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乐 王婧
2023年09月07日
中等身材、不善言谈,一副眼镜遮不住眼中智慧的光芒,这就是国家能源集团乌海能源公司天荣公司物探队队长刘博。他带领团队,承担着煤矿井下水害探查、地表测绘及三维扫描的重任。
“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是刘博的座右铭,更是他的“领兵”秘诀。他鼓励团队成员一专多能,并通过交叉作业、以干促学等方式掌握物探、航测以及三维扫描仪器的使用和数据处理,使团队成员成为技术全面手。物探队自2019年成立至今,累计完成物探工程量139.984公里,航测飞行面积789平方公里,在乌海能源物探领域攻坚克难,创下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刘博和他带领的物探队先后获得全国煤炭行业“先进班组”、国家能源集团“工人先锋号”等殊荣。今年,刘博被国家能源集团评为“岗位建功”先进个人,这是对他辛苦付出的最佳褒奖。
钻研学习 全面提升技能
刘博今年37岁,自2010年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地质勘探专业毕业后便来到乌海能源公司从事物探工作。
“探测技术与时俱进,人员素质更要跟上时代脚步。我们利用班前会开展专业知识培训,确保每个人都能全面发展,以应对矿区复杂的物探挑战。”刘博说。
碰到技术难题,请教厂家,观看专业教程;遇到棘手问题,想方设法钻研探讨,直至问题解决……作为团队的主心骨,刘博瘦弱的身躯扛起了团队发展的重担。
2022年,刘博带领物探队累计完成物探工程量33.666公里,提交矿方超前探测成果表144份,累计完成航测工程量260.9平方公里,为各矿提交正射影像图16份、地形图16份、三维模型8套,通过推广应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解决了封闭空间内库存体积无法测量的技术难题……
扩宽思路 勇于挑战“不可能”
物探队紧跟公司发展脚步,逐步拓展航测业务、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为全方位探测矿井构造、解决厂矿生产中的难点提供技术支持。刘博带领团队不断学习先进技术,以身作则克服重重困难,考取民用无人机操控员应用合格证。目前,团队中已有3人取得民用无人机操控员应用合格证,为矿区的无盲点探测打下了坚实基础。
露天采矿区的高温火区无法查找着火点的准确位置,一直是火区治理的难题。刘博带领物探队在苏海图煤矿二、三采区开展了火区监测航测工程。为使测量数据准确,物探队选择夜间探测,每次探测完成已是凌晨两三点。刘博嘱咐队员休息,自己却拿起数据开始了新一轮的分析比对,早上9点准时向矿方提交地表温度指数图,监测的高温点与实际高温点温度误差在1℃以内,得到了矿方的高度认可。
随后,刘博带领物探队在路天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五号排土场和黄白茨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依次开展此项航测工程,准确的地表温度指数图为矿方火区治理提供了有力依据。
日前,刘博接到公益林航测任务,便立刻带领团队到现场勘查。在对地貌有了大致了解后,刘博犯了难,这块区域既限飞又限高,无法确定无人机起飞点,后续工作无法开展。
“干脆把起飞点定在咱们公司,在山上架设一部电台接收无人机信号,避免因长久飞行信号中断。”刘博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咱们的无人机最远飞行距离为4公里,可是这段路程大概有6公里,一旦失联便有丢失风险,会不会太冒险了?”队员纷纷提出质疑。
“所有的试验都有风险,如果担心失败,怎么能换来准确的数据?一定要试一试!”刘博坚定地说。
队员们被点燃斗志,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同刘博一起设计路线、观测数据……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团队通力合作,终于完成公益林的整体航测任务。这也是物探队自成立以来首次实现远距离航测,为矿山后续远距离航测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敢想敢拼,终将收获成功。刘博带领团队从技术“小白”成长为技术“大拿”,用高、精、尖的技术装备和高水平的业务技能发挥青年生力军作用,为公司安全生产和智能化矿山建设贡献青春力量,诠释了奋斗者最美的姿态。
(马乐 王婧)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