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关于入侵物种的纸上纪录片

2023年09月07日

书名:《物种入侵》 编著:冉浩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4月

近年来,外来物种入侵一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地域辽阔,孕育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使得中国容易遭受入侵物种的侵害。那么,外来物种是怎么入侵的?危害有多大?如何精准有效防治?两次文津奖得主、实力派科普作家冉浩在其新作《物种入侵》一书中,从科普的视角揭晓其中的答案,阐析出一段发人深省的生态之思。

所谓物种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炎炎盛夏美食爱好者喜啖的小龙虾,电脑一族常置案头的富贵竹,密布乡野池塘里的水葫芦,凶猛异常、行动敏捷的大雀鳝,体形硕大、食量惊人的非洲大蜗牛,繁殖迅速、易给周边生物带来巨大潜忧的“加拿大一枝黄花”,频频伤人、号称地表最强入侵生物的红火蚁,以及罗非鱼、滨蟹、紫茎泽兰、秋英、巴西龟、幸福草、豚草等等。这一长串的生物名字,不管是我们熟知的还是陌生的,它们都已悄无声息地进入到物种入侵的名录当中。令人触目惊心的是,正是由于这些外来入侵物种的恣意生长,每年给我国带来的损失竟高达2000亿元。而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使生态环境变得日渐脆弱,进而导致生物多样性受到严峻挑战。另一方面则是这些入侵物种,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侵略性,其过于强势的表现,业已严重威胁到其他物种的生存质量。此外,以饲养、种植、观赏等为目的的人为引进,客观上也为这些入侵物种的无序生长和泛滥成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毫不夸张地说,这份物种入侵的名录,为我们改善地球生长环境,铲除物种入侵这颗傍依在人类家园中的“毒瘤”,进一步营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绿色生态格局,不啻敲响了警钟。

全书对几十种入侵物种,除了详尽分析了其对周边环境、对其他物种造成伤害的深层原因,解读了它们进入中国的各种途径之外,还厘清了它们给人们生产生活会带来哪些现实困扰。作者认为物种入侵表面上是生态学问题,但究其实质,也是社会学问题。正是由于人类的急功近利,对大自然缺乏应有的尊重,少了一份该有的敬畏意识,才最终导致当代生物多样性正在持续衰减。当然,要解决这种窘况,首先自然是要尽量减少物种入侵的机会。其次,对物种入侵对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可能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要有清醒的认识。再次,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合理应对频频发生的物种入侵事件。对此,作者没有止于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列举一系列正反两方面的实例,用事实说明物种入侵并不可怕,只要顺应自然规律,“用魔法打败魔法”才是应对入侵物种的正确方式。这里所指的“魔法”,意指掌握入侵物种的生长特性,达到为人所用,并实现与人类和谐共处的目的。就此,作者举了湖北潜江“降服”小龙虾的案例,强调在水稻收获之后,在稻田里放养小龙虾,既解决了田地收割后的荒芜问题,又为当地农民实现了养殖增收,同时,还为嗜好虾味的食客,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餐中美食。

全书认为,遏制外来物种入侵,方法多样,有时候不一定非要“赶尽杀绝”,扬其长,避其短,让它们融入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各种便利,也不失为一种睿智的“治侵”办法。通过中外众多“治侵”案例的分析,全书意味深长地告诉我们,那种一遇外来物种入侵,就滥洒农药,或盲目放生的行为,最终只会损害我们人类本身的利益。

的确,“识别”“了解”外来物种入侵,并非终极目的,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是,切实“尊重”它们、顺应自然,让我们的地球家园越变越和谐、越变越美。

(转载自《西安日报》)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