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 王超
2023年09月07日
本报记者 杨勇 王超
早上8时20分,一个清新的声音,通过电波准时在乌海上空传递着关注民生、服务群众的最新信息。经常收听广播的人都知道,《政风行风热线》开始直播了。
时光回溯到2003年9月,秉承“倾听群众呼声,关注热点问题,架设沟通桥梁,接受社会监督”的宗旨,《政风行风热线》在百姓的热盼中如约而至。平等的对话,真诚的交流;政策的阐释,疑难的解答……一条“热线”,为群众打开了一扇门。
“多亏了热线,我们才收到了装修押金,困扰了几百户居民的装修押金问题顺利得到解决,大家再也不用到各个单位奔波啦。”这是2021年海勃湾区九鹏文化园小区业主向《政风行风热线》节目组打来的感谢电话。
开播20年来,在《政风行风热线》栏目中这样的事并不少见。也许有人会问,一条“热线”究竟能做什么?《政风行风热线》用探索与实绩给出了答案——
架起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听民言、知民愿、解民忧、顺民意是政风行风热线的基本功能。《政风行风热线》开播以来,全市党政各部门和窗口服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轮流做客直播间,倾听民声、民情、民愿,回答各类热点、焦点问题,耐心解释相关政策、法规,及时为百姓排忧解难,解决了群众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通过政风行风热线,党委、政府可以倾听百姓呼声,接受群众监督,密切党群关系。对于听众反映的问题,大到热点、难点问题,小到柴米油盐,《政风行风热线》都认真对待,逐一记录、汇总,并反馈到相关部门。上情下达,下情上传,该栏目架起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纽带,很多职能部门也将这个栏目当成倾听百姓心声的一扇窗口。如今,走进直播间的职能部门和窗口服务单位由最初的60多个增加至现在的239个。
“领导干部和行业代表放下身段走进栏目间,通过广播与群众沟通交流,把问题放到桌面上来推动解决,不但改变了群众眼里的干部和行业印象,也解决了实际困难,深受群众欢迎。”市融媒体中心广播部主任罗靖介绍,栏目因直观、便捷、贴近群众的优点,一经开播就迅速走红,成为最火的热线。
累计播出6550期,239个部门及行业的工作人员走进直播间,接听热线5万多个,诉求综合办结率达90%,回复率达100%……20年来,《政风行风热线》栏目拓宽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交流渠道,增进了群众和政府的相互了解,为广大群众和企业解决了急难愁盼问题,在听众和部门间树立起了节目的品牌形象。
搭建勤政廉政建设和干部综合素质“检阅台”
《政风行风热线》是我市第一档广播舆论监督类栏目。
政风行风关系党的执政能力,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政风行风热线》集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和专门机关监督于一体,是市委、市政府倾听民声、纾解民困,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项重要举措。
多年来,《政风行风热线》既揭示问题,弘扬社会公平正义,又为民着想,替政府分忧。栏目始终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各级各部门的最新工作举措、工作动态,对群众的咨询及时予以解答,同时将各单位各部门立行立改情况及具体问题办理情况第一时间在节目中播出,有效维护了群众利益诉求,起到化解矛盾、帮忙不添乱、端正行业作风的舆论监督作用。
《政风行风热线》栏目开播20年来,各单位服务态度、办事效率、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等在节目中表露无遗,起到了督促各部门各单位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功能、提高行政效率以及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栏目坚持与上线部门共同研究办法,促进了一批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及时化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稳定。在共同推动整改过程中,多个职能部门和行业先后制定出台了多项新政策措施,促进了部门和行业自身建设,改善了部门和行业形象,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明显提高。
《政风行风热线》栏目以其鲜明的特点和显著的成效,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普遍赞誉。由于覆盖面广、互动性强,该栏目收听率一直稳居市融媒体中心广播类节目首位,是名副其实的“热线”。该栏目两次在自治区评比中荣获优秀栏目称号,被评为全市“学雷锋示范点”“文明服务窗口”。
打造情系民生为民解忧“服务台”
2014年,乌达区苏海图地区由于经常有大货车出入,部分居民违规设置了车辆通行限高杆,造成公交车无法正常通行,2万多名居民出行困难,居民多次反映无果后拨通了栏目的热线电话。接到电话后,栏目组立即派出记者实地调研采访,并联系协调乌达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进行跟踪采访报道。最终,在栏目组和乌达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共同协调下,限高杆被重新设置,停运的公交车恢复通行,困扰2万多人的出行难问题彻底解决,栏目更是获得群众交口称赞。
“当年可多亏了栏目组,给我们解决了大问题。那时候我老伴儿正在生病,为了换药每天需要步行20分钟乘坐公交车,可遭罪了。限高杆一取消,公交车进来了,大家都方便了。后来有事办不了,我们都喜欢给热线打电话咨询。”刘静艳当初是受益者,现在成了栏目的忠实听众。
从困扰群众的出行大事到市民身边鸡毛蒜皮的小事,《政风行风热线》栏目开播20年来之所以越来越“热”,就在于它始终坚持把群众对解决问题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
一人发问,万人关注;一人解答,万人受益。市融媒体中心为了确保栏目中群众提出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明确要求能现场答复的问题,现场给予答复;现场无法解决的问题,推动限时办理;对涉及面较广的复杂问题,主动协调各部门解决;对群众反映的投诉事项,及时跟踪采访,对办理情况进行回访,适时开展满意度调查,真正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并联合市纪委监委把新闻舆论监督和党委政府督查结合起来,建立完善了“督媒联动”工作机制,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能落实。
“政风行风热线在一次次改变中迎来了新生,在一次次解决问题中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在一次次纠偏和互动中优化了行风。”罗靖一语道破《政风行风热线》栏目持续红火的原因。
面对媒体融合的新形势,群众关注的新期盼,栏目不断完善运行机制,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形成了一整套上线、接听、受理、转办、承办、催办、回复、反馈、考核等工作程序,并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加强主题策划,确保栏目在第一时间捕捉鲜活内容,突出现场感、互动性、便捷性,提高节目质量,提升节目品牌影响力,有效增强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
实行多种媒体联动、扩大和延伸节目的影响力是《政风行风热线》栏目主动改革的一大亮点。2022年,栏目组联合市市域社会治理中心开展大型直播节目2期,并在综合广播、交通音乐广播同步直播,官方抖音直播实现场内与场外实时互动,观看人数上万人,在线咨询近百人,进一步扩大了栏目影响力、公信力。
一根热线,无限深情。《政风行风热线》靠着真诚的沟通和服务,起到了倾听群众呼声、为民办事解难、督导部门工作、促进作风建设的重要作用,换来的是政府与百姓的贴心相融、大美乌海的和谐民情。
真情相伴20年,昂首阔步再出发。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