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沉睡资源 释放发展动能

——我市深入开展“五个大起底”行动综述

赵晖

2023年09月08日

■“五个大起底”在行动

本报记者 赵晖

盘活闲置资源、唤醒“沉睡”资金……自自治区开展“五个大起底”行动以来,我市高位统筹,动真碰硬、铁腕出击。经过一年的攻坚战,我市“五个大起底”行动持续深化、见行见效。截至目前,待批项目、沉淀资金、开发区闲置资源要素等三个大起底任务全部完成,“半拉子”工程和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大起底任务正在有序推进。

高效推动 释放经济发展新动力

待批项目台账中316个项目涉及483项待批手续全部办结,补批项目台账中110个项目涉及123项需补批手续全部办结,待批项目大起底交出亮眼答卷。“在待批项目大起底行动中,我们进一步摸清了开发区领域未开工项目及在建项目的待批事项底数,并建立起务实高效的审批服务机制,提高项目落地审批效率,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提振了企业发展信心,极大地激发了社会投资活力。”市发改委工作人员介绍。

在沉淀资金大起底专项行动中,我市将起底范围延伸到各级预算单位以及财政代编非预算单位,起底资金类型不仅包括财政资金,也包括自有资金、往来款项和其他应缴资金;起底时间不仅包含当年结余资金,也包含历史长期沉淀资金。同时,我市坚持“变零钱为整钱,用整钱办实事”的原则,将收回的1.84亿元沉淀资金,统筹用于偿还拖欠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账款83万元,化解棚户区改造贷款5634.87万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1.27亿元,确保用于发展急需领域和保障民生支出。

开发区闲置资源要素大起底方面,梳理的56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同时,我市还制定印发了《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入园项目控制性指标》,对开发区新建工业项目设定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容积率、亩均税收等控制指标,进一步提高入园项目准入门槛,提升项目质量,确保以现有资源水平取得更大的发展成效,推动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半拉子”工程历史遗留问题严重、缺少手续、资金缺口较大等问题交织,是“五个大起底”中难啃的“骨头”。我市坚持问题导向,树立交卷意识,对标狠抓落实,不断强化协调服务,加强责任分工,积极主动推动责任单位加快“半拉子”工程实施进度。截至目前,全市上报自治区的“半拉子”工程项目已全部完成整改。

在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大起底行动中,我市通过加快土地供应、完善供地手续、核销批文进行消化等多种方式,全力落实好消化处置工作。截至目前,已消化批而未供土地269.9414‬公顷,自治区下达我市“十四五”期间闲置土地处置任务80公顷,于2023年4月中旬全部完成处置。

做深做实 力促经济高质量发展

直面问题、力度空前、靶向发力,我市越来越多土地、项目、资金等资源要素被激活释放,有限资源正发挥出更大价值,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充分认识‘节约就是增长、就是发展’,树牢物得所用、物尽其值的思维观念,深入开展‘五个大起底’行动,向节约要效益、向集约要空间,坚决杜绝贪大求洋、乱铺摊子、乱上项目。”市委八届六次全会对深入开展“五个大起底”提出了具体要求。

当前,我市制定印发了《关于防范项目手续长期待批的意见(试行)》,进一步推动行政审批服务提质提效,巩固待批项目大起底专项行动成果,持续提高投资项目审批服务科学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办事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制定印发了《乌海市政府投资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强化政府投资管理,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巩固“半拉子”工程大起底专项行动成效,充分发挥政府投资作用,提高政府投资效益,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制定印发了《乌海市防止资金沉淀工作机制》,进一步巩固拓展沉淀资金大起底专项行动成效,强化预算管理,防止资金沉淀,推动我市沉淀资金监管工作实现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

制定印发了《乌海市提升开发区资源要素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工业项目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进一步巩固开发区闲置资源要素大起底专项行动成果,避免开发区领域再次出现资源闲置、低效利用等问题,全面提升开发区资源要素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工业项目高质量发展;

制定印发了《乌海市加强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土地利用行为,消化存量、严控增量,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发挥土地最大效益,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潮起风正劲,奋楫当争先。我市将把“五个大起底”行动一张蓝图绘到底,让“沉睡”的资源转变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