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担当者担当 为负责者负责 为干事者撑腰

——我市激励干部改进作风担当作为

黄建飞 钟伟

2023年09月04日

近年来,我市持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牢固树立鲜明选人用人导向,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持续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主动性,切实把干部担当作为的形象立起来。

注重统筹谋划

着力完善制度体系

我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牢固树立重基层、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选人用人导向。2019年以来,在办好“两件大事”上以及信访维稳、疫情防控、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急难险重岗位及基层一线表现突出的干部占提拔重用干部总数的34.12%,切实激励干部在推动发展、推进改革、先试先行中大胆探索、勇于攻坚。坚持以规范追责问责促干部履职担当,进一步细化问责方式、问责范围、工作流程等,在启动问责程序和责任追究调查过程中,同步考虑有无容错情形、是否符合容错条件等,防止问责泛化,切实增强容错纠错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严格落实自治区党委激励干部担当作为“12条措施”和进一步推进容错纠错“8条意见”,将各级领导班子落实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反向扣分指标体系,把推进容错纠错精准落实作为年度考核评价标准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压实各相关职能部门主体责任,推动容错纠错落实落细。

紧盯监督职能

强化干部日常管理

我市坚持干部政治监督和日常监督相结合,加强协同联动,不断增强管理监督实效。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严”的主基调的基础上,用好提醒、函询、诫勉等措施,对领导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开拓创新,大胆试错过程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提醒和跟进,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健全纪检监察、巡察、信访等多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建立干部政治素质和担当作为正负面评价清单,将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的政治素质、担当作为表现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方式,加强干部综合分析研判和日常考察,把追责问责从事上看和精准画像从人上看相结合,做到见事又见人,准确甄别干部受处理处分“为公之过”和“谋取私利”的性质。持续完善甄别不实举报制度机制,对“捕风捉影”、没有可查性的举报,科学甄别、科学处置,加强问题线索研判,及时为受到不实举报的干部澄清正名;对存在问题笼统、明显失实等情形的问题线索直接了结,避免给干部造成思想顾虑,让干部“轻装上阵”。

加强管理使用

调动干部工作热情

我市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加强对被问责追责、调整岗位等干部的日常管理和教育引导。始终把干部谈心谈话作为疏导干部情绪、传递组织关心关爱的重要举措,健全完善“非提拔任用谈话”机制,对群众公认度不高、年度考核综合评价得分排序靠后的干部及时帮助分析原因、调整心态,引导其正确认识差距和不足,督促其积极整改、解决困难。坚持做到举一反三、堵塞漏洞,防止失误错误反复发生,及时召开警示教育大会,抓实抓细廉洁文化建设,将受处理处分干部日常培训计划纳入全市和本部门单位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有针对性地帮助干部弥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对在影响期内的思想、学习和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评价,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提出评价意见,切实防止“一问了之”“一下了之”,实现从“有错”到“有为”的转变。

我市将全面落实干部正向激励措施,从严开展干部管理监督,引导干部加快解决“慢、粗、虚”问题,持续转作风、树新风,在服务落实“两件大事”上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乌海新篇章贡献力量。 (黄建飞 钟伟)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