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克兢 王超
2023年09月15日
今年以来,我市加快推进全民国防教育工作改革任务,高质量谋划和推进全民国防教育工作,不断壮大国防教育工作整体合力,持续推动国防教育走深走实,让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城市的新风尚,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推动全民国防教育在北疆大地上焕发新的活力、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高位推动
“大国防观”蔚然成风
领导干部既是国防教育的重点对象,又是国防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抓好了领导干部的国防教育,就抓住了国防教育的“火车头”。为此,我市紧紧扭住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努力提高国防履职能力,充分发挥示范引领的“头雁效应”。
今年,我市党政领导干部带头参加国防教育活动,以实际行动带动了全市国防教育的深入开展。市委书记两次主持召开全民国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就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工作作出指示要求。我市将国防教育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全市干部教育计划及市委党校(行政学院)教学计划和培训内容,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新任职县处级干部培训班、新任职科级干部公务员示范班等主体班次中,安排国防教育相关课程和素质拓展军事实践活动,让参训干部全方面、立体式、高仿真地体验一次军旅生活。
“结业时,许多干部不约而同的收获是:补上了最缺的一课,重识了‘国家’理念,强化了国防观念。”市委党校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上述只是我市抓领导干部国防教育的一个侧面。今年以来,我市注重从抓机制入手,确保领导干部国防教育的制度化、常态化,形成了高位推动、目标驱动、上下联动格局,从思想上打牢“大国防观”“大教育观”意识。
在教育宣传中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2016年,“乌海舰”命名,成就了军舰与我市血浓于水的独特关系,为我市国防教育工作开辟了新的领域。我市党政领导结合八一建军节,全力推动打造“乌海舰”国防教育品牌系列活动,开展“军事日”活动,登上“乌海舰”、看望慰问部队官兵,组织专业队伍为“乌海舰”录制舰歌,一起展望军地携手共建、军民融合发展的美好前景。
同时,我市积极邀请专家学者授课,扩大学习宣讲覆盖面,先后邀请内蒙古军区、兰州大学相关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举办国防教育专题辅导报告会,提升党员干部履行国防义务的使命感责任感。
薪火相传
红色校园播火种
“过去,革命先辈用小米加步枪的‘万国造’取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如今,我们更应该积极投身国防事业。”8月28日,在市十八中,一场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如期举办,一个个红色故事、一幕幕英雄壮举、一段段辉煌岁月,令学生们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今年以来,我市充分挖掘本土红色资源,广泛动员各界力量,拓展全民国防教育进校园的新模式,促进和推动“国防教育进校园、红色文化进课堂、国防知识进课后”,把全民国防教育内容有机融入中小学校教育全过程。
国防教育融入校园建设。我市深入开展“军民共建民族团结示范校”创建活动,并结合9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基地、7个青少年法治基地创建,拓宽青少年国防教育的深度和广度。目前,全市累计开展各类国防主题参观学习宣传活动800余场次,建成国防教育主题书架75个,召开国防教育主题班会500余堂次,组织观看国防教育电影420余场次,参与学生达5万人次,市十八中、海勃湾区第八小学、乌达区实验中学3所学校获得“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称号。
国防教育融入思政课建设。我市通过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以“青少儿心向党”为主题的国防教育活动,创新打造“开学第一课”“红领巾思政小课堂”“音乐思政课”“强国少年在行动”等10余个活动品牌,并将爱国主义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教育等与国防教育一起融入思政课程,让国防教育触角深入细枝末端,让青少年厚植“家国天下”的炽热情怀。
将国防教育融入青少年话语体系建设。我市通过探索融入式、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的国防教育方法,结合八一建军节、全民国防教育日等时间节点,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军事研学游学、社会实践、劳动教育等活动,创新开展“增强国防意识·厚植家国情怀”国防教育主题系列剧本杀活动,让国防教育更加贴近青少年话语体系,对提升青少年学生国防意识、加强青少年学生国防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
触角延伸
文化阵地润人心
处处受熏陶,国防情更浓。今年,我市努力挖掘社会资源,打造处处可见的国防文化阵地,同时,紧跟时代步伐,增添国防教育新的鲜活元素,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国防教育活动,有效扩大了国防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渗透力。
点线面结合绘制国防教育地图。为丰富全民国防教育阵地,我市先后建成市军史文化长廊、海勃湾区国防教育主题公园、乌达区国防教育长廊、海南区国防教育主题公园等一批国防教育阵地,积极打造“长征永远在路上”红色室外教育实践基地、烈士纪念广场等阵地,同小三线、第一党支部、农耕文化馆等红色资源、革命遗址遗迹,以及24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个国防教育基地共同组成了我市的国防教育地图,进一步丰富拓展了全市国防教育大课堂,形成了城市有多大、国防课堂就有多大的格局。今年依托这些资源和场所,我市相继开展“新时代爱国强军谱新篇”“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等主题实践活动,累计参与人数8万余人次,充分体现了红色资源所蕴含的“见人、见史、见精神”新时代价值,让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教育、国防教育充分融入城市血脉。
创造性举办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我市围绕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6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举办“人民军队忠于党”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6周年、纪念全国开展学雷锋活动60周年书法展活动,充分抒发了对人民军队的热爱、对雷锋精神的弘扬。同时,为了增强国防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给观众提供一流的讲解服务,举办全市“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讲解员大赛。常态化开展“新时代爱国强军谱新篇”“爱我国防·共铸北疆”“全民国防教育七进”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各区各部门先后围绕主题开展惠民演出、知识竞赛、观影、宣讲、义诊等活动350场次,制作国防教育宣传展板180块,放映国防军事题材影片230场次,发放相关宣传品、宣传折页2万余份,覆盖机关、社区、农区、学校、企业等各类人群4万余人次,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爱国强军氛围。
广泛开展国防文化阵地展示建设。我市注重创新国防教育载体,用生动的形式推动全民国防理念入脑入心。先后在主次干道、公园广场、街道社区等人流密集处,利用橱窗、灯箱展板、建筑围挡等载体,设置户外大型公益广告25块、英雄模范典型荣誉墙120块,印制海报1万张。同步增设国防教育主题“听书墙”,投放各类军事题材电子书56部,吸引8万多人次扫码阅读,形成户外立体式宣传教育矩阵,营造了人人热爱国防、关心国防、支持国防的浓厚社会氛围。利用公交站点设置大型LED电子屏50块,全天候滚动播放国防教育主题海报、视频、宣传标语,打造处处可见的国防文化阵地,营造出“举步皆是国防文化,处处展现爱国精神”的浓厚氛围。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如今,在乌海大地上,国防教育工作欣欣向荣,国防教育基地星罗棋布,形成了军地密切配合、社会各界支持、全民踊跃参与的良好局面,全市上下关心国防、热爱国防、保卫国防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蔚然成风。 (侯克兢 王超)
[手机扫一扫]