了乌海骑途自行车俱乐部走进乌兰淖尔镇、乌兰布和沙漠徒步体验活动、全国冬季沙漠越野挑战赛等系列活动赛事。

农村公路建设是一项惠及民生、服务发展、提升形象的民生工程。市交通运输局将持续以农村公路建设为抓手,统筹谋划农村道路交通规划,压实监管责任、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着力提高道路建设标准,提升道路通行效率。

(张楚研 文/图)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