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艺
2023年09月07日
■打造平安乌海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本报记者 曹艺
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近年来,海勃湾区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这一主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拓展诉源治理适用领域,完善全流程、一体化诉源治理格局,将大量纠纷解决在诉前,努力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8月24日,市就业服务中心向海勃湾区人民法院送来一面锦旗,感谢法院对该中心守护失业保险基金安全方面给予的支持。锦旗背后,是海勃湾区人民法院不断完善行政争议诉前协调工作机制,突出行政争议前端化解、源头预防,推动争议纠纷止于未诉、化于未发,提高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质效的真实写照。
“诉前调书”
为高效诉前调解“搭台子”
今年7月,市就业服务中心向海勃湾区人民法院移送部分追缴失业保险金行政非诉系列案件。收到案件后,海勃湾区人民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立即启动诉前调解模式,派驻海勃湾区民商事纠纷调解中心法官发出行政诉前调解书。
据悉,王某等人违规领取失业保险金,在市就业服务中心向其发出《失业保险基金追缴通知书》后,王某等人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异议,亦未按期履行,于是中心向海勃湾区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审判人员经过详细了解,得知部分人员系因暂无履行能力未按期履行。考虑到失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具有重要作用,审判人员积极与未履行退还义务的人员联系沟通,耐心释法说理,并多次与中心协调,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约定履行期限。
最终,王某等人中有7人及时履行了退还义务,1人与中心达成行政和解协议,并向海勃湾区人民法院申请确认该协议的效力。海勃湾区人民法院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依法确认上述协议效力,并出具了行政诉前调解书。
“司法建议”
为争议源头预防“开方子”
近年来,国家对社保基金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海勃湾区人民法院肯定了市就业服务中心在进行违规领取失业保险待遇核查和追缴工作方面的积极作为。但针对中心无法有效追回甚至需要司法机关予以协助的情况,海勃湾区人民法院立案庭认真分析,并向中心提出解决途径,建议中心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做到准确核查金额、保障当事人权利、力争诉前和解、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源头预防等,为中心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思路。
在诉前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针对中心在追缴失业保险基金中存在的瑕疵,积极延伸司法职能,及时向中心及上级主管部门发出司法建议,力图以个性问题一案一建议、同类问题专项建议、共性或倾向性问题应对性建议等,发挥司法建议的预防和指导功能,抓前端、治未病,将诉源治理端口前移、精准施策。
收到司法建议后,市就业服务中心高度重视并及时函复研究结果,表示在日后工作中将进一步强化数据核查、多渠道履行告知义务、积极配合人民法院做好诉前和解工作、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做好事前预防和事后监督。
海勃湾区人民法院将继续把多元解纷作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坚持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不断延伸诉源治理适用领域,在源头治理上下功夫,推动人民法院工作从以判止纷向大治理、大服务、大调解转变。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